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专项训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专项训练

ID:733728

大小:32.6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6-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中考记叙文专项训练(1) ①父亲拿来一瓶酒,两个酒杯,斟满一杯放到他面前,又斟满一杯放到自己面前。 父亲放下酒瓶,端起酒杯,说:“来,咱爷俩碰一个。”他迟疑着端起酒杯,他猜不透 父亲的“醉翁之意”。 ②见他犹豫,父亲说:“喝点吧,今天是你十八岁的生日,过了今天你就是成年人 了,我……”父亲眼睛濡湿,看着他的脸,使劲吸了一下鼻子,说:“我也不会说啥, 就不说了,来,喝,我先干为敬!”说着,举起酒杯,一仰脖一饮而尽。 ③他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一股辛辣瞬时呛入喉咙,他不由咳嗽起来。父亲嘴角 一扬:“瞧你那没出息的样儿。”听父亲这样说,他有些生气,把酒杯“当”一下用力 按在桌子上,杯子里的酒惊慌失措跳出来,跳到他的手上,他没好气地甩着手,起身进 了里屋,里屋的桌子上,母亲安静地待在相框里,笑容那样温柔,他抚摸着母亲的照片, 眼泪无声地滴落。 ④他恨酒,也恨父亲。那一年秋收,父亲刚喝过酒,驾着家里的三轮车带着母亲到 田里去,没想到刚拐过一个山头,三轮车就像脱缰的野马冲向了旁边的崖壁……等父亲 醒来,一切都晚了,母亲早已没了气息。从此他成了没娘的孩子。没有娘的家,笑声也 没了。 ⑤父亲还在自斟自饮,絮絮叨叨着说:“孩他娘,咱儿十八了,长大了,咱儿长大 了,十八了…” ⑥他把母亲的照片抱在怀里,抽噎着说:“妈,我好想你。” ⑦几天后,他带上母亲的照片,背起行囊离开了家。他不愿意看到父亲,看到父亲 残缺的腿,他就想起母亲,想起母亲,他心里就堵得慌。 ⑧一晃三年,三年,他不提也不想与父亲有关的往事,有时,在一起的同乡回村会 带回来有关父亲的消息,说与他听,他面无表情,若无其事,像一个冷漠的路人甲。大 伯托人捎信来,说父亲摔了一跤,挺严重的,让他务必回去看看。那一夜,他辗转难眠。 第二天清晨,他踏上了回家的路。推开院门,一种久违的温暖与亲切扑面而来,望着熟 悉的一切,他的眼睛忽然有些涩涩的。 ⑨父亲看到他回来很高兴。父亲说:“这些天是你大伯在照顾我。开始医生说我这 条好腿也有可能废掉的时候,我怕极了。还好,现在能活动了,过不了多久,我就能走 路,就不拖累人了。”父亲说这些的时候,脸上满是歉意,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你 是不是又是喝醉才摔的?”他的语气和眼神带着冷漠。“你爸早就戒酒了,过完你十八 岁的生日,你爸再也没喝过酒,我可以作证。”大伯走进屋来。父亲不好意思地低下了 头。 ⑩父亲睡着了。他和大伯坐在院子里闲聊,大伯说:“当年你父亲得了股骨头坏死 症,疼得厉害,为了给你攒钱不肯去医院医治,就想用酒来麻醉自己减轻疼痛,那时我 们都不知道,这个病原来越喝酒病情就会越严重,直到出了事故进了医院,医生问诊我 们才了解,你爸说都是你妈给他的福分,出事的正好是那条疼得厉害的腿,截肢也就没 那么难过了。你过十八岁生日那天,你爸高兴啊,自己的儿子长大了,可他又不知道该 用什么方式为你庆祝,就用你爷爷当年对我们的方式,敬你一杯酒。这些年,你爸一直 不让告诉你这个秘密,怕打扰你,怕你惦记他,但我知道,他心里想你啊......” ⑪大伯的话还没说完,他的眼里已蓄满了泪水。 ⑫一个月后,是父亲的五十一岁生日,父亲已能下地拄着拐走路。那天他买了肉和 菜,亲自下厨煎炒。他还买了一瓶酒。他拿来两个酒杯,斟满一杯端到父亲面前,又斟 满一杯自己端起:“爸,生日快乐!我敬您!”说着,他一仰脖一饮而尽。父亲端起酒 杯端详着,眼泪“啪”一声滴落进酒杯里。父亲品味般慢慢喝完了酒,起身进屋。望着 父亲苍老瘦削的身形,他莫名想起读过的一首诗:“无论走多远/我都回家/摸铁炉子镜 子/毛苏苏的毯子/你的头发……”他眼里的泪越聚越多。 ⑬ “儿子,听说你打算在城里买房,这是我这些年做零工存下的钱,不多,你拿 着,密码是你妈的生日。”“我不要,我自己能挣。”“我一个孤老头子,没啥花钱的 地方,你过得好,是我最高兴的事儿。” ⑭他没有再推脱,把两个酒杯再次斟满,端起来说:“爸,来,咱爷俩再碰一个,” “好,咱可说好喽,酒要适当喝、不能贪杯,更不能误事。”“嗯,爸,我记得了,” ⑮两个酒杯“叮”的一声碰在一起,酒杯里沉默的酒瞬时热烈起来。 1.请为选文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并说明理由。 A.与父亲干杯 B.不想说的秘密 我选 ,理由: 2. 阅读全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3. 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结合选文内容,体会⑪⑫段中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 (1)大伯的话还没说完,他的眼里已蓄满了泪水。 (2)父亲端起酒杯端详着,眼泪“啪”一声滴落进酒杯里。 5.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3 分) A.选文中父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他对妻子充满深深的爱,含辛茹苦供孩子长 大。 B.选文⑩段中大伯的话是对父亲的侧面描写,突出了在他离家后父亲独自生活的 艰辛。 C.选文⑫段中引用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家的眷恋,也表现了他情感的回归,富有画 面感。 D,选文情节富有波澜,两次生日的对比,几次流泪,情寓于中,牵动人心,耐 人寻味。 参考答案: 1.选 A,“与父亲干杯”是文章的美好结局,1 分,表现他理解了父亲,父子二人重归于好, 1 分,充满了浓浓的爱,1 分,含蓄揭示了文章的中心,1 分。计 4 分 选 B,“不想说的秘密”写出父亲不想解释当年喝酒出事的真正原因,1 分,怕儿子担心、 不理解,1 分,表现了深沉的父爱,1 分,题目新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 分。计 4 分。 2.用敬酒的方式给儿子庆祝十八岁生日,1 分;为给儿子攒钱,隐瞒病情,不去医院治病, 1 分:听说儿子要买房子,拿出积蓄资助,1 分。计 3 分。 3.插叙,1 分,插入了父亲因喝酒驾三轮车致使母亲去世的事,交代了他记恨父亲的原因, 1 分,也表现他对母亲的思念,1 分,为下文他离开家做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丰富文章 情节,1 分。计 4 分。 4.(1)他了解父亲开三轮车出事的真相后,内心的愧疚、懊悔,1 分,以及对父亲的心疼 和内心的感动,1 分。计 2 分。 (2)父亲因为儿子给自己过生日,能够理解自己而心生感动,1 分,欣慰(喜悦),1 分。 计 2 分。 5.B,3 分。 中考记叙文专项训练(2) 守护母亲的梦 ①那天早上,他总是感觉隐隐不安。上班的路上,他回想着昨夜的梦,突然 担心起了乡下的母亲。大概有一个多月没回去看母亲了,工作是忙,但也并不是 一点时间都没有。不过,和大多数中年人一样,他毕竟有自己的生活圈,有时女 儿要让他陪着去公园,或者下班后朋友拉着去喝酒,偶有一点空闲,也被一些琐 碎的事情消磨掉了。 ②整整一个上午,他都心神不宁,心里一直惦念着母亲。母亲是个苦命的女 人,父亲走得早,母亲独自一人艰难地拉扯他和姐姐长大。如今,他和姐姐都在 城里安了家,想要接母亲过来和他们一起住,母亲却不愿意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 的土地。虽然他和姐姐抽空就会回家,可生活中总是有很多身不由己的时候,有 时一两个月回一次也就成了常态。 ③中午下了班,他去单位的食堂吃饭,快要走到食堂的时候,又转身折了回 去。他突然决定回乡下看母亲。离下午上班还有两个小时,开车来回需要一个半 小时,这样算来,还有半个小时可以陪母亲,也许还来得及吃一碗母亲做的手擀 面。想起母亲做的手擀面,他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④熟悉的院子里,月季、菊花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在墙角静静地 绽放,鸡、鸭安生地在圈里休息,就连平时最爱聒噪的大黄狗也安静地趴在屋檐 下睡觉。推开虚掩的房门,桌子上放着一只还没来得及洗的饭碗,旁边还有吃剩 的半个馒头。母亲总是喜欢将就,胡乱吃点东西就把午饭解决了,他无奈地摇了 摇头。透过半掀的布门帘,母亲那双沾满了泥土的布鞋整齐地摆放在床边。 ⑤他轻轻走进去,母亲背对着他躺在床上,她一定是累极了,熟睡中正发出 轻微的鼾声。他在床边的椅子上坐下来,静静地注视着母亲,母亲此刻蜷缩着身 体,看起来是那么瘦小,身上穿的那件衣服还是前年妻子买给她的,刚开始母亲 总舍不得穿,后来,姐姐又给母亲买了好几件,说如果她不肯穿,就一直给她买, 母亲这才欢喜地穿上了新衣。在睡梦中,母亲翻了个身,母亲额前灰白的头发上 粘着一小片稻草,他眼圈顿时有些发红,抬手想为母亲摘去额前的稻草,旋即又 将手放下。唉,母亲一定又下田干活去了,尽管他和姐姐说过多次,不让她再下 田,母亲却总舍不得丢下那片土地,她笑着说,自己家种的蔬菜和粮食吃着多放 心呀。其实,母亲才能吃多少,还不是每次都大兜小兜地往他们的车里塞。 ⑥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二十分钟,他蹑手蹑脚地走到客厅,轻轻点燃一支烟, 静静地享受与母亲相伴的时刻。此刻,他觉得自己和母亲离得是那么近,甚至能 听到母亲沉稳的呼吸和心跳,这应该是自从他成家以来,和母亲单独相处的最长 的时间。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常无意地提起他睡觉时的各种小动作,那时他还纳 闷儿,母亲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呢?其实他早该想到,在自己熟睡的时候,母亲 也许用温柔的目光抚摸过他无数次。 ⑦抽完烟,他站起身,掀起门帘,看到母亲仍在安睡,忽地,母亲的嘴角微 微上扬,似乎在做一个甜蜜的梦。他笑了笑,轻轻退了出来。坐在车上,他仿佛 觉得母亲那半个小时的安稳梦境,嫁接到了他的现实生活中,没有了平日的劳心 费神、疲惫烦累,一切都变得那么恬然安静,一如母亲一直以来的心境。在浑身 轻松的同时,他又觉得很幸福、很满足,这半个小时的时光让他无比深切地感受 到了亲情的温暖,也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最博大最深沉的母爱。 ⑧赶到单位时,他接到了母亲打来的电话。电话中,母亲高兴地说道:“我 中午睡觉的时候梦到你了,好像感觉你就在妈身边呢。”“妈,我想您了,这个 周末回去看您。”他带着微笑说完,却不自觉地湿了眼眶。 1.阅读选文,理清文章脉络。 梦见母亲,突然担心-- (1) -- 母亲安睡,静静陪伴 -- (2) 2.从描写角度赏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 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母亲的性格品质。(答出两点即可) 4.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和心理? 5.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交代了他久未归家探望母亲的原因,也道出了大多数中年人忙于个 人生活 、疏于陪伴父母的现状。 B.选文第③段写他想起可以吃到母亲做的手擀面不觉加快脚步,表明回家吃面是 他此行的 主要原因。 C.选文第⑦段加点词“嫁接”表现他陪伴母亲时感受到的恬然安静影响了他的心 态,让他暂时淡忘了生活的烦恼。 D.选文标题既写出他守护睡梦中的母亲的情景,也写出他想多陪伴母亲的原望, 含蓄地揭示了文音的中心。 参考答案: 1. (1)惦念母亲,决定探望 (2)接到电话,承诺回家 2. 环境描写,描写了院子里花草静静绽放、禽畜安静休息的场景,突出小院环境的静谧, 渲染和谐温馨的气氛,烘托出他回到家中时内心踏实安适。 3. 母亲身上穿的衣服还是前年他妻子买的,可以看出母亲生活节俭(俭朴);他和姐姐反 复劝说,母亲还执意下田干活,可以看出母亲热爱劳动(勤劳);母亲辛苦种出的蔬菜和粮 食大兜小兜往他们车里塞,可以看出母亲关爱孩子(慈爱);母亲独自把他和姐姐拉扯大, 可以看出母亲坚强独立。 4. 为母亲的苍老而心疼;为自己疏于照顾母亲辛苦操劳而愧疚;想要为母亲摘掉稻草,又 怕惊扰母亲的矛盾心理。 5.B(结合选文的前三段,是因为他内心对母亲有牵挂,故急着赶回家,至于吃手擀面是次 要的) 中考记叙文专项训练(3) 老师,我出彩了吗 潘银璋 ①教了十八年的中学,突然面对天性活泼的三年级学生,像是面对一群吵闹 的小麻雀,让人束手无策。其实我知道,小孩子嘛,要多鼓励。可这些孩子,我 对他们说了无数次“你真棒!”“你真乖!”“你真聪明!”他们夸奖照收,课 堂照闹。 ②周三值日,我在走廊行走,听着别班孩子的琅琅书声,像泉水敲击细石, 清脆、灵动;再看看我们班,沉闷,没有生气。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墙上挂着的 学校办学理念:“人人向上,个个出彩”“你就是那片最独特的叶子”……我眼 睛一亮,有了。 ③第二天上课,我给全班同学分享了“人人向上,个个出彩”的理念。我说: “向上,就是每天都有进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出彩,就是每天都在变化, 向好的方向改变。班级是一棵大树,如果你能成为一片出彩的叶子,我就奖励你 一本老师的散文诗集《心灵的散章》。”教室里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子, 泛起了阵阵涟漪,“啪啪啪”,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④效果真的很好,很多同学马上态度就转变了,连平时最调皮的那几个孩子 作业也认真了,坐姿也端正了。班级的大树上长出越来越多独特的叶子,《心灵 的散章》也在班级里处处唱响。 ⑤唯独李东,让我很忧心。他像是一片睡着了的叶子,书不会背,听写仍然 错一大片,作业老是不认真,唯一的变化就是坐姿稍微好了一点。 ⑥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李东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我正要找 你,你却自己送上门来。”我正准备批评他。“老师,我送你一样东西,好吗?” 他的声音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什么东西?”我皱起眉头。他的脸涨得通红, 结结巴巴地说,“是这个,老师。”我一看,泡泡糖。我正准备告诉他,我不吃 糖,他已经轻轻把糖纸撕开,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老师,您吃了吧,您每天 上课擦黑板,吸进了很多粉笔灰,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您吸收灰尘,对 您的肺有好处。”我听了很感动,原本皱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⑦我放下手中的红笔,拉起他的手。“孩子,你怎么知道的?”“老师,您 不是每天安排三分钟的阅读分享吗?我是在书上看到的。”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 了,因为李东调皮、不认真,每天三分钟的阅读分享从来没有让他上过台,但他 一直在努力跟着,不是吗?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 ⑧傍晚在环湖散步,风从湖畔椰树的梢头拂过,椰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 抖动起来,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支离破碎。光斑破碎再合拢,合拢再破碎,互 相追逐着……李东的影子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 ⑨六月,骄阳似火。教室里像个蒸笼,闷得透不过气。课堂上,我口干舌燥, 汗流浃背地上课,同学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一只小手悄悄地举了起来。“什 么事?李东。”“老师,我要上厕所。”“又是他。”同学们叹气道。“好,你 去吧。”我不耐烦地说。 ⑩同学们正在回答问题。“报告!”“进来!”“呀,怎么端着一杯水,你 不是上厕所吗?”全班同学一下子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 ⑪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老师,您讲课声音都嘶 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腰弓成 90 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我看着水杯,热气在空中缘绕,慢慢 向上、向上。水汽氤(yīn)氲(yūn),我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看着李东的目 光也不觉有了改变。我放下课本,露出赞赏的目光,慎重地接过热水喝了一口。 真甜啊! ⑫一直着我的李东,露出天真的笑察,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喝?” ⑬我心里一颤,心弦仿佛被拨动了,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我伸手 从讲台上拿出一本《心灵的散章》,“孩子,你出彩,你比任何人都出彩。因为 你懂得……” 1.根据文意,在表格的横线处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小说情节 “我”的心理感受 李东不爱学习 忧心 (1) 感动 “我”从没让李东上台分享 惭愧 李东给“我”倒水润喉 (2) 2. 品读文章第⑧段,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做简要赏析。 3. 第⑪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说说你的理解。 4.结合文中的具体情节对李东的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5.文章的标题能否改为“一片独特的叶子”,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2 分)(1)李东给我送糖(2)赞赏 【评分标准:每空 1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2.(3 分) 示例①: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难以平静的心情。为引出“我”对李东关心这一情节作 了铺垫。 示例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细腻地写出了晚风吹拂下树舒展的情态,衬托“我” 难平的心绪。 【评分标准:表现手法回答正确给 1 分,赏析正确给 2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的情扣分】 3.(3 分)这句话一语双关,表面上说的是水杯里的热气在升腾向上,实质上指李东正在发 生变化,暗示他也在不断地成长进步。 【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4.(3 分) 示例①:从李东给“我”送泡泡糖这个情节,可以看出李东是一个懂得关心他人、尊重师长 的好学生。 示例②:从“李东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 ’”这个情节可以看出,李东渴望被 认可,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 【评分标准:结合具体情节并作出评价即可给满分。有欠缺酌情扣分】 5.(3 分) 示例①:能。以比喻的修辞作为标题,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增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 趣。 示例②:不能。因为原题中的“出彩”是小说所要揭示的中心,以“老师,我出彩了吗”作 为标题,能揭示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评分标准:回答能与不能且言之成理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中考记叙文专项训练(4) 赔 偿 余显斌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 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 地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 远处。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 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了 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 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 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盒:“这就是啊!” 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厉声问道:“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 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 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 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⑥老人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 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 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 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 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老 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那……年轻人?”“是我儿子。”原来,在老人外 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 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 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 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眯,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 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⑪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了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 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 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 的,货真价实。” ⑫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 钱,塞在老人手,对他深地了一躬。老人愣住了,赶转身高开。背后传来老人的 成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⑬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 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1. 小说有两条情节发展线,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梳理补充完整。 以老人的活动为明线:追赶买主→① →双倍赔偿 以“我”的活动为暗线:② →被追上,知真相→获赔偿,付真钞 2. 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 ⑤⑥段中加波浪线的地方,都写到了“我”脸红。请选择其中两处,简析“我” 脸红的原因。 4. 阅读全文,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5.“赔偿”是小说的中心事件,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请简要概括文中“赔偿” 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参考答案: 1.(4 分)①摔碎泥塑,告知真相 ②用假钞,买泥塑(或:买泥塑,急离开)(每空 2 分,意 合即可) 2.(4 分)①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1 分)②借用优美怡人的景色,抒发了“我”用假钞 后成功脱逃(1 分)的愉悦心情(2 分)。 3.(4 分)第⑤段:谎言被揭穿后感到尴尬。第⑥段:泥塑被摔碎后感到气愤。第⑫段:获真 诚赔偿后感到羞愧。(每点 2 分,言之成理即可) 4.(4 分)①气韵儒雅。从语言(如”先生””请”)、举止(如“慢条斯理”“轻轻拨弄”)等 体现出来的温文尔雅的气度。②技艺精湛。三尊泥塑栩栩如生。③诚实守信。“货不正宗, 加倍赔偿”的规矩,不顾年迈追赶并赔偿的行为。④自豪。为自己是“泥人曾”而自豪。(答 到两点即可,每点 2 分,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5.(6 分)表层含义:老人用真品赔偿次品(2 分),“我”用真钞赔偿假钞(2 分)。深层含义: 老人和“我”的行为都是用诚信之行对欺骗之心进行了赔偿,从而表达小说鞭挞欺骗,倡导 诚信的主旨。(2 分)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