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下 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 (63)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学数学五下 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 (63)

ID:765422

大小:54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7-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反 思 [《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反思---刘昌建] 我出示 1 立方 分米的教具帮助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得出航天飞船返回舱的 容积是 6 升(即 6 立方分米)太小,不符合生活实际, 《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反思---刘昌建。说明当容积太 大,无法用“升”或“毫升”表示时,可选用体积单位 “立方米”,教学反思《《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反思--- 刘昌建》(..)。但是在具体应用中,学生仍旧反映除液体 外,他们还是分不清哪些计算结果要化成容积单位升或毫 升,什么时候该填体积单位或容积单位。如 53 页第 5 题求 冰柜的体积,如果题目没写明容积是多少升,学生就很可 能只算到立方厘米就结束了。在课堂作业中要学生填单位 名称:一个游泳池的容积是 1500()。很多学生看到是水 池,就填写了“升”。 《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反思---刘昌建 2 第 2 篇 体积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预览〗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推算相邻体积单位间 的进率和应用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不同体积单位间 的换算。回顾本节课有以下成功和不足的地方:成功之 处:在预习作业以及自学提示中,着重让学生推导 1 立方 分米和 1 立方厘米的进率。因此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的 方法是多样化的。比如利用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进行推导, 利用正方体和长方体通用的体积公式推导等。学生表述的 清晰准确。在此基础上,用课件展示了推导的几种方法, 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掌握进率。不足之处:但在整堂课 上,感觉自己还有一些地方教学的不到位,在用多媒体演 示得出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后,应该让学 生进行实物图形的比较,这样学生才能够清楚地感知到多 少个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1 立方分米的正方 体。但由于没有配套的教具,课堂上我直接让学生看课件 来进行对比计算,因为 1 分米=10 厘米,所以两个正方体 的棱长相等,体积也相等。由此发现 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体积和 1000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体积相等,得出 1 立方分米 =1000 立方厘米。同样的方法,得出 1 立方米=1000 立方 分米。在练习题中除了体积单位的换算外,还增加了面积 单位的换算,让学生对比练习,加深理解对这两种单位换 算之间的区别。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对单位换算的掌 握情况是令人满意的。但有少部分学生对长度单位、面积 单位……《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反思---刘昌建 3 第 3 篇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预览〗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 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本节 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计 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立方米,建立关于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空间概念。而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 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和表面积的区别等问 题,都不易理解,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实验、 观察、触摸、想象等多种活动,积累感知,建立表象,形 成概念。体积单位比较抽象,我采用了学生实验的方法进 行了理解。课前,预习新知,初步感知“物体所占空间的 概念”。我让学生先做了一个实验,内容是:找一个透明 的容器,里面装入水,放放一定重量的物体,你会有什么 发现?请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课上,现象交流,初 步理解“体积”的意义。课堂上,对于孩子们做的实验现 象进行了交流,内容丰富,实验现象明显,结论清晰。生 1:我用了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做了这个实验,其中一个杯 子装满水,另一个里面放入一个苹果,把第一个杯子中的 水倒入第二个杯子里,发现:水在慢慢的上升,当第二个 杯子里的水满了的时候,第一个杯子还有很多水,我再继 续往里倒,发现水溢出来了,从这个实验中我得出,因为 苹果占了杯子内的一部分空间,所以水溢出来了。生 2:我 把透明的杯子中放入一块石……《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 反思---刘昌建 4 第 4 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预览〗武当路小学 崔殿华我执教了《面积和面积单 位》一课,收获了不少。兴奋过后,反思《面积和面积单 位》整个教学过程,课中的成功与不足如下:一、成功之 处:1、《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 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我从学生感兴趣的场景引入, 并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文具 盒盖面、课桌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感知 “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 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为了给学 生建立 1 平方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厘米的表象,我让学 生找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是 1 平方分米、1 平方厘 米,1 平方米可以站几位小朋友等?使学生不仅在脑海里建 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2 从面积的概念到面积单位,教学设计是顺着学生的思维很 自然的展开教学的。例如:比较不出来哪个的面积大时就 要来测量,一步一步是引出来的,学生接受起来很容易。 教师是顺着学生的思维,随着学生的想法把新的内容加进 去的,和学生的思维同步。3、“面积”含义的理解,“面 积单位”的认识,都应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测量,在具 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我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组织学 生:摸一摸物体的表面,比比物体的面积,找一找 1 平方 厘米,量一量图形面积,验证 1 平方米可以站几人等。通 过这些操作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面积、……《容积和 容积单位》教学反思---刘昌建 5 第 5 篇 《面积和面积 单位》教学反思 〖预览〗《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在人教版三年 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整个教学过程,我在教学中 主要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 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 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一)营造宽松环境, 给学生学习的“安全感”。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 边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 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在课前导入中,我 就以拍手游戏告诉学生:拍手需要左手和右手的合作,课 堂也需要合作,有相互间的合作才能有成功。民主、和 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种 “安全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二)创 设情景, 举例生活化,感悟知识。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 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 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造作的机 会”。而这节课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 空间过渡,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我从学生 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 操场的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 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 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在面积单位的教学 中,为了给学生建立 1 平方分米、1 平方厘米的表象,我让 学生找找自己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容积和容积单 位》教学反思---刘昌建 6 第 6 篇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 设计 〖 预 览 〗 体 积 和 体 积 单 位 教 学 设 计 王 丽 仙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38----40 页。 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 1 立方米、1 立方 分米、1 立方厘米的表象。 2、通过观察、探索、操 作、思考、判断、辨析、想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历理 解体积意义和认识体积单位的过程,培养和发展空间想象 能力。 3、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操作、勇于猜想的良 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具准备 杯 子、正方体、米尺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 悟空间 1、联系生活,引出空间 师:同学们,还 记得我国航天人的壮举吗?大家看,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 飞船,宇航员能在返回舱和轨道舱两舱进行活动,航天人 称他们拥有了一室一厅。大家想宇航员在他们一室一厅的 活动是不是像我们在教室一样活动自如呢?为什么? 2、感悟空间,引入新课 师:想一想,哪个地方的空 间比教室大? 是啊,飞船舱内空间很小,但飞船遨游 的太空是一个浩瀚无垠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存在着许许 多多的物体,那么物体和空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今 天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 自主探究,揭示概念 1、实验观察理解体积的意义 取出两个同样大小的玻 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 杯……《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反思---刘昌建 7 第 7 篇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 〖预览〗教学目标(一)使学生正确地理解“面积”的 意义.(二)清楚地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 1 平方厘 米”“1 平方分米”“ 1 平方米”.(三)培养、发展学生 分析、类比、抽象、概括、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 点: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难点:“面积与周 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过 程设计(一)复习准备启发谈话: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 山水画,要给它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长)再给它 配上玻璃,还是求它的周长吗?那又是求它的什么呢?这 个问题等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后就知道 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 题)(二)学习新课 1.教学面积的意义.师:我们周围许多 物体都有面,请你们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数学课本的封 面,铅笔盒盖的面.老师再请一个同学来摸一摸黑板的 面.说明,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引 导学生比一比:黑板面与桌面,哪个大,哪个小?数学课 本的封面与铅笔盒盖的面,哪个大,哪个小?师:通过观 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说明:物 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师:我们把这些图形画 在纸上,就成了“平面图形”.观察:图(1)与图(2)比 较,图(3)与图(4)比较,图(5)与图(6)比较,哪个大?哪 个小?……《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反思---刘昌建 8 第 8 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预览〗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情境导入:阿凡提和巴 依老爷这份合同有什么问题吗?师:是呀,这份全同到底 怎么改才是正确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 认识面积 1、物体观察黑板表面与桌子的表面,哪个大,哪个 小?再来比一比数学书的封面与黑板擦的表面谁大?谁小?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 积。(板书)2、封闭图形师:刚才说的课桌面、数学书的 封面都是什么形?(长方形)师:以前我们还认识了一些封闭 的平面图形,看屏幕,你能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吗? 师: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补 充板书)(引导学生用重叠法比较)3、我们知道了什么叫 “面积”那么我们就来比一比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说一说 你是怎样比的?三、学习面积单位(一)统一的重要性平 台 1:用我们刚才的方法再来比一比两个大图形的面积师: 重叠法也不好用了,那该怎么办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想 办法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数方格法 剪拼法)师:那么这 些方法,大家来看,哪一种方法更好?(统一标准,用正 方形)老师这里有两张长方形纸,请大家用数方格的方法数 一数它们的面积有多大。女同学先数,请…… 〔《容积 和容积单位》教学反思---刘昌建〕

资料: 1.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