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标题】
议论文阅读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准确找准或归纳议论文的论点及分论点;
2.学生能找出或归纳议论文的论据并能够适当地补充论据;
3.学生能够掌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内容】
★议论文文体知识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
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加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名言或格言等,论证了……的观点,从而使论
证更权威、更有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
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正反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人
印象深刻。
2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
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
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
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
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
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
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
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
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
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基本思路:
开头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主体部分,分析问题——本论
结尾部分,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
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例题剖析】
拥抱逆境
1 我们通常都喜欢阳光明媚的日子,也希望人生一路充满阳光。然而,凄风苦雨的日
子一定会有,人生中的风雨,即便我们畏惧躲避,也依然会不期而至,比如疾病缠身、事业
受挫、痛失亲人,甚至遭遇厄难。
2 倘若怨天尤人,或者萎靡不振,我们只会被困境所左右,难以走出逆境的阴影。佛
教里讲面对逆境当需安忍,这并不是要我们消极被动地忍受,而是策励我们要坦然接受现实,
3
同时积极地改善人生。
3 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又丑又生了病的女人,丈夫每天打她,
后来丈夫死了,她含辛茹苦地把四个孩子抚养长大,却没有一个孩子愿意赡养她。她四处流
浪,又摔断了腿。听说有一位世尊很慈悲,有长生不老的药,叫做般若正念智慧,她决定去
试试。她来到一座又一座精舍请求出家,可那里的人一看她又老又丑又残,不知如何照顾,
便都不肯收留她。后来,终于有人答应给她一次机会。她非常珍惜,精进用功。因为有残疾,
她不能到森林里修行,就扶着墙壁沿路观照,观照世间的刹那变化与无常。结果,凭着坚定
的信念,别人休息时,她一直用功,没办法打坐就坐在石头上观照。结果,凭着坚定的意志,
她两个星期就得道了。所以,逆境可以成为逆增上缘,我们可以借以磨砺心智,正所谓“宝
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 人在顺境时要收心,避免滋长骄慢,遇到逆境则要放心,就是要积极豁达,多
缘光明面。
5 著名科学家霍金 21 岁时,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几乎全身瘫痪,
被禁锢在轮椅上。43 岁时,他又因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失去了语言能力,演讲和问答只
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然而,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以及积极乐观
的生活态度,使他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
家。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当一位女记者提出一个苛刻的问题时,霍金带着恬静的微笑回答: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考;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朋
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可见,乐观的人总会看到积极的一面,而悲观的人看
什么都是消极的。其实,外在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世界的展现,面对同样的境界,不同的人
会有不同的感受,正如佛法讲的“一切唯心造”。超越逆境需要勇气和力量,而这种勇气和
力量常常来自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善心。
6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穷困潦倒,实在没有活下去的信心了,便来到一处悬崖边
准备跳崖。他历数一生的挫折,为自己的悲惨命运痛哭。崖边石缝里长着一株低矮的树,也
不禁哭起来。那人问道:“难道你也有不幸?”小树说:“我是世上最苦命的树,长在岩石
的缝隙中,环境恶劣,枝干无法伸展,形貌丑陋。我看似坚强无比,其实是生不如死呀!”
那人说:“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苟活?”小树说:“死倒也容易,但我的头上有一个鸟巢,
住着两只喜鹊,它们在巢里栖息生活,繁衍后代。我要是不在了,那两只喜鹊怎么办呢?”
那人听了若有所悟,从悬崖边退了回去。
4
7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里装着他人的安乐,受益的不光是他人,还包括我们自己。
以豁达的心胸和智慧的观照力面对人生,以平常心坦然面对一切,就可以成就人生成长的每
一步。
议论文:《拥抱逆境》
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思路
开 篇 总 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然 后 表 明 自 己 的 观 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引用__________的故事,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再 引 用 ________ 的 示 例 , 论 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借用_______________
的寓言故事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最后总
结全文,深化论点。
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第①-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第③-⑥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第⑦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文章第___段,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论证:第___段至第___段,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手练习】
也说颜值
①过去,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风度潇洒,喜欢用“一表人才”。现在,网友们又发
明了一个热词:颜值。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今天应如何正确看待颜值呢?
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从未被大家忘记,“貌比潘安”的赞誉流传至今。但潘安被称
赞并不单单因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才是他被后人记住的关键
所在。所以,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③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先机。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
5
中的“爱美”基因。放眼当今世界,相貌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商品或一个消费符号。在职场、
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颜值高的人都比颜值低的人更加如鱼得水:而那些颜值不高的人,却
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垂青。于是,很多人吐槽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失望了!
④如果仔细研究人类发展史,颜值不高的人,对这个世界大可不必失望。就长远发展来说,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⑤貌因德而美。外表是皮囊,德行是核心,若非如此,再好的相貌也没有价值。汪精卫长
相英俊,气度不凡,可谓“颜值高”,但这样一位相貌出众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汉奸,至
今仍遭到中国人的唾弃。德不配颜,徒有“颜值”之虚名,其“高颜值”反倒成了一个笑话。
⑥才补颜不足。颜值低是一种“先天不足”,才华却是弥补这种“不足”的营养剂。英国
人戈登在他的著述中对晚清大臣曾国潘有如此描述:个子中等,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
脸色阴沉,目光迟钝,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可以看出,曾国潘的外
貌并不“漂亮”,可谓“颜值不高”,但他却在大风大浪中凭借过人才华,成就一番事业,
名流青史,令人敬仰。
⑦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也有流行语“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
于人品”。无论是一个人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称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
然后才可能说,这个人还有“颜值”。
(有删改)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文的填空。(3 分)
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中占得先机
中心论点:--①-- 貌因德而美
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 ③
拥有德行和才华 ----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⑥自然段引用英国人戈登著述中的文章后,原稿还引用了以下资料,但作者修改文章
时将其删掉,请分析删除理由。(3 分)
曾国潘自己也说:“余性愚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余或疾读不能
终一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给这篇文章换一个更生动并更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下面哪一个选项最为恰当?
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4 分)
A.有“值”不在“颜”高 B.德才兼备,无“颜”何妨 C.“颜”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