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9 新人教版必修4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9 新人教版必修4

ID:792657

大小:76.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拿来主义一:导入新课2001年7月13日,中国,北京申奥成功,弥补了8年前的遗憾,中国的入世也已指日可待。那么,中国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为了让中国与世界接轨,与世界同进步。改革开放已20多年,改革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一首《走进新时代》唱遍大江南北,而面对中国与世界所进行的文化交流,让人欢喜让人忧。因为“打开窗户,进来的有新鲜空气,也有苍蝇”,那么我们该怎样对待外来文化呢?鲁迅先生说到:“拿来”,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二:解题拿来:一种行为,动作。主义:一种主张,思想。标题含有主张拿来之意。那么标题实为中心论点。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三集》《三闲集》等。鲁迅的杂文大都是针对社会的一些现象,问题所写的,具有很强的战斗性。鲁迅自己,把他的杂文,说是杂感,又说是短评。就是“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总起来说是对于历史文化的批评和对于社会人生的批评。“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急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我和〈语丝〉的始终》“我总还想对于根深蒂固的所谓旧文明,施行袭击,令其动摇,冀于将来有万一之希望。”——《两地书*八》鲁迅杂文有四大特性:否定性,攻击性,偏激性,隐蔽性。否定性:试读鲁迅杂文,几乎每一篇都是反抗和攻击,揭露和批评,都在否定,而从否定中表达自己的主张,表达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鲁迅杂文从无冷嘲,而是热讽,不是“可怕的冰块”,而是一团燃烧着的火。攻击性:鲁迅杂文是匕首,是投枪。三:时代背景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写于1934年6月4日。对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是鲁迅一直非常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他针对当时出现的三种派别进行批判。一种是顽固派的“国粹论”,认为中国的文学遗产就应该全盘继承;一种是投降派的一味崇洋,西化的论调,对中国的古代文化遗产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一种是主张革新,要求创新的人,他们认为,不向文学遗产要点东西,照样可以创造新文化,新文艺来。正是针对着这种新情况,新问题,也怀着不可抑止的心情,写了这篇《拿来主义》。四:学生自读课文或教师范读课文。注意:1:词语:礼尚往来残羹冷炙自诩蹩,踅摩登冠冕堂皇故弄玄虚(破除语言障碍)2:一组一组的词:(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例如:一向自从到现在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拿来主义抛来抛给送来孱头昏蛋废物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五:学生齐读课文 思考本文明确提出的中心论点何在?(提示:从议论文角度,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出现在文章开头,标题,题目给的范围。)六:理清思路,分析课文。本文明确提出论点的地方是第七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注意论点要求正面阐述,不要把否定的当论点。)问:论点姗姗来迟,那么在此之前作者在干什么,写了什么?答:批判送去主义,为主张拿来主义作铺垫,从反面进行论证。本文先破后立,送去主义越是批评的体无完肤,拿来主义则愈好。1:批判送去主义: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批判送去主义的。注意三点:如何产生,即来源;表现;危害。来源:闭关主义,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墨守成规,欺世惑众,夜郎自大,导致国门被枪炮打开,还碰钉子,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表现:送古董,古画和新画,送梅兰芳。送的方式:古董:“终不知后事如何”借章回小说来讽刺事情的不了了之。古画和新画:“大师”,反语,讽刺。捧:双手捧,表现出恭敬,刻画出“大师”的卑躬屈膝,媚外求荣的丑态来。挂:张扬,炫耀。几张画却要一路地挂过去,还叫发扬国光。没有一点自知之明,恬不知耻,奴颜婢膝的丑态尽现。梅兰芳:“进步”反语,殖民地的进一步深化,在送去主义的泥潭里愈陷愈深。危害:第二段:“但没有人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可看作是插语。也可看作是送去主义的实质:媚外求荣。惧怕帝国,阿谀奉承,巴结讨好。第三段:送去的后果轻则“殃及子孙”,重则“亡国灭种”。作者是怎样谈的?类比论证。用尼采和中国做类比。尼采自诩太阳发了疯。中国地大物博,丰富,大度(讽刺)经济衰败,殃及子孙,亡国灭种。第四段:抛来抛给=送来抛来: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无恶意送给对方,抛,有轻蔑之意。抛给:有恶意,有目的,有目标。帝国主义为了进行经济文化侵略,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传播腐朽文化的阴谋。《多收了三五斗》《春蚕》民族经济危机,洋布,洋车,洋火等。送来:收也得收,不收也得收。主权丧失。六:小结:作者用一系列形象,幽默,讽刺,挖苦,嘲笑的语言批判了送去主义,其目的是为了主张拿来主义。如果用一个图来表示的话就是:闭送去关送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可分为接受交往和拒绝交往拿来两类,交往分双向交流和单向交流,交流分主动接受和被动交往,圆表示中国和外部的关系。作者一步步否定闭关,送去,送来,证明只有拿来可行,说明了我们为什么要拿来,从议论文角度来讲是先破后立,破字当头,又立在其中。板书:拿来主义鲁迅破来源:闭关主义进步表现:古董,古画,新画物批判送去主义梅兰芳人 实质:媚外求荣危害:经济衰败主权丧失拿来主义鲁迅一:回顾上节课内容:送去主义的祸国殃民,亡国灭种的危害要求必须主张拿来。二:学生齐读7——10段,并回答拿来主义的含义,态度和做法。提示:结合背景,可知作者用的是比喻论证,举大宅子喻文化遗产。最后一句话所谈到的文艺。1:拿来主义的含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亦即独立思考,鉴别精华与糟粕,独立自主地选择。三者顺序不可更动。2:态度:拿来。错误态度:孱头,昏蛋,废物。3:做法:占有,挑选。不学旧主人,要做新主人,做新人。三:大宅子比喻的内涵。大宅子:文化遗产。孱头:不敢接触,懦弱无能,拒绝借鉴文化遗产的逃避主义者。昏蛋:盲目排斥,全盘否定文化遗产的虚无主义者。废物:不加选择,全盘接受文化遗产的投降主义者。鱼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有益的部分。使用鸦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既有益又有害。使用和存放。烟枪和烟灯:文化遗产中的糟粕,有害的部分。毁灭,或存放,起认识教育意义。姨太太:文化遗产中的糟粕,有害的部分。毁掉。总结:这样,宅子就会成为新宅子,主人成为新主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齐读第10段。提出主张,做法,条件和必要性等。四:论证方法:(学生回答)比喻论证。作者用一个生动形象“大宅子”为喻,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观点,精当地概括为拿来主义,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可见鲁迅善于以小见大,就近取譬,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来阐明一个抽象的道理。同时他的语言也极为幽默,确实是嬉笑怒骂皆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先破后立,正面,反面论证,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五:思想意义:鲁迅先生主张拿来主义,主张批判地继承,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因此,我们也要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问题,敞开心扉与人交流,扬长避短,完善自我,这样才能进步。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有辨别,不自私,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板书:拿来主义鲁迅孱头:不敢接触昏蛋:全盘接受废物:全盘否定错误态度鱼翅:精华,使用。鸦片:精华糟粕互见,使用或存放。烟枪和烟灯:糟粕,毁灭或存放。姨太太:糟粕,毁灭。拿来主义大宅子正确态度: 占有,挑选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