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检测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自然界的水 化学方程式(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Cu:64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1.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A.干冰 B.黄金 C.金刚石 D.氯化钾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热时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B.降温时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C.反应时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3.碘131(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具有放射性,对人体有害。而生活中的碘盐、碘酒所含的碘127对人体无害。碘127和碘131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核电荷数均为5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是一种金属元素B.碘127原子核外有74个电子C.碘131原子核内有78个质子D.碘127和碘131核内中子数不同4.如下所示是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B.该原子最外电子层达到了稳定结构C.X属于非金属元素D.X与Cl形成的化合物为XCl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钠原子核外有一个电子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D.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6.2012年3月22日是第20个世界水日。“世界水日”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水、爱护水、节约用水。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各项: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其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7.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B.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C.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与软水D.工业污水应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8.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对该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B.电解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C.生成氧气、氢气的体积比约为2∶1D.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8
氧元素组成的9.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石油B.石墨C.天然气D.乙醇10.科学家证实金星的大气组成中含有硫化氢(H2S),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1B.-2C.+1D.+211.四位同学在一起讨论某种物质,请根据他们的讨论判断该物质是( )。A.CH4B.COC.C2H5OHD.H212.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13.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它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示例中错误的是( )。A.阴影1:C+O2CO2B.阴影2:2H2O2H2↑+O2↑C.阴影3:Mg(OH)2+2HCl===MgCl2+2H2OD.阴影4:Fe+CuSO4===FeSO4+Cu14.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CH2B.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1C.甲、乙、丙都是有机物D.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15.相同质量的H2、CH4和C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 )。A.CO最多,H2最少B.H2最多,CH4最少C.H2最多,CO最少D.CH4最多,CO最少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23分)16.(4分)干电池的主要成分是锌、石墨、二氧化锰和氯化铵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石墨的化学式是________;(2)二氧化锰(Mn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3)氯化铵(NH4Cl)中氯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4)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减少对________的污染。17.(5分)根据下列要求,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
(1)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用一种纯净物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盐酸除去铁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一种可再生能源物质的燃烧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6分)“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1)鱼类可以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溶有________。(2)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________。(3)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比在冷水中快,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4)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________mL或________mL。(5)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用醋酸溶解除去。已知醋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Mg(OH)2===(CH3COO)2Mg+2H2O,则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3分)分类就是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也不尽相同。下列每组中有一种物质具有特殊的组成或性质,而其他两种物质的组成或性质相似。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将其区分出来并说明理由。化学式被区分的物质(名称)理由CO2、CO、H2ONa、NaOH、Na2CO3HCl、H2SO4、H2O20.(5分)学习化学知识后,观察物质世界就要从化学视角看。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和实验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都是由一百余种元素经过不同组合而形成的。(2)从微粒角度看: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3)从变化角度看: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①水通电分解生成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氢气,是将 能转化为化学能,但该方法不节能,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节能方法,以促进水的分解;②水参加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6O2+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资源角度看:水是生命之源。看到下面漫画,你的感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解读漫画或写一则节水广告或一条节水措施)。三、简答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0分)21.(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电解水的实验很感兴趣,8
很想通过实验验证这一结论。于是在征得老师的同意后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请回答:(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理论体积比是____________。(2)如果你是这次实验的参与者,请认真分析实验数据,你会发现什么问题?____________,试推测产生这一问题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5分)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无中生有”:相同条件下,向A、B两个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充满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如图所示,抽开毛玻璃片,瓶口对紧,颠倒几次,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一会儿,观察到两瓶内壁附着淡黄色固体颗粒。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硫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下图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硫化氢、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相同条件下,相等体积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相等。反应完毕,瓶中剩余的气体为______,处理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6分)23.(5分)为探究微粒的性质,小红与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1)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两次。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仪器A细颈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24.(11分)如图是某班同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片段。(1)如图甲所示,天平无法调节平衡。要使该天平平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2)小璐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前称得左盘内装置及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_g,然后注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上述实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小丽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注入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6分)25.(3分)下图是已破损的维生素C(简写Vc)说明书部分信息。已知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请回答:(1)Vc中碳、氢元素质量之比为________;(2)Vc的化学式为________;(3)小辉的妈妈每天服用该Vc片剂,小辉建议妈妈可食用西红柿来代替Vc片,若100g西红柿含Vc30mg,则小辉妈妈每天食用西红柿________g即可达到服用上述Vc片的效果。26.(3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探究孔雀石(一种铜矿石)的组成元素。他们取50g孔雀石粉末,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观察到孔雀石分解过程中有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绿色的孔雀石逐渐变为黑色粉末(假设:孔雀石中的杂质不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石灰水吸收)。在此过程中他们测定了五次,相关数据如下表:测定次数生成沉淀的质量/g生成水的质量/g150.92101.83X2.74203.65203.6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组成孔雀石的元素有________。(2)表中“X”的值为________。(3)实验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8
参考答案1.D 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黄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氯化钾是由氯离子(阴离子)和钾离子(阳离子)构成的。2.D 受热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水分子体积不变;降温时水分子不变,水的化学性质不变;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即原子种类不变;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3.D 碘是一种非金属元素,A不正确;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53,B不正确;核电荷数=质子数=53,C不正确;碘127和碘131核内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4.A 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12,X元素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易失去,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化合价为+2,故X为金属元素,它的最外层未达8电子(氦为2个)的相对稳定结构,它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XCl2。5.D 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钠原子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11;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6.D 水中有适当数量的动植物能够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使粮食高产,因此可适当使用,①③中的措施不正确。7.A 水是纯净物,从宏观上讲,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从微观上讲,水中含有水分子,不可能含有氧气和氢气两种单质。8.D 解答本题关键是牢记电解水时是“正氧负氢”即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故A错;体积比是“氢二氧一”即氢气、氧气的体积比是2∶1,故C错;电解水的结论是:微观上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宏观上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B错,D正确。9.D 石油和天然气是混合物;石墨是单质;乙醇是化合物。10.B 设硫化氢(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于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有(+1)×2+x=0,则x=-2。11.A 属于有机物的是CH4和C2H5OH,且由两种元素组成,故选A。12.B 反应物为化合物,为单质。13.C 由Mg(OH)2+2HCl===MgCl2+2H2O知各元素化合价均无变化,故它不是氧化还原反应。14.D 由反应示意图知:甲、乙、丙的化学式分别为C2H4、H2O和C2H6O,其中乙为水(H2O),是无机物,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1,在丙中m(C)∶m(H)∶m(O)=(12×2)∶(1×6)∶(16×1)=12∶3∶8。15.C 2H2+O22H2O, 4 32CH4+2O22H2O+CO2,16 642CO+O22CO2,56 32分析以上反应物的质量关系可知相同质量的三种物质需要氧气的质量:H2最多,CO最少。16.答案:(1)C(2)-2(或或Mn2)(3)Cl-(4)环境(或水或土壤)解析:(1)石墨的成分是碳,其化学式为C;(2)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是-2价;(3)8
氯离子表示为Cl-;(4)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水和土壤有污染。17.答案:(1)3Fe+2O2Fe3O4(或2Cu+O22CuO)(2)CO2+Ca(OH)2===CaCO3↓+H2O(3)2KMnO4K2MnO4+MnO2+O2↑(4)6HCl+Fe2O3===2FeCl3+3H2O(5)C2H5OH+3O22CO2+3H2O(或2H2+O22H2O)解析:(1)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是CuO或Fe3O4;(2)利用澄清石灰水;(3)用高锰酸钾加热,不用双氧水和MnO2(混合物)制O2;(4)盐酸与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反应;(5)可再生能源常见的是酒精和氢气。18.答案:(1)氧气(“氧分子”“O2”等合理答案均可)(2)生活污染(“放射性水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等合理答案均可)(3)温度升高,分子在水中的扩散速率加快,从而加速蔗糖溶解(合理答案均可)(4)2.5 10(答案不要求顺序)(5)2CH3COOH+CaCO3===(CH3COO)2Ca+CO2↑+H2O解析:(1)水中溶有氧气可供鱼类呼吸;(2)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三方面: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随着工业发展产生一些新的污染,如放射性污水、富营养化、病原微生物污染也进入人们的视线中;(3)热水水温高,水分子运动快;(4)当其中一电极产生5mL的气体为O2时,另一极产生氢气10mL;当其中一电极产生5mL的气体为H2时,另一极产生氧气为2.5mL;(5)反应物为醋酸和碳酸钙,生成物为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19.答案:化学式被区分的物质(名称)理由CO2、CO、H2O水不含碳元素(或含有氢元素)Na、NaOH、Na2CO3钠单质HCl、H2SO4、H2O水氧化物(物质名称和理由都合理即可)解析:根据组成来区分:第一组中CO2、CO二者的组成元素相同;第二组中NaOH、Na2CO3都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Na是一种单质;第三组HCl、H2SO4为酸而H2O为氧化物。20.答案:(1)氢、氧两种元素(2)水分子(3)①电 ②C6H12O6(4)钻透地球寻求生命之水,或节约每一滴水(或无节制浪费水资源,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或在公共场所和家庭中使用节水龙头(或重复使用水,如用养鱼的水浇花、洗衣服的水冲马桶等)(其他答案合理均可)解析:从宏观角度看: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从微观上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通电分解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求出X的化学式为C6H12O6;第(4)题为开放型题目,可从漫画入手也可从节水广告语或节水措施入手。21.答案:(1)2∶1 (2)氢气和氧气实际的体积比和理论体积比不符,或电解水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与理论体积比不相等,大于2∶1,从第4分钟起,每分钟内负极与正极生成气体的体积比与理论体积比相等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或氧气与电极反应(合理皆可)解析:(1)电解水正极上产生的氧气体积与负极上产生的氢气体积之比为1∶2;(2)通过表中实验记录数据可知在4分钟以前小于1∶8
2,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可能原因: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氢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强;氧气有较强的氧化性,可能氧化电极消耗了部分氧气。当水中溶解氧气饱和后逐步接近理论值。22.答案:(1)2H2S+SO2===3S↓+2H2O -2、+4 (2)H2S与SO2反应后生成固态的硫和液态的水,使瓶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塑料瓶变瘪了 (3)SO2 向瓶内倒入NaOH溶液,振荡解析:根据微观模型可以转化成化学方程式:2H2S+SO2===3S↓+2H2O,再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各物质微粒个数比推出答案。23.答案:(1)水全变红了 分子在不断运动(2)液面到了刻度线以下 分子间有间隔 便于观察液面的变化解析:(1)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所以很快仪器A中的水就都变红了;(2)分子之间有间隔,当向A中加酒精并摇匀,混合后的体积小于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所以液面在刻度线以下,之所以采用细颈部的容器,是因为这样液面变化明显,便于观察。24.答案:(1)先将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 (2)73.2 天平仍保持平衡(或称量结果仍为73.2g) 验证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或指示中和反应是否完全) HCl+NaOH===NaCl+H2O (3)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部分碳酸钠解析:(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的目的是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3)有气泡产生证明有碳酸盐。25.答案:(1)72∶8(或9∶1)(2)C6H8O6(3)200解析:(1)m(C)∶m(H)=(12×6)∶(1×8)=72∶8;(2)由12×6+1×8+16x=176,得x=6,即Vc的化学式为C6H8O6;(3)成人每天用Vc的含量为:3×2×10mg=60mg,食用西红柿的质量为:=200g。26.答案:(1)Cu、C、O、H(2)15(3)解:设被石灰水吸收的CO2的质量为x。CO2+Ca(OH)2===CaCO3↓+H2O44 100x 20g= x=8.8g答:被石灰水吸收的CO2即实验最终生成的CO2的质量为8.8g。解析:(1)由题意知,孔雀石(铜矿石)分解过程中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即含有Cu、C、O、H四种元素;(2)分析表中数据知,前四次中生成水的质量每增加0.9g,生成沉淀的质量就增加5g,即X的值为10+5=15;(3)由最终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20g,可据CO2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实验最终生成的CO2的质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