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宋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

ID:790289

大小:2.65 MB

页数:29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宋词四首 文学常识中国文学史上,宋词和前代的唐诗,后代的元曲,都分别是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样式。宋词按时代分为北宋、南宋两个时期;按流派,习惯上又分为豪放、婉约两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也称格律派)在北宋的代表是柳永,在南宋的代表,前期是女词人李清照,后期则推姜夔。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怀古,所写内容。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其词的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写作背景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义隆北伐失败至今已四十三年,我遥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在目。那堪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嗓,社鼓喧闹!靠谁来问我:将军年老,饭量可好? 在京口北固亭,词人都想到了些什么?孙仲谋刘裕舞榭歌台风流业绩元嘉草草仓皇北顾刘义隆拓跋焘金戈铁马万里如虎佛狸祠下神鸦社鼓廉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片下片多用典故,表达情绪。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用孙权典故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建康),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用刘裕典故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南畿志》:“丹徒旧在镇江城南,宋武帝微时宅业。”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向往英雄业绩表达抗金决心 上阙小结歌颂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这一段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此处用何典故,用意有在?理解背景:宋宁宗继位(1200年)后,韩侂胄受到重用,他很想有一番作为政治上打击投降势力,启用主战派,当时,朝野上下笼罩在一片北伐的气氛中。但军事上的准备显然不足,特别是缺乏将领,此时已经65岁的辛弃疾看得十分清楚,虽然自己表面上得到韩侂胄的重用,调防京口,但韩侂胄并未充分相信自己。 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典故,旨在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辛弃疾忧国愤时,渴望收复失地而又反对草率冒进。这首因时为事而作的词中,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典故,当然旨在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北伐。如果联系到张浚的草率北伐(宋孝宗隆兴元年,即1163年)失败,也只能从警告韩侂胄方面来理解。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词作由前面的怀古转而伤今。词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顾中原,回忆起43年前出生入死,突骑渡江南来效命的往事,不胜身世之慨!而在金占区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异族皇帝佛狸祠前迎神赛会,热闹非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模糊,更添词人之悲叹。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典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借廉颇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老而弥坚、抗敌之志不衰的报国之情和老大无成、壮志难酬的愤慨。爱国之情,忠义之气,溢于言表! 下阙小结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在京口北固亭,词人都想到了些什么?孙仲谋刘裕舞榭歌台风流业绩元嘉草草仓皇北顾刘义隆拓跋焘金戈铁马万里如虎佛狸祠下神鸦社鼓廉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景仰之情)(赞叹之情)(警告当局)(怒斥偏安)(壮志未已)借古讽今上片下片多用典故,表达情绪。 本词除了用典外还突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对比) 本文写作特色手法:1、大量用典,借古讽今2、叙事、抒情、写景融为一体风格:豪放悲壮、慷慨愤世 小结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侂胄的警告。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借古喻今 不同点:(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衬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 (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感慨年华渐去,壮志难酬;辛弃疾的词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3)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乐观旷达;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在这大好河山上,自古以来多少代兴,多少代亡,现在国势又日益衰微了。“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即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深恨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紧承上句,并且用“总”修饰“被”:这就既慨叹孙权时期京口繁华景象和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复存在;更表明了英雄人物及其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逝。江山本应代有英雄出,当时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抒发了对屈辱苟安的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单写“斜阳”之下的“草树”,用“寻常”修饰“巷陌”,表明刘裕出身寒微,突出他以寒微出身而建立了赫赫功业,含有讽刺南宋朱紫权贵失地误国的意思。“金戈铁马“,表现出刘裕统帅万众精锐部队勇战强敌的英雄气概;“气吴万里如虎”,更表现出他灭南燕、平后秦,所向无敌的气势声威。这和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构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不满庸懦统治者的感情。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