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与加法混合运算》单元分析
本课教材有两个创造性的结合:其一,将计算教学与应用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
情境中,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其二,将两步式题的计算与图形推算活动结合起
来,深化对数(量)与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突破算术和代数的界限。
看与问
首先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生活中经常有购物的经历,购物活动中计算的模式也基本
相同,一般都是求花费多少钱,还剩多少钱。这种生活经验,是学生认知的起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
观察主题图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也可能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或其他
问题。要引导学牛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其中“买 5 棵雪松树苗要多少元”是一步计算的问题,同时
也是计算“1 棵樟树树苗要多少元”的桥梁,可以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根据条件“用 50 元钱正
好买 5 棵雪松树苗和 1 棵樟树树苗”,要求学生补充信息,提出较复杂的问题。通过提问,体会计算活动的
现实性和必要性。
做与说[ww*^w.zzste&~p.c@om]
第一个环节,先让学生根据前面的讨论完整地表达题意,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和数学表达的能力。
配合学生的发言,用★表示雪松树苗,用■表示樟树树苗,画出示意图,列出图形算式=■(樟树树苗的
价格)怎么求呢?引导学生回想在二年级上学期是怎样求解这类图形算式的(参见二年级上册教材第 53 页)。
计算 50-8×5 时,尽量避免生硬地规定运算顺序,应让学生结合情境体会运算顺序。如理解先算的 8×5
表示什么,50-40 又表示什么。
第二个环节,买 5 棵樟树树苗,每棵便宜多少元?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寻找相关的条件,促使学
生思考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选择信息、组织信息的能力。差价=原来的价格-现在的价格,原来的价格
=10 元,现在的价格■×5=40(元),即现在的价格是 40÷5 元,因此可列式为 10-40÷5,结合情境意
义,思考:先算哪一步?求的是什么?再算哪一步?求的又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算式各部分的情境意义,
结合情境教学运算顺序。
通过上述两题的解答,加上先前学过的乘加、乘减等知识,学生对于加减与乘除混合的两步式题积累
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在教师的引领下,进一步小结得出: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
法,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练与用
第 1 题,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还可以让学生按要求编写一些算式,如除法与减法混合的
式题,通过比较除在前与除在后两种情况,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
第 2 题,先引导学生比较每组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再计算:
第 3 题,先出示图形算式,想一想图形该怎么求,然后转化成两步式题计算。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可
以让学生尝试根据图形算式编写应用问题,使抽象的模型具体化,加强学生对图形算式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