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ID:789625

大小:3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基础题1、给加点字注音。铮(zhēng)悯然(mǐn)谪居(zhé)还独倾(huán)间关(jiān)湓浦口(pén)贾人(gǔ)荻花(dí)霓裳(nícháng)六幺(yāo)裂帛(bó)幽咽(yè)浔阳(xún)慢捻(niǎn)舫船(fǎnɡ)虾蟆陵(hámɑ)呕哑(ōuyā)嘲哳(zhāozhā)阑干(lán)琴弦(xián)红绡(xiāo)钿头(diàn)银篦(bì)春江花朝(zhāo)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贬官,降职今漂沦憔悴:漂泊沦落明年秋,送客湓浦口:第二年使快弹数曲:畅快因为长句:于是创作 弟走从军阿姨死:古代指歌舞妓的头面人物凝绝不通声暂歇:忽然,一下子秋月春风等闲度:随随便便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却,退回去来江口守空船:走了以后暮去朝来颜色故:容貌衰老江州司马青衫湿:文中指江州司马穿着黑色的单衣。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整体感知3、本文有几条线索?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明确:琵琶女身世为明线,作者的感受为暗线。主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4、仿照第1节“江头送客闻琵琶”概括每小节大意。明确: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探究案探究点(一)1、自读诗前小序,并思考这段小序有何作用?明确: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述琵琶女身世; ③点明写作动机;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2、诵读第1段并思考:诗的开篇关于秋天月夜送别情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①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②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③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诗一开始用景物烘托环境气氛,红枫、荻花,秋意萧索,使人油然而生悲凉;加上正是送客离别之际,越发让人伤怀;更何况送客连助酒的音乐都找不到,扫兴到了极点。惨白的月光孤照茫茫江水,诗人一开始就把萧索悲凉的氛围渲染得非常强烈,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琵琶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探究点(二)1、为什么演奏完毕,要添上“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明确:用听觉、视觉来描写琵琶曲终了后寂静的氛围、秋水冷月的景象,烘托了琵琶女妙绝入神的演奏技巧,这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从侧面衬托了乐曲的撼人心魄,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也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2、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明确:(1)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巧用拟声词和叠词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①正面描摹:“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②侧面烘托:“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曲中带情:琵琶女以情演曲——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诗人以情绘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探究点(三)1、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琵琶女形象?为什么要着力刻画这一形象?明确:琵琶女年轻时曾是京城名噪一时的歌女,色艺双绝,生活充满了欢乐。待到年老色衰,又值社会发生动乱,不得已嫁作“商人妇”,过着凄惨的生活。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己的“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恨。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对自身遭遇的含蓄的恨,对琵琶女的同情,是一种凄凉、郁闷的思想感情。延伸拓展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明确:①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②“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愤,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