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ID:790070

大小:38.6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瓜州一中宋显立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酒泉市瓜州县第一中学的语文教师宋显立,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说课大赛。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理念、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出自新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五课,是著名词人苏轼的一首豪放派词。该单元是以鉴赏宋词为主题展开的,上一课编排了婉约派代表词人刘永的两首词,本课安排苏轼的两首词,后面编排了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和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我认为编者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来掌握婉约派词和豪放派的特点,掌握宋词的鉴赏技巧,品味宋词的语言。同时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2)风格流派、文体;(3)名句填空;(4)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是诗词的国度,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学生要传承发扬,而这首词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苏轼是一个大家,就像讲诗经要讲到《氓》,讲楚词要讲到屈原,讲魏晋诗要讲到陶渊明,讲唐诗要讲到李白杜甫,讲宋词不能不讲到苏轼,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文词对后代文人影响极大。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科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豪放词的基本特点;2、技能目标:初步学习一些鉴赏古诗词的方法;3、情感目标:学习作者从容旷达豪迈的胸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愫。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艺术境界和炼字用词的妙处,品味作品的语言。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其依据是,这首词的主题复杂而深刻,“人生如梦”是苏轼对自己事业无成的无可奈何的慨叹,并不是否定人生,不能只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而忽视了作者追求理想、渴望为国家建立功业的豪迈心情。课时安排:1课时。二、说学情本课的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相对较少,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是他们富有朝气并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学生的学习习惯停留在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在学习交往上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三、说教学理念4 叶圣陶先生主张:“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可见,教学的艺术并不在于传授、讲解,而在于引导、激励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实践、去创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增强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作为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四、说教法和学法1、比较诵读法  通过分别朗诵《雨霖铃》和本文,感受婉约派词风与豪放派词风的区别,体会本文作者的豪放旷达的思想感情。2、情境教学法  上阙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再现赤壁此地的景色,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面对滚滚大江,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五、说教学过程(一)书法导入——文化熏染提前教师(我本人是书法爱好者)书写书法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课堂展示,让学生欣赏,然后引导到对本课的内容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书法文化的熏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知人论世——背景识记1新旧知识相联系,回忆以前学过的苏轼的课文,让同学们自己来介绍苏轼。2、简约分析《自题金山画像》,引出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3、介绍乌台诗案,讲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和本词有关的事实背景。4、穿插介绍苏轼和王安石之间的小矛盾,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三)比较朗读——区别流派抽一名女同学起来有感情的朗诵《雨霖铃》,再播放本文的音频朗读,从感官上让学生体会婉约派词风和豪放派词风的不同。之后学生朗读,教师范读由此复习婉约派词风的主要特点,并讲解豪放派词风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四)小组合作——理解分析上阙,首先和同学们一起逐句找出写景的句子有哪些,在找的过程中就把上阙的句子翻译出来,然后通过具体分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如何来展现赤壁此地雄奇壮丽之景的,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要写长江波涛汹涌的时候,而不写它平静的时候呢?”让学生明白词中写景的作用,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会请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讲完这些后,通过提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何作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下阕的理解。下阙“咏史”部分,简略介绍周瑜,然后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4 从年龄、外貌、职位、际遇四个方面比较周瑜和苏轼的差别,列出图表,然后让他们之间的发言人交流,其他组员可以补充。之后提出问题“结合写作背景,思考,在众多英雄豪杰中,为什么作者独独仰慕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让学生把握作者的复杂情感,加深其理解,这是个中等难度的问题,在一定思考时间之后,我让由基础中等的学生回答这个问题。让学生都体会到苏轼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理想与现实矛盾后的伤,那作者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句子回答,接着就正式进入教学难点的分析——“人生如梦”。(五)课堂辩论---情感体味主要采用讨论法,让学生们讨论作者“人生如梦”的态度是消极颓废还是乐观积极。我将学生按座位分为两大组,分别代表正方和反方,正方的辩题为:“人生如梦是一中消极避世的思想”,反方辩题为“人生如梦是积极入世的思想”。分别推选出口齿伶俐,思维敏捷的无名辩手,其他同学搜集资料,提供帮助和补充。学生讨论,教师充当主持人,给予一定的点拨的引导。学生讨论完后,我加以明确,点出“人生如梦”是中国古代先哲们对人生哲理的最高界定,是苏轼从人生角度去探究人生奥妙的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想那潇洒从容的周瑜而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苏轼承认自己的悲伤,又超脱悲伤,认识到人生世事恍如一梦,名利也是身外物,何不随性而为,活出自己呢?失败又如何?至少我一直在努力。针对有的学生缺乏理想抱负、虚度光阴的现象,我还适时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六)课堂小结最后对豪放词的特点、课文的主旨、艺术特色等内容进行总结。(七)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背诵本词的同时,将描写赤壁景色的诗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扩写成15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六、说板书设计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图,我力图简洁明了,将文章的三条学习主线进行板书展示。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写景——壮美咏事——雄浑4 抒情——豪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祝大家工作愉快!4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