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ID:769043

大小:37.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8-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思茅港镇小学三年级数学组(二备) 一、教学内容:毫米 、分米的认识 课本第 2、3 页的例 1 及做一做,第 4 页的例 2 及做一做,练习一的 第 1、2、3、4、5、6 题。 二、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单元中, 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 学生身边的数学,这些长度单位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 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 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2、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3、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三)分析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体验 1 毫米、1 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难点:1、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 算。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和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实际操作等突破 重点,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动手操作,计算等突破难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 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 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在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 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 思考相结合,在测量中,学生可能对毫米的测量更难掌握一些,可让学生 多操作,单位换算和计算也要加强。 四、目标预段: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单位。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定位 重点:体验 1 毫米、1 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难点:根据长度单位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三备 2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 多少?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 提出问题:“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谁估计的结果更接 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长:不到 21 厘米,差 2 个小格。 宽:不到 15 厘米,差 2 个小格。 厚:不到 1 厘米,只有 6 个小格。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 时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 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2、学习 1 厘米=10 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 1 厘米的长度,数数在 1 厘米的长 度里有几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 通过观察和数格从中得出,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就是 1 个 小格,长是 1 毫米。1 厘米=10 毫米。 老师板书:1 厘米=10 毫米 3、深刻感悟 1 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现象。 (一)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 1 毫米?然后动 手量一量看你说的对不对。(硬币、超市会员卡、钥匙等)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算的? (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同学合作验证猜得 对不对。 三、巩固练习 1、第 3 页做一做 2、第 5 页练习一第 1、2 题及第 3 题的前 2 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导言: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它叫什么 吗?到现在为止,我们共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2、请同学用语言表述或用手比划出来 1 米、1 厘米、1 毫米的长度。 3、量出下面物体的长度,并用合适的单位表示出来。 3 照片长: 蜡笔长: 宽: 宽: (二)探究新知 1.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1)估算课桌的长和宽。 (2)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和宽。 (3)汇报测量方法: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今天,老师还请来了四位小朋友。(出示例 2 情景图)他们也参加了 我们的测量活动,下面我们就来听听、看看他们是怎样测量的。(有条件 可用多媒体演示) 用学生尺测量。 方法一:15 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方法二:18 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方法三:10 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方法四:20 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用米尺或卷尺测量均可。 (4)针对 10 厘米为一段连续量的方法,师提出:“10 厘米的这一 段,可以用一个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板书: 分米)类似课桌的长和宽这样的长度,一般选用分米作单位来表示。 2.了解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一)观察测量尺,你们能不能从中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所学过的 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板书: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2)练习:2 米=( )分米 30 厘米=( )分米 1 米-2 分米=( )分米 14 厘米+26 厘米=( )分米 3.会选择分米为单位进行测量。 (1)以分米、厘米为单位,测量课桌的宽是 分米 厘米,课桌的高是 分米 厘米。 4.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 (1)闭上眼睛想一想:1 分米有多长? (2)用手比划一下,1 分米的长度。 (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 1 分米? (4)估测一下黑板的长度约是多少分米? 指名到前面测量,看谁估测的最接近准确长度。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 4 页做一做 2、教材第 5、6 页第 3、4、5、6 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资料: 1.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