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5)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5)

ID:771325

大小: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8-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 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 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 正带、刮纸刀。 6.考试时间:150 分钟;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每科 100 分,共 300 分 第 I 卷 选择题(60 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 4 分,共 15 个小题,共 60 分) 1.《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古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 有畦,瓜瓠果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 A .精耕细作 B .农林业牧业相互补充 C .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D .自给自足 2.春秋前期,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措施;公元前 594 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 “公田”、“私田”,都按田亩实数收税。晋、楚、郑等国也推行了类似的税制改革。这些改革实 际上使( ) A.土地私有合法化 B.井田制开始瓦解 C.地主阶级开始兴起 D.私田开始出现 3.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我国古代城市的功能与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唐朝中后期已经出现了草市,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 A.坊市界限已经被打破 B.城市的经济职能大大加强 C.农村市场发展繁荣 D.政府已经不再监控商业活动 4.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 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D.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较快 发展,货币作用大 5.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 “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 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 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 ) A .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B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 .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和平演变” D .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6.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葡萄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葡萄牙商人变得富有,他 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而同时期的法国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多储备金银。这些现 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A.推动两国成功实现社会转型 B.改变了两国原有的发展轨迹 C.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不利于改善民众生活 D.打击了海外贸易,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7.民国初年政府颁布《公司保息条例》规定拨存公债券 2100 万元作为基金,对棉纺织业、毛纺织 业、制铁业和制丝业等六类新办企业给予三年保息,还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减少了企 业的注册费,这反映了( ) A.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创办企业 B.中国轻工业占工业比重较小 C.民族工业发展困难基本消除 D.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8.从 1883 年 8 月 1 日起,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式对外供水。然而,当时却有种种谣 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还说自来水管接近煤气管,水里有煤毒,以致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 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对这一历史现象 解释最接近历史本质的是( ) A.社会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 B.社会陋习已经彻底的革除 C.对科学认知随实践而改变 D.城市居民容易接受新事物 9.1865 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创建,以生产枪炮子弹为主,辅之以修造船 舰,还附设翻译馆、广方言馆和工艺学堂,有“中国第一厂”之誉。对其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有利于政治体制变革 B. 引进传播启蒙思想 C.推动近代教育发展 D. 有效抵御了列强侵略 10.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 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 1932 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 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 表明斯大林( ) A.初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 B.尝试以市场调节发展经济 C.摒弃意识形态差异谋发展 D.抓住机遇推进国家工业化 11.辛亥革命后一度出现了“人人讲平等的新风气”,人们之间不许称“老爷”“大人”,不许府 署官员坐轿。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的也大大减少。吸食鸦片不再被认为是一种体面的事。这一 现象说明( ) A.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B.封建制度开始丧失存在的社会土壤 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D.西方科技传入改变了中国社会风貌 12.中日甲午战争后,张之洞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他建议“急宜筹护华商、华工之法,以 抵倭人”。该建议得到了清廷的认可,光绪皇帝发布谕令,着地方官员在开埠的苏州等地,“筹议 招商,多设织布、织绸等局”。这一战略的实施( ) A.鼓舞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信心 B.摆脱了列强资本输出的控制 C.增强了洋务运动办厂的能力 D.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 13.2016 年 6 月 23 日,英国民众 3000 多万张选票中,脱欧的支持率为 51.9%,所以英国自此开始 退出待了多年的欧盟。2016 年英国脱欧后的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出现平稳增长,这使得法国和 意大利也想投票脱离欧盟,这说明( ) A.欧洲一体化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B.欧盟成员普遍希望脱离欧盟发展 C.脱离欧盟更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 D.欧洲一体化过程出现了曲折和反复 14.从 1980 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始,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至 90 年代初开放沿海、沿江、沿边 地区,再到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县市。这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 ) A. 注重发展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B. 遵循齐头并进全面开花的原则 C. 重视边境与内地的协调性发展 D. 经历了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 15.伴随着美元贬值、人民币增值等经济现象,很多人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行各种评价,有的激烈 反对中国继续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有的则认为“主动权基本上还是操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中”。 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正确的态度是( ) A.顺应潮流,趋利避害 B.连横合纵,争当老大 C.改革开放,融入世界 D.睦邻友好,合作共赢 第 II 卷 非选择题(40 分)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 分) 材料一 列宁指出:“1921 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 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 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二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 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中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如 果自己国内不能出产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就不可能保证经济上的独立。停留在这个阶段就等于 让自己隶属于世界资本。——《斯大林全集》 材料三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在历史上也确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苏联经济向效益型 和质量型的纵深发展对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出更高要求时,它就以其僵化、专制的一面, 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1)材料一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 1921 年前后苏俄在农业、 工业和商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12 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斯大林制定了什么样的工业化方针?依据是什么? (8 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并分析材料三是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的?(5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 下表反映了 1873 年至 1930 年间中国进口货物分类统计情况(单位:%)。 年份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合计 机器 及大 工具 原料 建筑用品、设备(包括车辆船 艇)、小工具、器材、半成 品、材料、燃料等 合计 消费 品原 料 直接消 费资料 1873 8.1 8.1 91.9 8.5 83.4 1893 8.4 0.6 7.8 91.6 13.0 78.6 1903 15.0 0.7 14.3 85.0 22.3 62.7 1910 17.6 1.5 0.1 16.0 82.0 17.0 65.4 1920 28.5 3.2 0.2 25.1 71.5 16.9 54.6 1930 26.9 3.7 1.9 21.3 73.1 17.3 55.8 据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整理以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 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 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答案 1-5:DACCD 6-10:BACDD 11-15:CAADA 16.(1)实质:利用市场与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措施: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工业 方面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开办企业;商业方面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依据:苏联是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中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只有建立重工业,才可能保证经济上的独立,才能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3)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忽视消费品 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地执行计 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评价: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积极作用;随着时间发展,斯大林体制的 弊端日益显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17.示例一 论题: 19 世纪 70 年代后中国工业化不断发展。 阐述:图表信息显示 1873~1893 年中国生产资料的进口值只占总进口值的 8%左右,而机器及大工具 的进口值 1893 年只占 0.6%,说明国内机器生产的程度很低;1930 年生产资料的进口值占到了总进口 值的 26.9%,机器及大工具的进口值上升到了 3.7%,这说明机器生产的程度有所提高;19 世纪 70 年 代后,中国兴起了洋务运动,随之民族近代工业产生;随着清末“新政”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迅速 发展,中国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加上甲午战后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在华进行投 资设厂,因而对机器及大工具的需求有所提高。 示例二 论题:中国近代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西方对华经济扩张。 阐述: 1873 年以前,中国工业仍以传统手工业为主,面对西方商名的倾销,消费资料的进口在进口 总值中占绝对比重;1873 年后,随着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机器生产能力提高,从而使 消费原料进口增加,而直接消费资料进口出现下降,这说明近代工业化对西方的商品倾销起了一定的 抵制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西方对中国的经济扩张。

资料: 1.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