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

ID:790294

大小:384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理解作品内容。2.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3.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古典诗歌意象和典故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登临赤壁,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少年得志的周瑜相比,年近半百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继苏轼后的另一位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辛弃疾的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来思考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设计说明:由刚学过的豪放词派代表苏轼的作品引入学习另一位豪放词派代表辛弃疾的作品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并能与复习旧知衔接起来。)【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知识链接——写作背景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64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作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1、了解辛弃疾生平经历、写作背景、“苏辛”、“济南二安”7/7 2、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3、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注意正音、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教师补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山东历城人。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本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秋天,辛弃疾已66岁。其时宰相韩侂胄独揽朝政,高谈伐金而不作实际准备,继续过着奢靡荒淫的生活。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这年春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防要地京口(今镇江)。表面看來,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实际上只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号召而已。但辛弃疾仍想以自己的风烛残年为国立功,故到任后,他积极为军事进攻作准备,同时又对韩侂胄的轻敌冒进感到忧心忡忡。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辛弃疾登上此楼,面对着破碎的山河,感慨着历史的兴亡,忧虑着复杂的形势,百感交集,写下了此词。三、初步探究理解1.理解题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的题目有哪些内涵?引导思考、提示回答:(1)词牌:明确:永遇乐(2)地点:明确:京口北固亭7/7 (3)内容:明确:怀古2.本词怀了什么“古”呢?请大家听朗读录音,迅速找到相关的人名。3.听朗读录音。4.让学生回答,词作中出现的人名: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孙权: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刘裕: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明确: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上片小结: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7/7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3.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提示】以廉颇自况,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下片小结: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研读课文诗歌艺术特色1.抒怀写志,内容丰富,义蕴极深,非一般的登临怀古之作可比。【提示】词中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对英雄业绩的热烈向往,充满战斗的激情,而对统治者的妥协投降,轻率出兵,又表现了深切的忧虑和愤慨,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作者沉痛的感情。2.体现词人爱国主义精神。【提示】因词人心中怀着杀敌报国的理想,但是壮志难酬、岁月蹉跎,而老大无成,内心交织着慷慨悲愤的复杂感情,所以当他登临祖国大好山河的时候,千丝万绪涌上心头,常常就写下苍凉悲壮的词作。3.题为怀古旨在伤今,怀古伤今以词论政。【提示】词人登临怀古或借古讽今,或征引历史教训,或借古事进行类比,怀古之中都寄寓着对国事的忧虑和对自己遭遇的感慨。从山川风光说到古代历史,从古代历史又说到眼前事实,怀古、伤今有机地结合,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4.借古喻今,融古于今【提示】词中的孙权、刘裕、刘义隆等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初看起来并不相关联,但实际上他们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是完全统一的。这些典故用的中心明确,含义深刻,耐人寻味。7/7 5.句句用典,各有其妙【提示】(1)有的借赞扬古人业绩来暗讽当朝,有的借谴责古人来警告当朝,有的借感叹古人来表明自己怀才不遇而又壮志未已。(2)词中用的典故都带有慷慨激昂或苍凉悲壮的感情色彩。(3)恰当传达了词人当时那种壮志犹存、报国无路而深感悲愤的复杂情绪,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4)虽然多用典故,但却用的恰到好处,这也是辛弃疾怀古词的突出特点。在艺术风格上,显得豪放悲壮,沉郁苍凉。修辞手法1.对比(1)历史上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社鸦鼓”对比。2.运用典故英雄业绩——可悲现实对比刘裕——刘义隆扬州路——佛狸祠廉颇——自己3.暗喻(1)借刘宋的旧事来暗喻南宋的现实: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2)宋文帝元嘉北伐失败之后,北魏太武帝率军追击击败王玄谟(mó)的军队后,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修建一座行宫,南宋时老百姓常在这里迎神赛会。后成了魏太武庙,也叫佛狸祠。人们忘记了失败的历史,竟在佛狸祠下迎神祭祀,香火很盛,这情景真是不堪令人回首。4.借代金戈铁马——写出了刘裕率兵北伐,浩浩荡荡、驰骋中原、气吞胡虏的壮大声势。全词总结: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探究】★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辛弃疾在文学史上被评论家讥之以“掉书袋”,原因是他的词作好用典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你认为每一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7/7 人物事件用意(词人态度及表达情感)上阕孙权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刘裕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下阕刘义隆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佛狸祠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廉颇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2、总结上下阙的内容。(1)上阕:用------------典故讽刺------------------------,表达----------------------情感。(2)下阕:用-----------------典故表达--------------------------------------------------情感。3、名句赏析(1)有人说最后一句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读)【检测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相同点:不同点:2、辛弃疾为用典高手,但他的词却无堆砌之感,为什么?3、默写两首词。7/7 布置作业1.背诵《京口北固亭怀古》2.读辛弃疾的《摸鱼儿》,写一篇200~300字的赏析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7/7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