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优秀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师说》优秀教案

ID:792228

大小:148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一二部语文教学设计课题师说课型文言文新授课课时第1、2课时教具 多媒体课件主备人李强审核人陈永会教学目标知识点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能力点1、通过阅读和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2、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构造,学习正反比照的论证方法。3、分析文章的整体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全文。教育点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并掌握本文正反比照论证的方法。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文本研习与对话〕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word.zl- ..-教师由视频?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导入新课: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其对教师的尊敬;现代社会尊师重道也蔚然成风,毫不逊色于古人,人们把教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教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X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出示课题】【多媒体展示】通过课件出示作者简介、重点字词,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走近作者】韩愈〔768—824〕,字,XX河阳〔今XX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也称“〞。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死后谥“文〞,故又称“〞,作品收录于??。●解释以下加点的字的意思古之学者必有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无贵无贱〔〕今之众人〔〕师道之不传也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那么耻师焉〔〕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word.zl- ..-士大夫之族〔〕吾从而师之〔〕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作?师说?以贻之〔〕●解释以下多义词的义项〔1〕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③或师焉,或不焉〔〕②吾师道也〔〕④吾从而师之 〔〕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⑥十年春,齐师伐我〔〕〔2〕之:①择师而教之〔〕③古之学者〔〕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⑤句读之不知〔〕⑥蚓无爪牙之利〔〕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③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④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于:①于其身也,那么耻师焉〔〕②师不必贤于弟子〔〕③不拘于时,学于余〔〕〔〕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解题:“〔1〕设疑讨论交流,了解课文内容-.word.zl-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比“论〞要自由一些。初中学过?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等都属这类文体。二、目标导航,自主阅读〔PPT展示教学目标〕1、朗读点拨〔1〕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2〕教师简要点拨朗读时的考前须知:注意读准字音,适当停顿;注意课文第二段的语气重音变化,要读出韩愈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充分的特点,读准作者蕴含的感情。〔3〕单元组学生汇报朗读成果,师生共同订正字音与断句。〔4〕结合注释,自主翻译,把不懂的字词用红笔标画出来,小组内共同研讨。〔5〕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教师,师生共同解决。三、合作学习,交流探究 【多媒体展示问题】【问题一】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何以见得?文中有没有信息?〔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明确】“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从课文的最后一段可以得出答案,韩愈的这篇?师说?是写给一个叫李蟠的十七岁小伙子的。〔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研习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在研讨的过程中感受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要抒发的情感〕穿插朗读穿插朗读-.word.zl- ..-【问题二】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师说??【明确】可以总结为三个原因:①李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②他不拘于时,学于余③能行古道【教师点拨】以上三个方面都是原因,当时“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人也许不多,但一定还有其它的,为何只选择了李蟠?“学于余〞,我们说向韩愈这样一个文坛领袖学习应该是求之不得的事,韩愈有必要为他写文章吗?所以说根本的原因是不拘于时和能行古道。【问题三】文末说“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谓的“古道〞指的是古人从师之道,古人从师之道是什么?课文表达在哪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三两段,相互讨论完成答案,教师总结明确〕【明确】古人从师之道——古之学者必有师且无常师【点拨分析】课文的一、三两段中韩愈谈到了古人的从师之道,可以总结它的核心为“古之学者必有师〞“圣人无常师〞,古代的知识渊博之人必定有自己的教师,正如韩愈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同时古代的圣人不仅向教师学习,还“〔2〕引导学生体味收获,教师小结课文内容-.word.zl- ..-无常师〞,向各种人甚至一些远不如他的人请教和学习,自然让我们想到了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且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问题四】古人如此的注重从师学习,那么择师的原那么是什么?〔原文语言答复〕【明确】择师的原那么: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点拨分析】韩愈阐述古人从师之道,其真正的意图是引出对择师原那么和标准的阐述,作者认为择师的原那么是不分上下贵贱,年常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存在教师,同时,作者打破传统观念,认为教师不一定要比学生强,学生也不一定比教师差,只要他有我比不上的地方,他就是做我的教师,详细地展现了择师的原那么。【延伸小结】以上是古人的从师之道,也是韩愈对于从师的观点,许许多多的成功者正是得益于这种古道,才成就了他们的辉煌,相信这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所启发的。【问题五】前面说过,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即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拘束。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再次齐读全文-.word.zl-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二段,讨论明确〕【明确】①社会风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耻学于师②作者运用正反比照论证的手法,从三个方面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总结表格如下:对象从师的态度结果观点1“今众人〞“耻学于师〞“愚益愚〞通过正反比照,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古圣人〞“从师而问〞“圣益圣〞2于其子择师而教之小学于其身耻师大遗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智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群聚而笑之【点拨分析】作者在课文的第二段给我们展示了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并通过三组正反比照,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此段中韩愈用了大量强烈语气的句子,来说明了自己的对“耻学于师〞这一社会风气的不满和痛心,如:“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word.zl-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等,朗读时注意语气。全文通过对师的讨论,表达了作者对古人从师之道的赞扬,对“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的无情批判。我们深切体会到作者那因“师道不传〞而痛心疾首的情感的同时,也为这位伟大文豪非凡的斗争勇气和正直的品行所倾倒。四、教师重点讲解:【问题设计】虽然文章说,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个叫李蟠的学生的,可是读到这里我们还会只是这样看吗?他还是写给谁看的呢?【点拨】这个问题可以从韩愈?师说?一文当时的现实意义及长远影响来谈,学生可以展开思维,拓展想象空间。【明确】可以说,韩愈的文章还送给以下的两种人:①写给当时那些不愿学习的士大夫阶层看的。提醒他们改掉这种坏习惯,否那么后果会很严重。再读文章最后一段文字,我想我们就不难理解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感情了,那种社会风气造成的忧心如焚是远远超过李蟠个人勤学好问带给自己的喜悦的。〔再读课文最后一段〕②120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在重复着唐人同样的错误,社会上不尊重教师的现象比比皆是:家长袒护孩子,辱骂教师;学生课堂和教师顶嘴甚至围攻教师;学生在路上碰见教师却形同陌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文章何尝不是写给今天的我们的呢?-.word.zl- ..-正是这种穿越时空的恒久价值,使这篇文章历久弥新,成为经典。同学们,反思自己吧,让中华名族的美德在我们身上发出更耀眼的光辉。五、课堂小结古人云:“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师道既尊,学风自善。〞1200年前,韩愈向我们阐释了这一道理,今天我们应该接过韩愈手中的接力棒,把弘扬尊师重道的传统这步棋切实走好,为传承知识营造一个和谐有致的良好气氛而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最后再齐读全文,以热烈的气氛完毕本次课。六、作业布置1、背诵全文2、试说说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哪些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鉴作用。第二课时〔练习与反应〕七、当堂达标,拓展提高   〔PPT〕一、虚词1.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word.zl- ..-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拟)〔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慨,与“嗟〞连用,译为“唉〞〕2.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那么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3.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word.zl-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word.zl-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二、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认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word.zl- ..-〔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3.一词多义〔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教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气〞的意思〕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那么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4.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word.zl-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学习〕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省略句〔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2〕吾从〔之〕而师之3.变式句〔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4.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word.zl- ..-四、重点句子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教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习的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文:所以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教师存在的地方。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教师学习,有的却不向教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教师,教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闻知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word.zl- ..-附:板书设计教后记: ?师说?是个传统篇目,也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事学习的必要性和原那么,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我在上?师说?这一课时,为了充分表达?师说?中互相学习的精神,也能表达新课改的精神,所以我让学生读完课文后,让他们有问题就提出来,其他同学如果有懂的,就帮助解决,互为人师。我那么抓住本课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和语句加以讲解,不全文翻译,因为此课较为浅显,学生学习起来不难。如抓住文中出现的“师〞字进展讲解,本课出现的“师〞字较多,但用法只有四种,还有像“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之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这样的句子讲解。-.word.zl- ..-从上课过程来看,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较少,看来,学生对如何学文言文还找不到思路,就是提问,也提不出什么问题,大多数的问题都围绕着字词句来提问。而在品味作者的情感方面,因为强调多读,所以这一环节学生倒是有所收获,这也算是此课教学中较为成功的地方了。-.word.zl-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