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3 口耳目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3 口耳目教学设计

ID:784537

大小:28.41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识字3口耳目课文解析:本课是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5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目标: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2.会写“口、目”等4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教学难点:1.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2.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教学准备:生字卡片、音节卡片、实物图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学过的生字:天地人你我他一二三四五上下(指名读──开火车带读). .2.复习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金木水火土》。(男女生对背──全班齐背)3.下面的句子,你会读吗?试试看,把学过的字读准确。◆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上天了,入地了,我和你都笑了。4.谈话:今天我们继续要来学习新的生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生字,都藏在图画当中,我们要仔细看图。二、观察图画,集中识字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给插图中的三个小朋友,分别取名叫小美、小丽、小刚)小眼睛仔细看图,想一想小美、小丽、小刚在干什么?2.学生反馈。(学生反馈时,教师要注意聆听,及时纠正读音错误的字。)3.根据图画,教师讲故事,随机出示要学习的生字。花儿开了校园里的花儿开了,有红的,有黄的,好多的小蝴蝶纷纷来花上跳舞。小美和小丽站在花前看花。(出示:足)小美伸出手指,(出示:手)嘴里开心地数着(出示:口):“一朵,两朵,三朵……”这时,小刚听到小美数花的声音(出示:耳),也跑来了。他的眼睛盯着每一朵花,(出示:目)说:“我们种的花终于开了,太好了!”①上面的5个生字,你认识哪一个字?请你自由地读一读。②指名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重点正音:“手”是翘舌音、“足”是平舌音。)4.看图了解生字所指的身体部位。. .①(出示:5个生字“口耳目手足”和5张相关的身体部位图片)②“口、耳、目、手、足”,分别指图片上所指的哪个身体部位?说一说,给生字和图片配对。(强调:“目”指的是眼睛,不是“木头”。“足”指的是脚。)③给“口、耳、目、手、足”分别组词。(重点词语朗读:人口耳目手上足下)5.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例:口可以用来喝水、吃饭、唱歌……(板书:喝、吃、唱)其他的类推。6.举字卡游戏。老师做动作,学生举字卡。要求举得又快又对。师:我眨眼睛。生:我举:“目”。师:我摸耳朵。生:我举:“耳”。师:我张嘴巴。生:我举:“口”。师:我拍小手。生:我举:“手”。师:我踏小脚。生:我举:“足”。(游戏中加强反馈:字卡有举错的学生,要及时指出和改正。)设计意图: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以故事为切入口,与本课的生字学习相结合,落实《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的“在情境中识字”的建议。并以学生喜欢的游戏,进行巩固,识字教学实现提效目标。三、认识笔画,书写生字1.学习正确书写“口”字。①(出示:田字格中的“口”字)认识笔画“横折”。“横折”只有1笔。. .②观察“口”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口”字居中。③教师示范写,学生跟着书空笔顺。④学生先描红,再尝试独立写。教师巡视,及时表扬。⑤讲评“口”字书写要诀:“口”字要写好,上大下要小。⑥学生再尝试写一个更端正、美观的“口”字。2.学习正确书写“目”字。①出示:田字格中的“目”字。②观察“目”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目”字居中,字形瘦长,里面的两横,第二横在横中线上。③教师示范写,学生跟着书空笔顺。④学生书写。一看:笔顺、每一笔的位置。二描:描一个红字。三写:自己独立写一个字。四比:和范字比一比。⑤讲评“目”字书写。设计意图:写字是识字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为了使学生能写一手好字,在教学中要“细化指导”,学生要“精化练习”。逐步让学生养成观察、临写、改进的书写习惯。四、作业练习,巩固所学1.用“口、目”各说一句话,让爸爸妈妈帮忙记录下来。2.猜一猜。. .①红门楼,白院墙,里面坐个胖二郎。()②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生字复习:口耳目手足(指名读──开火车读)2.出示身体部位图,说出对应的生字。3.词语复习:人口耳目手上足下4.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5个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词语,大家读得很准确。这节课我们将要来跟身体部位有关的一篇课文。二、学习课文,认识新字1.通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①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打开书认真聆听。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至少3遍。在不认识的字上画上圆圈。③指名分句读。教师及时正音:“松”是平舌音;“钟”是翘舌音。“卧”字,学生不常见,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读几遍,组词理解加深印象。2.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古语的韵味。①老师示范朗读课文,尾字“松”、“钟”、“风”、“弓”读出押韵的味道。②学生模仿老师朗读课文的方法,自由朗读课文,读出韵味来。③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设计意图:朗读体现低段语文教学的层次性,先读通、读顺课文,再读出韵味来,循序渐进,以读为主。3.理解课文的含义。①理解“站如松,坐如钟”。认读生字:站(翘舌音)、坐(平舌音)生字扩词:站立、站直;坐下、请坐(注意“坐”与“座”的区别,“坐”是一个动词。做动作,让学生体会其表示的意思。)(出示:课文中的京剧人物插图)分辨哪一个人物是“站”?哪一个人物是“坐”。将“站”和“坐”贴在对应的京剧人物旁。“如”的意思是什么?说一说“站如松,坐如钟”的意思。(配合出示:挺拔的松树图、古老的铜钟图)动作体验:“站如松,坐如钟”的动作。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人“站如松”的?哪些人“坐如钟”的?学生边做动作,边有感情朗读“站如松,坐如钟”,读出精气神来。②理解“行如风,卧如弓”。同桌互相说一说“行如风,卧如弓”的意思。反馈交流句子的含义。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人“行如风”的?什么人“卧如弓”的?(配合出示:竞走运动员的图片、卧佛的图片)有感情朗读“行如风,卧如钟”,读出精气神来。. .照样子,说一说。明如()甜如()白如()粉如()③小结:“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说的是我们站着要像松树一样挺拔,坐着要像座钟一样端正,行走要像风一样飞快,睡觉时要像一张弓一样绷直身体。在生活中,同学们也要这样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坐立行卧的习惯。4.师生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师引读:站如──坐如──行如──卧如──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渗透“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学习方法,将理解外化为动作的展示,促进对俗语的体会与领悟。三、认识笔画,书写生字1.学习正确书写“耳”字。①学生看书第10页,了解“耳”的笔顺。②观察“耳”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③教师示范写“耳”,学生跟着书空。注意四个横的长短变化各不相同。第一笔横为中横,要平且稳。最后一横是长横,要稍稍向上斜。④学生练习正确书写。一看:笔顺、每一笔的位置。. .二描:描一个红字。三写:自己独立写一个字。四比:和范字比一比。⑤讲评“耳”字。2.学习正确书写“手”。①(出示:田字格中的“手”字)认识笔画“撇”和“弯钩”。②观察“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③教师示范写“手”,学生跟着书空。注意第一笔撇要横撇。两横有变化,中间一横短,第二横长,弯钩要略带点弯。④学生按照“四步骤”练习正确书写“手”字。⑤讲评“手”字,强调“弯钩”的正确书写。3.看拼音,写词语。比一比谁写的字又正确又漂亮。四、作业练习,巩固所学用“手”、“耳”口头组词,爸爸妈妈帮忙记录。教学反思.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