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品析文章语言,体会作者情感,探究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勾画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品质。
教学重点: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感情。
教学难点: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通过自
主阅读,能够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然而本文作者的人生经历复杂,写作背景
又和文革有关,所以表达的情感也需要深度挖掘,既有“文革”动乱造成的心灵
创伤,又有挚爱亲人骤然离世时心中的哀痛,七年级学生未必能够理解。所以教
师要补充助读资料,引导学生深刻体会,通过梳理小桃树的生长经历和作者的人
生历程,感受二者的惺惺相惜之处。
教学过程:
【导语】
大自然是一本无字书,她给予我们很多深刻的启迪。同学们,谁愿意和大家分享
一下,许多花草树木中,哪一种你最喜爱?哪一种牵动过你的忧愁与快乐?(生
作答,师简单点评)老师相信,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最钟爱的植物,而我们今
天要学习的文章的作者,贾平凹先生,喜爱的是一棵小桃树,一棵在逆境中诞生,
在逆境中生长,即便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的小桃树。世间万物,先生又为什么单
单喜欢一棵默默无闻的小桃树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去一探究竟
吧!(板书题目、作者) 师生具体活动:师生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聊天的方式,带领学生回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激发他们阅读
文本的兴趣。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活动一:整体感知,初识桃树
导语: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活动一,去认识小桃树。
幻灯片展示:说一说,作者笔下的小桃树都有哪些特点,并找到具体的句子作为
佐证。
师生具体活动:
1.学生有感情地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个别交流指导。
3.学生组内交流意见、讨论,教师参与其中进行点拨。
4.学生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及时点拨、归纳。
预设:学生发言,通过对文中字、词、句以及修辞的分析,找到小桃树的诸多特
点,完成对文章语言的赏析。
设计意图:此活动一方面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归纳总结找到小桃树的特点:委
屈,无人欣赏,孤独寂寞,历尽磨难,可怜;另一方面,在课堂交流中,教师还
将引导学生赏析找到的作为佐证的句子,从而将文章语言特点穿插到对小桃树形
象的分析中去。
活动二:自主探究,走进桃树
导语:如此可怜的一棵小桃树,孤独、寂寞,无人问津,让人不忍直视,它和作
者之间,又有着怎样撼人心弦的故事,让贾平凹在漫漫人生路上一直记挂着它
呢?我们一起通过活动二,自主探究,走近桃树,去体悟。
幻灯片展示:浏览课文,圈画小桃树生长过程的语句。 用简练的文字概括小桃
树的生长过程。
师生具体活动:
1.学生跳读课文,教师巡视。
2.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个别交流、指导。
3.学生发言,教师点归纳。引导学生结合活动一,总结:这是一课怎样的小桃树?
4.学生揣摩作者语气,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有关奶奶的描写,教师巡视点拨,明确
奶奶在作者人生中的领航员作用。
预设:这是一棵长在角落里,无人问津,虽历经风雨的摧残,仍没有放弃希望,
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的小桃树。(板书)
设计意图:此活动一方面训练了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在对桃树生长过程的
归纳中,明确这是一棵虽默默无闻,历经风雨的摧残,但仍顽强生长的桃树,感
受小桃树的魅力,为分析作者的人生收获打基础;另一方面,对奶奶这一形象以
及作用的点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到年幼的作者是如何将小桃树与梦想联系
到一起的,解决困惑,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活动三:知人论世,读懂作者
导语:小桃树虽然遭受风雨的摧残,仍然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望,带给作者勇气和
信念。可倘若此时的我是一帆风顺甚至春风得意,又怎会在意这桃花的飘零?这
孤独的花骨朵呢?相信通过活动三:知人论世,读懂作者,我们会有更为清晰的
认识。
幻灯片展示:请同学们再次回到文本,找一找文章中与作者人生经历有关的句子
都有哪些。 根据你的预习,谈一谈文章作者贾平凹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生具体活动:
1.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作者简介,组内交流,发言,教师巡视。
2. 小组代表汇报,介绍学生眼中的贾平凹。
3.幻灯片播放贾平凹接受采访视频。
过渡语:同学们,过去那么多年了,但贾平凹在提起这段苦难历史的时候,用的
最多的词是什么?(生:苦难,毁灭,没有希望)又恰逢爱自己的奶奶去世,心
中的痛苦自不必言说,就在这时,贾平凹看到了象征他梦想的小桃树虽历经风雨
的摧残,仍顽强生长,也就在瞬间懂得了一个道理。
幻灯片展示:这是一位怎样的作者?
师生具体活动:
1.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总结作者从小桃树身上获得的人生启示。
2.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巡视,个别点拨。
3.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预设:尽管历经磨难,但只要不屈不挠地奋斗下去,定会创造美好的未来,生活
虽有磨难,也要顽强拼搏。(板书)
设计意图:此活动让学生课下搜集与作者有关的资料,训练了学生整合资料的能
力,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的叙述,孩子们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那段灰色的历史,
也能对作者的感情有更深层次的体悟。另一方面,也是对文章感情的升华,学生
通过对小桃树和作者人生经历的
梳理,很容易理解到小桃树与作者人生历程的联系以及本文明暗线的交织,从而
完成对本文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分析。
活动四:拓展延伸,感悟写法
导语:一路走来,我们聆听了作者和小桃树之间感人肺腑的故事。文章之所以引
人入胜,不仅仅由于这份真挚的感情,更得益于作者匠心独运的写作手法。下面,
就让我们通过活动四,去做进一步的体会。 幻灯片展示:
例句:橡皮——为了帮助别人改正错误,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粉笔——身躯缩短了,生命就长了。
请你仿照例句,运用托物喻人的方法仿写句子。
师生具体活动:
1.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2. 教师巡视,个别点拨。
3.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作者的情感感同
身受,更要让学生将作者的写作手法烂熟于心,熟练运用。七年级的学生,对写
作手法掌握的还很不够,通过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对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有更
为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在日后的写作中学以致用。
师语:同学们,老师对你们的答案很满意。看来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不仅学到
了作者直面人生苦难的勇气,更领悟了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精髓。希望在今后的
写作中,你们可以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聆听着细切的心语与倾诉,我们仿佛感受到了作者心灵的搏动,我们仿佛
看到了一朵在严冬的冰天雪地中冻僵了的心灵之花的复苏与绽放。它虽然不免让
人感到几缕心酸,但它同时却更多地让人感到惊喜与欣慰。同学们,老师希望今
后你们面对人生的风雨的时候,也能像作者和他心爱的小桃树一样,不屈不挠,
昂首挺胸,战胜磨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同学们,今天的课程结束后,请你们搜寻贾平凹的作品,认真研读,写一篇
200 字左右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