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拿来主义》导学案4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拿来主义》导学案4

ID:792871

大小:71.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广西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在初中掌握议论文三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懂得“观点和材料统一”的知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   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论证艺术。   (三)德育渗透目标   本文观点,不仅适用于其他方面,对当今的改革开放的借鉴意义也是极大的。因此要学会运用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重难点:   作者对“送去主义”的论述,是理解的难点。教学重点是文中有关拿来主义的论述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教学设计   (一)课文前半部分是难点,着重使学生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重点放在课文后半部分,让学生理解比喻论证和讽刺语句的含义,明确什么是“拿来主义”。   (二)课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教学时注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重要语段加强朗读训练,以加深对文章主要观点和语言特点的理解。课时安排   二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著名作家冯骥才,前几年赴法国访问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在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问道:“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但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如果是你,会怎样回答呢?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方法和态度才是正确的呢?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在三十年代写的一篇杂文《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二、研习新课。   1.分析写作思路和课文结构层次。提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1)提问: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2)提问。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     (3)提问:“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4)小结:作者、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放在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文章一开始便从“闭关主义”说起,一进而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上实行“送去主义”的种种媚外求荣,欺世惑众的事实,揭示“送去主义”必然使中国人民更加陷入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惨境地。因此,“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三:布置作业。   预习课文后半部分,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和理解一系列比喻的含义。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研习新课。   1.研读第二部分:理解“拿来主义”的主张,领会运用形象的比喻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1)提问:第5段中哪些词语含有讽刺意味?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第7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      (2)提问:第8段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错误态度?第9段阐述了“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运用比喻论证说明有什么作用?   2.研读第三部分:要求学生朗读文章最后部分,简要说出每句话的内容。   第1句话;结论是我们要拿来。第2句话: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第3句话:拿来主义的结果。第4句话:拿来主义者应具备的条件。第5句话:从反面指出拿来主义的意义。   提问:这一段共5句话,如果这5句话是5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应该是哪5个问题?      3.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提取要点,归纳中心:本文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2)由学生讨论,归纳写作特点。①先破后立,破立结合;②运用贴切的比喻阐明抽象、深奥的道理;③语言犀利、幽默。每一条要求能举出实例,并结合自己的感悟作简要分析。总结、扩展   鲁迅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采用课外阅读方式,让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知识分析文章,然后在课上讨论交流,最后老师归纳小结。 三:布置作业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