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卖油翁》同步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卖油翁》同步练习

ID:734587

大小:28.1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6-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 13 课 卖油翁 习题练习二(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善射(shàn) 自矜(jīn) 家圃(pǔ) B.睨之(lì) 发矢(shǐ)颔之(hán) C.忿然(fèn)酌油(zhuó)覆其口(fù) D.杓(sháo)沥之(lì)遣之(qiǎn)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公亦以此自矜 以钱覆其口 B. 汝亦知射乎 尝射于家圃 C. 睨之,久而不去相委而去 D. 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 3.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例句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我酌油知之 A. 歌以咏志 B. 公亦以此自矜 C.以钱覆其口 D. 自以为大有所益 4.选出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B.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C.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D.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路转溪头忽见。 B.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 无他,但手熟尔。 6.下列对文章《卖油翁》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详写了陈尧咨射箭,略写卖油翁酌油。 B. 文章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C.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告诉我们要谦虚,不能骄傲。 D. 本文的作者是宋朝的王安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语言表达 7.辩题:学了《卖油翁》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那么,是不是做事情、干工作 时,“熟”就一定能“生巧”,一定能提高效率,达到目的呢? 正方观点:做任何事情、干任何工作都可以“熟能生巧”。 (1)请你仿照“正方观点”的形式写出反方观点。 (2)如果你是反方一辩,请你阐述你方的理由。 8.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无他,但手熟尔。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 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 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欧阳修) [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 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 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 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梵天寺木塔》沈括) 注释:(1)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 (2)据:统治,割据。(3)级:层 。(4)患:嫌,担心。(5)布: 铺排。(6)贻(yí):赠给。(7)讫(qì):完毕。(8)弥束: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束。弥:紧密。(9)六幕:指 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10)胠箧:打开的箱子。胠箧,音 qūqiè。胠:从旁边打开, 打开。(11)履:走,踩踏。(12)伏:通假字,通“服”,佩服。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尝射于家圃(___________) ②惟手熟尔(________________) ③匠师如其言(____________) ④人皆伏其精练(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②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11.甲文所说的道理用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来概括。 1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意为____________,“释”的这个意义还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 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含“释”这个意义的成语) 13.与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不败 太史某好弈,自诩曰:“某生平无败局。”人皆神之,太史亦以弈秋自命。他人弈,每袖手于侧,时颔 之,时摇手,似有深意存焉,人莫测某深浅,或请与手谈一局,则淡然一笑,飘然引去似不屑与弈者。 及病笃,其子跪床前曰:“愿得大人密谱。”太史曰:“痴儿,吾何尝有谱。”子曰:“若无密谱,何以不 败?”太史曰:“必曰有谱,吾以三字教汝,曰‘不对局’。吾毕生不与人对局,是以毕生无败局。”言讫,溘然 长逝。 14.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①太史好弈____ ②自诩曰____ ③时颔之____ ④人莫测其深浅____ ⑤言讫____ ⑥及病笃____ 15.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太史对自己的棋艺有什么评价?观他人下棋时,他有什么表现? ②太史下棋的密谱是什么? 16.读完此文,相信你对太史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你看来,太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对他有什么评价? 17.这个故事曲折精彩,结尾蕴含深意,令人无限回味。试谈谈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发?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课后练习。 口技①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②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③,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 一椅、一扇、一抚尺④而已。 众宾团座。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⑤欠伸,其夫呓语⑥。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 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 妙绝。 未几,夫齁声⑦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⑧,盆器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 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 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⑩,抢夺声, 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 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注]①口技:杂技的一种。用口腔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②厅事:大厅,客厅。③屏障:指屏 风、围帐一类用来挡住视线的东西。④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⑤惊觉(旧读 jiào): 惊醒。⑥呓(yì)语:说梦话。⑦齁(hōu):打鼾(hān),打呼噜。⑧作作索索:老鼠活动的声 音。(拟声词)⑨盆器:指盆一类的盛物的器皿。⑩曳(yè)屋许许(hǔhǔ)声:(众人)拉塌 (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地呼喊声。曳:拉。许许:拟声词,呼喊声。 18.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宾客意少舒 稍微放松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 C.众妙毕备 全都具备 D.几欲先走: 几乎想要 19.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B.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0.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反复使用数词“一”和“百”,道具之少与声音之多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写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B.中对犬吠、妇人欠伸,夫呓语,儿啼,夫醒,大儿醒且絮絮不止一系列细节的描写,使听者如临 其境。 C.课文依次描写了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和失火救火三个情景,目的在于表现口技人高超的表演技艺, 即是紧扣“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一个“善”字。 D.课文中描述听众反应的语句如“众妙毕备”,侧面描写了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 21.翻译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 六、填空题 22.判断下列各句翻译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看见他射出了十支箭中的八九支。( ) B.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难道尚不算出色吗?( ) C.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 D.徐以杓酌油沥之。用勺子舀( ) 23.读课文《卖油翁》按要求默写句子。①从神态描写来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②从语言上描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的射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4.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尧咨( ) 自矜( ) 家圃( ) 睨之( ) 发矢( )颔之( ) 忿然( )酌油( ) 答案解析 1.【答案】B 2.【答案】C 【解析】A.介词,凭借/用;B.名词,射箭的本领/动词,射箭;C.离开;D.自己/从。 3.【答案】B 4.【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D 正确划分节奏应为:见其 /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其它各项正确。 5.【答案】C 6.【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要熟悉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即作者是北宋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故 D 项说法错误。还要熟悉文章内容,即文章详写了卖油翁酌油,略写了陈尧咨射箭,故 A 项说 法错误。还要明白本文所阐明的熟能生巧的道理,故 C 项说法错误。 7.【答案】(1)做事情、干工作不一定“熟能生巧”。 (2)各位老师,同学,对方辩友,我方的观点是:做事情、干工作不一定“熟能生巧”。勤学苦练 固然可以“熟”,却不一定能达到“巧”的境地。如果一条道路跑到黑,一味死学,死做,势必造成一 事无成。所以,我们在做事时,要善于动脑,善于变通,善于怀疑,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试问,古今中外有成就者,哪一个不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最佳途径、最佳方式而成功的呢? 【解析】此题为见解表述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首先仿照“正方观点”的形式写 出反方观点:做事情、干工作不一定“熟能生巧”。(2)说出与正方相反的观点,比如:不认真、 仔细、耐心,干什么都不会熟能生巧的,让正方的观点站不住脚,不攻自破。 8.【答案】①卖油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②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 ③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解析】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 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 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 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为学习此文做思想准备。以上是学生自 主学习的内容,重在强调学习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理解文本。解决的方法是, 在理解翻译文章的基础上,再来分析讨论。 9.【答案】①曾经②同“耳”,相当于“罢了”。 ③遵照,按照 ④都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 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 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尔”是一个通假字,必须先点明通哪一个字再解释,这样答案才完 整。 10.【答案】①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 ②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解析】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 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乃”“以”“覆”“但”“钉”是此题中的关键词 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11.【答案】熟能生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和理解分析能力。卖油翁用油杓舀油的技艺娴熟, 只因为练习的次数多。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善于射箭也并没有称赞他,只因为陈尧咨练习射箭的次 数多。所以本文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12.【答案】放下爱不释手,手不释卷等。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的意思是“有 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释”的意思是“放下”。“爱不释手”的意思是:喜欢得舍不得放手。“释” 的意思也是“放下”。 13.【答案】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 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通晓全文大意,了解刻 画人物有哪些方法。两篇文章写到了人物说的话,做的事,是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另外匠师的 不成功和喻皓方法的有效,陈尧咨的骄傲和卖油翁的不在意又形成了对比。据此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 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 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 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 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 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 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 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 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 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 就不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 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 撑,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14.【答案】①下棋②夸耀③点头④估计⑤完、结束⑥深,厉害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 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 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颔”是“点头”的意思。 15.【答案】①自诩曰:“某生平无败局。”“以弃秋自命”。 时颔之,时摇手,似有深意存焉。②不对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 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仔细 阅读文章,从“某生平无败局”“以弃秋自命”可以看出太史对自己的棋艺评价很高。观他人下棋时, 他“时颔之,时摇手,似有深意存焉”。根据病重时父子的对话可以看出,太史下棋的密谱是“不对 局”。 16.【答案】喜欢自吹,爱慕虚荣,装腔作势的人。对他的评价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 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 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从太史对自己的下棋评价可以看出他喜欢自吹;从他的下棋密谱 可以看出他爱慕虚荣、装腔作势。 17.【答案】提示:启发可以从我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对手吓倒,要亲自实践,不能爱慕虚荣等角度入 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 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 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 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从“亲自实践、不爱慕虚荣”等角度入手来谈启示即可。 参考译文: 太史喜欢下棋,自己吹嘘说:“我一生从没有输过棋。”人人都把他当作神奇的人,太史也把自己命 名为弈秋。别人下棋时,他总是在旁边观看,一会儿点头,一会儿摇手,好像他的举动中存在着 什么深刻的含意,大家都猜不出他的道行深浅。(如果)有人请他下一局,他就淡淡一笑,潇洒 地离去,好像不屑于和这样的人下棋。 等到他病得很严重了,他的儿子跪在床前说:“我想要得到父亲你的精华棋谱。”太史说:“傻瓜, 我哪里有棋谱。”儿子说:“如果没有,哪能做到不败?”太史说:“如果你一定认为我有谱,那我就 教你三个字,是‘不对局(不要和人下棋)’。我一生都不和别人下棋,因此一生也没有输过一局。” 说完,去世了。 18.【答案】B 19.【答案】D 20.【答案】D 21.【答案】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解析】[参考译文] 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人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 尺高的屏风,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 醒木罢了。客人们围绕着屏风而坐。一会儿,只听见屏风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人 敢大声说话。 听到远远的深巷中传来一阵狗叫声,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在说梦话。 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乳头哭,妇女又轻 声哼唱着哄他入睡。又有一个大儿子醒了,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 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边含乳头边哭的声音,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 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声音都模仿得像极了。 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仔 细听,微笑,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起了呼噜声,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消失。隐隐听到有老鼠作作索索的声 音,盆子、器皿翻倒倾斜,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端正了 坐姿。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着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 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 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 出;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许许的声音,抢救东西 的声音,救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 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 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 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要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 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22.【答案】A.× B.√ C.√ D.× 【解析】本题是解释句子,主要考察对句子的理解,注意一些句子和词语的特殊用法。例如:省 略句、反问句、倒装句的译法。 23.【答案】睨之;但微颔之;无他;但手熟尔 【解析】首先要弄懂全文大意,在此基础上,筛选符合要求的句子即可。①从神态描写来写卖油 翁看待陈尧咨射技的句子是:睨之;但微颔之②从语言上描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的射技的句子是: 无他;但手熟尔。 24.【答案】zī jīn pǔ nì shǐ hàn fèn zhuó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