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拿来主义》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ID:792641

大小:660.3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拿来主义------鲁迅 一、关于杂文: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它短小、活泼、锋利、隽永,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凡是有关社会生活、事件动态、日常工作、学习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短评、札记(包括一部分读后感),都可以归入杂文一类。历代作家的作品,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龚自珍的《病梅馆记》都是杂文。解放以后,杂文作家,一方面继承了战斗杂文的传统,对有害事物迅速给以讽刺和抨击;另一方面又运用杂文的形式,热情支持、歌颂新生事物(如陶铸的《松树的风格》),或谈论人们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如马南邨的“杂文四则”),使杂文的写法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 阅读杂文要注意如下几点:1.了解杂文内容的针对性。我们读一篇杂文,要了解它是什么时候写的,是针对什么人、什么事写的。2.注意杂文写法和取材的一般特征,特别是说理的形象性。杂文的一般写法是“从实入手,以实论虚”。3.要注意杂文丰富多彩的语言风格。杂文,正如它的形式多样一样,语言也因作者不同,针对的对象不同,谈论的问题不同,写作的社会背景不同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 背景介绍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造成思想混乱.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1、礼尚(shàng:崇尚,重视。)2、自诩(xǔ:夸耀,说大话。)3、残羹(gēng:有浓汁的食品。)冷炙(zhì;烤肉。)4、冠冕(miǎn:古代帝王戴的帽子,引申为体面。)5、孱头(càn:比喻懦弱无能,不敢接纳和吸收外国文化的逃避主义者。)6、吝(lìn)啬(sè):过分爱惜,当用的财物舍不得用。7、精髓(suǐ):物质中提炼出来的东西。一、词语积累: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第1—6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第1、2段是揭露批判国民党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荣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第3、4段是揭露“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第5、6段是正面提出要实行“拿来主义”。 第二部分(第7—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第7段正面提出“拿来主义”的态度。第8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第9段从正面具体而形象地阐明“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方式、目的、态度) 问题(1)★“送来”和“拿来”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说明怎样“拿”?“送来”不等于“拿来”.“送来”是被动接受,而“拿来”是主动获取;“送来”的是帝国主义剩余的东西,而“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有思考、有鉴别、有选择 问题(2)★“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是怎样说理的?大宅子文化遗产不敢进门接受一切放火烧光“拿来”!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逃避害怕全盘否定辩证吸收全盘肯定 怕;徘徊不敢走进门(逃避主义)——孱头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虚无主义)——昏蛋。羡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义)——废物。 问题(3)★“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是怎样说理的?鱼翅鸦片姨太太烟枪烟灯大宅子里的遗产吃掉送药房送,毁掉走散喻文化精华喻益害并存喻文化糟粕喻封建文化一言以敝之,“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比喻说理: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形象生动,幽默含蓄,而锋芒毕露! 问题4:提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提示: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层次就基本上清楚了。 问题5: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提示: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因此,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 问题6:第10段共5句话,这5句话分别是5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分别是哪5个问题?提示:①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②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③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意义?④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⑤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迫切性何在? 本文中心:本文批判了国民党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仍是建设民族新文化不可缺少的条件。现实意义:鲁迅的见解,与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的主张是一致的,这些对我们今天,是仍有借鉴意义的。 ①先破后立,破立结合;②运用贴切的比喻阐明抽象、深奥的道理;③语言犀利、幽默。归纳写作特点: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