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学案-4.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丨苏教版(1)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一年级下册数学学案-4.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丨苏教版(1)

ID:733546

大小:1.11 MB

页数:7页

时间:2021-06-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计算 10 以内加、减法 和 100 以内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 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 加、减打基础。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的教学设计大体分三个层 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让学生探究多种计算方法。第二, 师生共同归纳算法,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 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 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作和 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 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 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 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的计算原理,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突破方法: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让 学生探索、掌握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突破方法:突出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 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课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1 课时 教法学法 教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讲解法、归纳法、游戏教学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练习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素材、多媒体课件、成捆小棒、计数器、气球卡片、草 莓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巩固旧知 1.会飞的气球。 3 2.火速飞去救唐僧。 二、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 出示情境图 2.玉米小王子该怎么列式呢? 请你们帮帮他! 3.谁能帮帮 的忙?怎么算呢?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你的想 法。 活动二:师生归纳 40+30 算法。 1.根据小朋友们说的算法,师生一起归纳总结 40+30 的计算方法。 4 (1 )摆小棒 40+30=70(个) (2)计数器 (3)组成 (4)计算 (板书:相同数位相加减。) 活动三:说说 70-30 的算法。 1.试一试,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2.师生小结算法。 三、热情参与 巩固新知 1.吃草莓长大的小猴。 5 2.想想做做。 3.开火车去学校,看谁能把火车开走! 4.白菜小公主猜数字。 四、仔细回忆 认真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0 + 30 =70 (个) 70 - 30 =40 6 计算方法: (1)摆小棒 (2)计数器 (3)组成 (4)计算(相同数位相加减) 教学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 100 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整堂课,我 尽量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我让学生进 行闯两关游戏,通过游戏复习旧知。而后创设情境,通过书本提供的 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 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积极提出 问题,并乐于解决问题,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我让 学生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算法,并引导学生动手摆小棒理解算理。 课堂上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而且会重点运用算理思考计 算过程进行计算。 在课堂练习中通过游戏练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把整十 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归结为 10 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同时在比较中发 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 10 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计数单位不同,强调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的末尾要添写 0”,除此之外还比较了整十数 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加整十数算法的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算理。 这样有利于学生今后正确的计算,不易造成知识的混淆。 7 反思自己这节课,也体现了以下不足: 时间分配上,练习部分显得匆促。由于课堂上正课部分运用多种 计算方法,把后边的练习时间挤少了。如何把握课堂的时间分配,还 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