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老王》习题练习一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老王》习题练习一

ID:734584

大小:32.0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6-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 11 课 老王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说话人的语意不合适的一项是( ) A. 小王见到一童颜鹤发的老人,便上前一抱拳:“老人家,您老高寿?” B. 刚坐下,服务员就过来了:“欢迎光临,请问您需要点什么?” C. 张老板狠狠地踢了小乞丐一脚:“小兔崽子,赶快滚!” D. 王部长眯起眼睛,伸手拿过玉佩:“那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笑纳了。”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遵义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 B. 通过参观遵义会址,使同学们对红军有了新的认识。 C.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给他。 D. 每次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是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的原因? 3.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B. 6 月 6 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 C.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手段,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等,让干部 鼓足干劲。 D. 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4.下面分析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 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台阶》——形象地写出了长期自卑压抑惯了的父亲,经过大半辈子的奋斗,在高高的台阶就 要砌起来时,“父亲”兴奋骄傲而又尽力收敛的微妙心理。) B.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背影》——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写出了作者对父爱的顿悟,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体贴之情。) C.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老王》——运用象征的手法,形 象地刻画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D. 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 新屋。(《台阶》——表现“父亲”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 5.下面不是关于老王外貌描写的一项是( ) A. 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B.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C.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D.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 散成一堆白骨。 二、语言表达 6.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列横在线把句子补充完整,每部分不得超过 10 个字。 事业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碎石。 友谊说:“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奋斗说:人生就是 勤劳说:人生就是 困难说:人生就是 挫折说:人生就是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老 王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 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 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 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 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 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 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 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7.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内容。 8.选段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9.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与后文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最后一段中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作者为什么害怕?表达出作者什么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生没有永远 杨绛 ①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顿下来了。 ②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 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瑗瑗头最大,钟书最小。”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阿瑗长大了, 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两 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 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 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 顾,他又很弱小。 ②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理。 我回家后,阿瑗轻声嘀咕:“狗窠真舒服。”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气话,我一时拐不过弯,他们得 意说:“妈妈有点笨哦!”我的确是最笨的一个。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色盲,只识得红、 绿、黑、白四种颜色。其实钟书的审美感远比我强,但他不会正确地说出什么颜色。我们会取笑 钟书的种种笨拙。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④我们对女儿,实在很佩服。我说:“她像谁呀?”钟书说:“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她 在大会上发言,敢说自己的话,她刚做助教,因参与编《英汉小词典》,当了代表,到外地开一 个极左的全国性语言学大会。有人提出凡“女”字旁的字都不能用,大群左派都响应赞成。钱瑗是最 小的小鬼,她说:“那么,XX 词‘寂寞嫦娥舒广袖’怎么说呢?”这个会上被贬得一文不值的大学者 如丁声树、郑易里等老先生都喜欢钱瑗。 ⑤钱瑗曾是教材评审委员会的审稿者。一次某校要找个认真的审稿者,校方把任务交给钱瑗。她 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她两个指头,和钟书一模一样地摘着书页,稀里哗啦地翻书,也 和钟书翻得一样快,一下子找出了抄袭的原文。 ⑥一九八七年师大外语系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建立中英英语教学项目,钱瑗是建立这个项目的 人,也是负责人。在一般学校里,外国专家往往是权威。一次师大英语系新聘的英国专家对钱瑗 说,某门课他打算如此这般教。钱瑗说不行,她指示该怎么教。那位专家不服。据阿瑗形容:“他 一双碧蓝的眼睛骨碌碌地看着我,像猫。”钱瑗带他到图书室去,把他该参考的书一一拿给他看。 这位专家想不到师大图书馆竟有这些高深的专著。学期终了,他到我们家来,对钱瑗说,“Yuan, you worked me hard”,但是他承认“得益不浅”。师大外国专家的成绩是钱瑗评定的。 ⑦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她上高中学背粪桶,大 学下乡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却始终只是一粒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做父母的, 心上不能舒坦。 ⑧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⑨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⑩人间也没有永远。 ⑪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 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⑫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 寻觅归途。 11.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画线句子里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 12.第④-⑥段详细回忆了有关钱瑗的三件事情,仿照所给示例,概括钱瑗令父母佩服之处,填写 在下列横线上。 ④_______——⑤_______——⑥学问高深 13.根据你的理解,从内容上或结构上任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第⑫段在文中的作用。 14.一文中,杨绛先生在耄耋之年回忆了一家三口往日的生活,我们在学过的课文里也能看到他们 家生活的点滴。请分别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说说杨绛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盲道上的爱 上班的时候,看见同事方老师正搬走学校门口一辆辆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走过去, 和她一道搬。 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侵占了 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 生说视网膜出了问题,告诉我说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有啥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 说,当然是失明了。我听了差点死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多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 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抠出来给了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真的是做好了把双眼捐给女儿 的充足心理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我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当 辅导完了晚自习,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 我走得磕磕绊绊的,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于碰破过我, 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生活在彻底的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 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竟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 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她和她爸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 前。解开围巾,看见走在后面的女儿和她爸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 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 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 眼人的耻辱吗! 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 塞北的…… 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 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 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 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 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我替他们谢谢你。 15.当方老师得知女儿的眼睛有可能失明时,最初的反应是怎样的?当她做好了把双眼捐给女儿的心 理准备后,她又是怎样做的? 16.本文题为“盲道上的爱”,通读全文后,你认为题中的“爱”包含哪几层含义? 17 本文结尾满含深情地写道:“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我替他们谢谢你。”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 理解。 18 当方老师用围巾蒙住双眼从街上沿盲道顺利地走到家时,让“后面的女儿和她爸都哭成了泪人 儿……”,请你发挥合理想象,写出此时女儿的内心活动。(50 字左右) 送花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了,于是这才真有点奥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的。一连好几年,这位 A 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 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她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 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开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 说:“夫人在大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哀伤,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 B 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 我只是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眼睛,没注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常寄钱来买花,我总觉得可惜。” “你真是这么想的?”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 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夫人没有做声。她只是小坐一会儿,默 默地 XX 了一阵,没留话便走了。 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草率、太 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给那儿的人们了。”她 C 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 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错,她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 19.请把“友好”“温存”“温和”三个词依次填入横线上。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20.“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运用了________修辞方法。 21.“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草率、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这是为什么? 22.守墓人为什么认为夫人寄钱买花是“可惜”的?他认为怎样才“不可惜”呢? 23 老妇人第一次来墓地的眼神是“哀伤,毫无光彩”的,说明了________;根据文意,她第二次来 墓地时的眼神应是“________”的(用一成语填空),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24.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生活的真谛”“幸福的源泉”的意思指的是什么? 四、作文 25 生活中有很多不起眼的人,但他们的品质却熠熠生辉,放射着耀眼的光芒。请你细心观察生活, 发现这样的人,记录、描写一下这样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 要求:1、描写人物要真实;2、突出中心事件;3、语言生动形象,描写细致具体。 五、填空题 26.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伛( )翳( ) 取缔( ) 骷髅( )滞( )笨 愧怍( ) 27.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内 (1)老王常有失群落武的慌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 (2)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带我们放入冰箱。( ) (3)我女儿说他是夜盲证,给他吃了大瓶的鱼杆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 28.指出下列各句对人物描绘所采用的手法。 ①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 ) ②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便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 散成一堆白骨。( ) ③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D 项“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不合语境。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 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 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提高”;B.缺少主语,删去“通过” 或“使”;D.句式杂糅,删去“是……的原因”或“因为”。故选 C。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平时要善于归纳整 理各种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此题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A.逗号改为问号; B.书名号改为引号;C.“企业”“农村”“机关”“校园”之间的逗号改为顿号。 4.【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以 及句子的修辞手法来回答。C.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5.【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对外貌描写的辨别能力。外貌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 形各个方面的特点。如容貌、服饰、姿态、神情、风度等。C.根据“拿”“攥”“转”可知此句运用的是 动作描写。 6.【答案】与风浪搏击的那双桨;耕耘在田野的犁铧;遍布山路的荆棘;孩童学步时跌倒后的爬起 【解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其比喻意义理解,写出精炼的语言即可。 7.【答案】老王带病给“我”送香油、鸡蛋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概括能力的题。此题先要整体感知文本,要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 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学生学会用记叙的要素来概括文本内容。作答时,能答出 人物事件即可。 8.【答案】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表现老王那骨瘦如柴、身体虚弱、病得奄奄一息的样子。 【解析】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 方法. 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 的性格特征.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 方法。3.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 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 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本 文使用了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表述正确合理即可。 9.【答案】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解析】这道题的难度不大,学生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从原句老王外貌弱不禁风的角 度理解和找出照应的句子。 10.【答案】老王的虚弱的身体禁不住生活的压力 善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透过文字分析本质的能力,看到老王身体如此的虚弱,而他却没有什么生 活上的来源,作者担心老王的疾病无钱治可能随时离开这个世界。这句话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 害怕老王因疾病而离去的心理,因此更能体现出作者的善良。 11.【答案】“嗅”的意思是闻(用鼻子辨别气味),取喻于猎狗嗅觉的灵敏,(或借助于比喻)传神地表 现出钱瑗审稿的认真和敏锐。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 然后综合意思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嗅”原义是闻,以此来表现钱瑷审稿的认真和敏 锐。 12.【答案】为人刚正 审稿认真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性格与精神的概括。解答此题根据指定段落内的事件及人物的描写,用合 适的四字词语概括出人物的精神即可。文章第四段写在一次语言大会上,有人提出“女”字旁的字不 能用时,钱瑷用 XX 的诗句加以反驳,表现了她为人刚正;第五段主要表现她审稿认真。 13.【答案】内容上: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因亲人离世而内心漂泊无依的悲伤。结构上:与文章 开篇形成对照,首尾呼应,总结全文,三里河寓所从“家”到“客栈”,“我”从“终于有了一个家”到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心境转变的强烈反差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令读者唏嘘。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段落的作用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综合分析,此处按 题目要求,从二者中任选一项进行分析即可。结合文章内容来看,这一段在内容上主要表达了作 者因亲人离世内心的悲伤,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在结构上,本段与“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 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14【答案】《老王》示例:杨绛一家尊重老王,关照老王的生意,关心老王的生活,是善良的一 家人。 《人生没有永远》示例一:杨绛一家三口在生活上互相照顾,两代人没有隔阂,是和睦的一家人。 示例二:杨绛一家三口在学习和工作上认真严谨,引经据典,出口成章,是儒雅的一家人。(每篇 文章答出一点,分别联系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个性表达能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属于阅读范畴,“考 生的个性表达”则属于写作范畴。而考生的个性表达,是基于阅读文本的表达,两者要有机结合, 做到有理有据。这里所说的“理”,是考生的观点。解答此类题目,还需注意一个要求:“分别结合 两篇文章的内容”,以下的示例符合要求.可以按照这样的格式答题:自己观点+文本事例。比如: 杨绛一家给我的印象就是:以善良体察善良。《老王》一文写老王送来香油鸡蛋,杨绛一家不能 让他白送,给他付了钱。《人生没有永远》一文写杨绛的女儿钱瑗带英国专家到图书室去,把他 该参考的书一一拿给他看。 15.【答案】(1)最初的反应是“差点死过去”(2)当她做好了把双眼捐给女儿的心理准备后,为了尽快 适应角色,她提前利用一切机会体验盲人生活。或“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当辅导完了 晚自习,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 【解析】这里考查对原文内容信息的筛选和提炼。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 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 解决问题。从最初的反应是“差点死过去”到决定把双眼捐给女儿后体验盲人生活。 16.【答案】(1)方老师对女儿的爱;(2)方老师对盲人的爱;(3)“我”对盲人的爱。 【解析】这里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从近几年试题发展趋势看,要求阐释标题含义的题目不 少。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 它一种深刻的内涵,甚至还有第三种更深刻、更深远的内涵。学生能理解标题的手法,明确标题 的风格特点和作用。这里的“爱”有方老师对女儿的爱;方老师对盲人的爱;“我”对盲人的爱。 17.【答案】这是向世人发出的呼吁,呼吁我们这些明眼人,应该像文中的方老师那样,用自己的 实际行动关爱盲人,给这一个“弱势群体”带来方便和安全。 【解析】这是对文本语句含义的理解。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 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 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作答时,一般能表述正确的含义即可得分。 18.【答案】略 【解析】这是对文本内容理解和语言运用的开放性考查。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 理,表述正确,具体应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和年龄等特点,还应注意说话的语气和口吻,内容 还应围绕“爱“这一主题来组织。 19.【答案】A.温和;B.温存;C.友好。 20.【答案】反问 21.【答案】因为夫人病情太重,而且听完话后也没有说什么。 22.【答案】鲜花搁在墓地上,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把鲜花送给爱花的活着的人,送给 需要的人。 23.【答案】病情很重,奄奄一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神采奕奕,她把花送给孤儿院的人,自己 也变得快乐起来,她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24.【答案】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 25.【答案】例文: 老妪(梁晓声) 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 12 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作一篇“游记”, 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 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茶蛋都是蛋煮的。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 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因 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乞意。 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 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良,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 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的一种美德等…… 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那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 佝偻着。 “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儿子仰脸看我。 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道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 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 实在是很猬琐的…… 【解析】抓住生活中真实人物,细心揣摩人物的突出特点,用生活中的真实事情表现人物的鲜明 特点。注意把握写作要求。用事情表现人物。 26.【答案】yǔ yì dì kū lóu zhì zuò 【解析】字词注音积累 27.【答案】(1)武(伍) 慌(惶) (2)辰(晨) 带(代) (3)证(症) 杆(肝) 【解析】错别字重在查找“错”字和“别”字,主要区别字义。 28.【答案】①语言描写 ②外貌描写 ③动作描写 【解析】①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动作、语言、心理、肖像、外貌等,此题根据句子,他悄悄的问我, 可以看出是语言描写。②肖像描写,即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神情、体型、姿 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③描写人物 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动作描写。动作描 写的作用是①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②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③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④ 推动情节的发展。本题从拿、攥、转可以看出是动作描写。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