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知识点梳理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知识点梳理

ID:734307

大小:20.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6-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五课 黄河颂 光未然 一、字音字形 澎湃(pài) 哺(bŭ)育 奔(bèn)向 九曲(qū)连环 屏(píng)障 燕(yān)然勒功 兖(yăn)州 叵(pǒ)测 二、词语解释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九曲连环:本意指黄河的地理、自然特征。现在多形容很曲折、复杂的情况,也可形容河流弯曲。 体魄:体格和精力。 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三、知人论世 1. 作者简介 光未然,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1936 年发表歌词《五月的鲜花》,1939 年在延安创作了 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2. 写作背景 1938 年,抗日烽火燃遍全中国大地。诗人随军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进入吕梁山抗 日根据地。途中亲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 了高亢有力的船夫号子,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诗人 1939 年到延安后 创作了篇幅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本文是其中的第二乐章。 四、文本研读 1. 诗歌的开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解析】呼告。直接称读者为“朋友”,使人倍感亲切。 【拓展】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即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 并与其对话。运用呼告手法,能增强抒情效果,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2. “英雄”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解析】“英雄”一词赋予黄河以人的精神风貌,写出了黄河磅礴的气势,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3. “望”字引领的内容是什么?把“望”字改成“看”字好不好? 【解析】“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把“望”字改成“看”字不好,“望”表 示向远处看,有一种居高临下、登高望远的意境,而“看”没有这些意思,且较口语化,与整首诗的气 势不符 4. 为什么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 【解析】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中华儿女,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 展、壮大。 5. 诗人为什么把黄河喻为“屏障”? 【解析】这是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的。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而且黄河所表 现出的伟大坚强的精神,更足已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6.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 什么? 【解析】比喻、拟人。承接上文“像一个巨人”的比喻来写,黄河的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支流是巨人身 上千万条“铁的臂膀”,这个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勇不可当,正足以激发出民族的 精神和信念。 五、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保卫祖国的坚强决心 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六、写作特色 1. 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本诗音节洪亮,节奏鲜明,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句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朗读起来 铿锵有力,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心中澎湃的激情。在用韵上,本诗隔两三句押韵,形成自然和谐的韵律。 2. 感情奔放,气势雄伟。 诗人以奔放的感情、雄伟的气势、昂扬的基调来直接抒情,风格豪迈,具有极强的号召力。例如, 诗人三次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感情,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又 如诗人用“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一系列极具气势的词语和句子,在读者面前展开了 一幅波澜壮阔的图画。 3. 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诗中综合运用了呼告、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热情歌颂了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例如,诗的开头 和结尾都用了呼告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对黄河的赞美;诗人反复运用“啊!黄河!”的句式来抒发热 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感情;“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你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 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歌颂黄河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 七、考点解读 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既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又能帮助我们提高 诗歌阅读鉴赏力。同时,修辞手法也是中考诗歌阅读的一个高频考点。 【常见考查方式】 1.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 3. 简要分析诗歌后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解题思路】 解答此类问题,可采用以下步骤: 1. 准确指出运用了那种修辞手法。 2. 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分析,点出这种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 3. 指出这种修辞手法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答题公式】 点手法+析诗句、点意境+明情感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