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F《念奴娇_赤壁怀古》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ZLF《念奴娇_赤壁怀古》说课稿

ID:790073

大小:39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说课稿课题: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姓名:任教学科:中职语文所在单位:讲课时间:2014・4・20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我打算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来说这堂课的设计。一、说教材。这篇课文选自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六单元,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古诗文欣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文章丰富的情感运用和优美的语言,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这首词写于1082年,作者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时,所写的一首怀古词。文屮作者以古怀今,不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仰慕,还有对自己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感叹。不仅是苏轼的代表作,也堪称宋词中的经典。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分别确定如下: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应以三维目标为中心,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一是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豪放词的基本特点;二是技能目标,初步学习一些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三是情感目标,学习作者从容旷达豪迈的胸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愫。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艺术境界和炼字用词的妙处,品味作品的语言。难点在于: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二、说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为高二学生,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相对较少,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是他们富有朝气 并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学生的学习习惯停留在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在学习交往上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基于这种情况,我尽量发挥学生绘画与表演的才能,让文化课与其专业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增强他们求知的信心。三、下面说一下这堂课的教法和学法叶圣陶先生主张:“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可见,教学的艺术并不在于传授、讲解,而在于引导、激励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实践、去创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增强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作为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根据课文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堂课的教法和学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诵读感悟法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雄阔,我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文章,感悟意蕴,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让学生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陶冶情操。(2)情景教学法根据文中所描绘的情景,利用多媒体,配以形象的图片,生动的语言,模拟实景,创设情境,使学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直观的感受情境和意象,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3)合作探究教学法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使得语文学习更为自主互动。四、说教学过程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学设计的岀发点;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六大教学板块。 (一)备即课前预习准备。1、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上网等途径大量查找有关苏轼的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和赤壁之战及周瑜的一些基本情况。这个环节在于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词义。3、精心设计预习思考题。(二)导即导入新课。首先是播放音乐。我播放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首曲,展示了“赤壁之战”的精彩片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提问,作者生平、思想、写作背景等内容,检查预习情况,最后进行总结、归纳。(三)读本节课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基础。(1)学生试读根据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试着读课文,考虑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将疑难之处标出。我认为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朗读时更具有针对性。(2)听录音、范读多媒体播放此词的朗读,让学生与口己前面的试读对比一下,找出口己的不足。(3)学生朗读A.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指名一学生配乐朗读,全班同学和老师纠错。B.纠止读音,纠止节奏,调整感情。C.留出四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一边朗读,揣摩作者的感情,一边理解词意。 使学生在诵读之中初步体味词的意境,获得感性的认识。加强对文章主旨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四)品此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部分,主要通过情景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教学法来解决问题。分三步1、想象画面,描述意境采用了我在古诗词教学中经常用到的闭冃想象描绘法,学生闭上眼睛一边认真听老师的范读,一边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然后用素描的技法画出来,我再用多媒体展示图画,学生与口己的相对照,找出优点和不足,随后用老师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创设情境达到情感体验。2、设计情景,探究问题(1)±阙写景部分,在学生诵读之后我和同学们一起逐旬找出写景的旬子,引导学生找出写得较好的词句,然后通过具体分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我提出问题:这句话给我们展现了赤壁怎样的一副景观,?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你认为那些字用的好?让学生品味语言,掌握文章炼字的妙处,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要场长江波涛汹涌的时候,而不写它平静的时候呢?”让学生明白词中写景的作用。讲完这些后,通过提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何作用?口然而然地过渡到对下阕的理解。(2)下阙“咏史”部分,在诵读之后,我要求学生分析周瑜的形象?重点赏析“羽扇纶巾,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这个句子,并提出文中穿插“小乔出嫁了”这一细节对塑造人物的作用,让学生明白烘托得艺术手法。之后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从年龄、外貌、职位、际遇四个方面比较周瑜和苏轼的差别,列出图表,然后让他们之间的发言人交流,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答案,我顺势提出问题“结合写作背景,思考,在众多英雄豪杰中,为什么作者独独仰慕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让学生把握作者的复杂情感,加深其理解,学生都体会到苏轼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理想与现实矛盾后的伤,那作者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要求同学们在课文中找 出句子回答,接着就止式进入教学难点的分析——“人生如梦”。通过合作交流,能够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让他们学会了合作和分享。3、课堂表演一-情感体味“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否与苏轼一贯的乐观情绪相抵触?”人生如梦,是消极,述是积极?对这个问题我采取让学生讨论,角色表演的方式突破本课的难点。让两个学生,一个充当苏轼,一个担任周瑜,让他们结合对人物的理解穿越时空,相遇对话。如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也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课堂上,教师只以一个组织者的身份,对于某些问题,进行适当点拨。之后我加以明确,点出“人生如梦”是中国古代先哲们对人生哲理的最高界定,是苏轼从人生角度去探究人生奥妙的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想那潇洒从容的周瑜而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苏轼承认口己的悲伤,又超脱悲伤,认识到人生世事恍如一梦,名利也是身外物,何不随性而为,活出口己呢?失败又如何?至少我一直在努力。针对有的学生缺乏理想抱负、虚度光阴的现象,我还适时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五)悟悟:豪放词风,体会豪放词的风格。引导学生A.从写“景”之中悟壮阔宏伟之豪放。B.从写“人”之中悟叱咤风云之豪放。C.从抒“情”之中悟旷达感奋之豪放。这就是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讲课时的语言要有力度和气势,尽量营造一种和作品豪放风格相吻合的课堂氛围,以感染学生,走进作品。(六)布置作业:1、当代社会谁堪称英雄?谁堪称风流人物? 学生讨论,联系现在社会事件,寻找思考讨论,最后总结。与时俱进,能就人民于危难,无私奉献,坚强……,学生各抒己见。2、发挥联想和想象,扩第“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成200字左右的短文。五、说板书设计木课的板书设计如下图,我力图简洁明了,将文章的三条学习主线进行板书展示。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写景——壮美咏事一雄浑抒情——豪迈六、说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情景的创设,氛围的营造有利于学生走进作品,感受作品。2、多样化的朗读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也为赏析作品奠定了基础。3、小组合作,课堂表演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的主动性。改进之处:1、对于作者的情况,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做的准备工作应更充分些。2、可让学生多接触些豪放词作,以利于理解这首词的词风。3、与婉约词相比较着学习,也许对学习这首词有帮助。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祝大家工作愉快!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