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答题满分系列之2 气候特征类
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
二是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三是比较两地气候特
征的差异。一般要注意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考虑。但气候要素除了气温、
降水之外还有光照(强弱、时数)、风力(大小、大风天数及季节分布、风向及
其变化)等。
【思维引领 建模】
角度一 气候特征的描述,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二 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三 气候特征的比较,其思维流程为:
【典题验证 用模】
角度1 直接考查气候条件
(2018·全国卷Ⅲ)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1 年博茨瓦纳在索瓦(如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
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
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气温高
光照充足
蒸发旺盛
【解析】由图可知,索瓦位于南非高原上的盐沼附近,盐沼是地表过湿或季节
性积水、土壤盐渍化并长有盐生植物的地段,故地表平坦;索瓦位于南纬20°
附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时间长,高温少雨,云量少,光照强,蒸发旺盛。
答案:地形:位于(南非)高原上的低洼(盆)地,地表平坦;
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
发旺盛。
角度2 考查地形对气候特点的影响
(2019·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
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
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
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
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高于
下沉 升高
【解析】干热气候主要与干热河谷有关,即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水汽不易凝
结,降水少。
答案: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
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
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术语整合 规范】
【实战演练 提升】
1.(2021·佛山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牙克石市素有“中国森林工业之都”“冰雪之乡”的美誉,北部的伊图里
河镇冬季最低气温可达-50℃,号称“中国最冷地区”。“林海雪原”“冰天
雪地”吸引了众多游人,变成了牙克石市的“金山银山”。下图为牙克石市位
置及地形示意图。
(1)分析伊图里河镇冬季成为“中国最冷地区”的原因。
(2)分析牙克石市积雪厚度大的原因。
(3)有人说“雪原”造就了“林海”,简要说明积雪对森林生长的意义。
(4)若冬季降雪过多,会抑制森林的生长,指出其中的道理。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牙克石市纬度较高,且伊图里河镇在牙克石市的
北端,纬度高,冬季正午太阳高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图中显示,伊图里河镇
为高原山地地形,地势较高;伊图里河镇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直接面临亚洲高压,
距冬季风源地近,寒冷气流势力强;材料信息表明,牙克石市素有“冰雪之乡”
的美誉,冬季积雪覆盖,地表反射率高,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更少,因此伊图里
河镇冬季成为“中国最冷地区”。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积雪厚度与纬
度、降水、气温、坡度、坡向等因素有关。图中显示,牙克石市位于大兴安岭
西侧,为冬季风的迎风坡,地形抬升导致降雪较丰富;材料信息表明,牙克石市
最低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低,低温持续时间长,导致积雪时间长,积雪厚度
大;图中显示,牙克石市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势起伏小,容易积雪,因此积雪厚度
大;材料信息表明,素有“中国森林工业之都”的美誉,具有“林海雪原”的景
观,表明牙克石市森林茂密,积雪融化较慢,因此积雪厚度大。第(3)题,冬季积
雪覆盖,使得寒冷气流不能直接影响地表,而且使得地面能量很难散失,因此对
地表起保温作用,保护林木根系,有利于林木生长;春季时,气温回升,积雪融化,
积雪融水渗入土壤,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从而促进森林生长。因此“雪原”
造就了“林海”。第(4)题,若冬季降雪过多,树冠上积雪厚度过大,会压断
林木枝杈,损坏树木,从而抑制森林生长;若冬季降雪过多,会使得积雪过厚,春
季融化较慢,地表积雪时间延长,从而缩短林木生长季节,不利于森林生长;若
冬季降雪过多,会使得积雪过厚,春季融化时间过长,导致春季气温较低,森林
生长较慢,从而抑制森林生长。
答案:(1)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山地地形,地势较高;距冬季风源地近,冷空气势
力强;冬季积雪覆盖,地表反射率高。
(2)位于大兴安岭冬季迎风坡,降雪丰富;冬季气温低,积雪时间长;地势起伏小,
容易积雪;森林茂密,积雪融化慢。
(3)冬季积雪覆盖,对地表起保温作用,保护林木根系;春季积雪融化,土壤湿润,
促进森林生长。
(4)积雪过多,会压断林木枝杈;春季积雪时间长,林木生长季节缩短(春季气温
较低,森林生长较慢)。
2.(2021·太原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球上除了热带雨林,还有温带雨林。图1中的W岛是世界温带雨林主要分
布地区之一,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杉等高大的针叶树种占绝
对优势。只有在树木相对稀少的局部地带才能见到低矮的阔叶植物,这是温带
雨林与热带雨林最大的不同。云杉和冷杉颜色暗绿,树冠浓密,透光量很小,林
中阴暗潮湿,地衣、苔藓随处可见。图2示意W岛温带雨林局部景观。W岛东西
部环境差异明显。冬季岛上平均气温2~4 ℃,西部可达5 ℃。降水量西部沿
海为2 000~3 000 mm,东部沿海只有600~800 mm。
(1)说明W岛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原因。
(2)分析该岛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大多数地区偏高的原因。
(3)推测W岛雨林分布的主要地区并说明理由。
(4)与热带雨林相比,分析W岛雨林地区树种单一的原因。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W岛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差异,即西部多、东部
少;其原因主要结合地形因素考虑,即西部处于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
第(2)题,该岛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大多数地区偏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
地形的影响,岛屿北部山脉对高纬度南下寒冷气流有阻挡作用;二是海洋的调
节作用;三是洋流的影响,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第(3)题,雨林分布的主
要地区气温要高,降水要丰富。由材料可知该岛西部地区降水量大,气温高,适
宜雨林分布。第(4)题,与热带雨林相比,W岛雨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所以只
适合冷杉、云杉等针叶树种生长,树种单一。
答案:(1)年降水量西部多,东部少。原因:西部处于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的迎
风坡(雨区),降水多;东部处于背风坡(雨影区),降水少。
(2)W岛地处太平洋,冬季浩瀚的海洋对气温有巨大的调节作用;北部有高大山
脉,受来自北方的冷空气的影响较小;沿岸海区有暖流经过,增温作用明显。
(3)雨林主要分布在该岛的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冬季气温
高,雨量充沛,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良好。
(4)(与热带雨林相比,)W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阴雨天气较多,森林茂密,日照
时间相对较短,低矮的阔叶植物因光照不足而分布稀少,但高大的冷杉、云杉
等针叶树能够获得较好的光照,成为主要树种。
【加固训练】
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 、
和热带沙漠气候。
(2)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3)1月和7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行星风系两个
方面说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向对该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影
响。
(4)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从悉尼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
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
【解析】第(1)题,图中120°E自南向北穿过的气候类型依次为地中海气候、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第(2)题,澳大利亚中部地区的沙漠与副
热带高气压带、寒流和地形阻挡有关。第(3)题,1月南半球为夏季,陆地上气
温高,形成低压,此时北半球东北信风带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西北风,西北风来
自低纬海洋,气候湿润。7月南半球为冬季,陆地上气温低形成高压,澳大利亚
西北部多来自陆地上的东南信风影响,气候干旱。第(4)题,澳大利亚大陆相对
于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季风气候不如上海明显。
答案:(1)地中海气候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2)南回归线横贯澳大利亚中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澳
大利亚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
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
(3)1月: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
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
7月:澳大利亚大陆冬季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处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
带;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相对干燥。
您好,谢谢观看!
(4)表现:悉尼冬夏气温温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
原因: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