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同步练习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同步练习题

ID:732918

大小:31.4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 13 《太空一日》测试习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炽.热 轮 kuò 俯瞰. 稠.密 遨.游 严 jǐn 烧 zhuó hú 形 2.结合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填写成语。 (1)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 (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如同一次重生。 (2)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 (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3)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 生一种“ ”(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的错觉。 (4)这时舷窗已经烧得黑乎乎的,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 (暂 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地等待着配合程序。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耐人寻味: (2)本末倒置: (3)屏息凝神: (4)无虞: 4.下列关于课文《太空一日》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侧重于议论,指出登月是人类跨出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是人类的一 次巨大飞跃。 B.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C.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共经过 76 万公里,历时 195 个小时。 D.人类首次登上月球这一伟大时刻的精确时间是 1969 年 7 月 21 日 11 点 56 分 20 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2 / 13 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要平稳。我感到压力 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紧崩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 来。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辩不清, 夜晚则盛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3)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仍然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后,它急据减速,产生了 近 4G 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压力。 第二课时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题目 ①作为首飞的航天员,出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 有预案的情况还有许多。 ②比如,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 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很难受,明明是朝上坐的, 却感觉脑袋冲下。如果不消除这种倒悬的错觉,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倒着飞, 很难受,严重时还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的完成。 ③在地面没人提到过这种情况,即使有人知道,训练也无法模拟。估计 在我之前遨游太空的国外航天员会有类似体会,但他们从未对我说起过。 ④在这个情况下,没别的办法,只有完全靠意志力克服这种错觉。想象 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 几十分钟后,我终于调整过来了。 ⑤“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升空后,航天员都产生了这种错觉,但 他们已有心理准备,因为我跟他们仔细讲过。而且,飞船舱体也经过改进, 内壁上下刷着不同的颜色,天花板是白色的,地板是褐色的,这样便于帮助 航天员迅速调整感觉。 ⑥我在太空还遇到另外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 现的敲击声。 ⑦这个声音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还 3 / 13 是黑夜,毫无规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响几声。既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 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仿佛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很难准确描述它,不 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更像是用一把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 咚…… ⑧鉴于飞船的运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况。但自己 还是很紧张,因为第一次飞行,生怕哪里出了问题。每当响声传来的时候, 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没能发现什么。 ⑨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 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听,我却 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 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 那那个神秘的声音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⑩在“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这个声音又出现了,但我告 诉航天员:“出现这个声音别害怕,是正常现象。” (1)给选文取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写了哪些突发的事件?作者当时的心情和反映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中反映出作者的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课文,谈谈为什么称杨利伟是“航天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13 二、拓展阅读 太空垃圾,你被盯上了! 任梦思 ①当你在白天头顶蓝天白云、在晚上仰望璀璨星空时,你一定会感叹, 我们头顶的这片天,是多么洁净呀,不像我们生活的地面上,垃圾随处可见。 这种想法嘛,在几十年前还是正确的,可是现在呀,那看似洁净的太空,其 实也布满了垃圾。 ②自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进军宇宙以来,人类已经发射了四千多枚航天运 载火箭。太空垃圾就是在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中,被有意无意地遗弃在宇宙 空间的各种残骸和废物。太空垃级的来源包括:报废的航天器及火箭残骸、 爆炸产生的碎片、一些零件、宇航员的生活垃圾以及人类在太空活动时掉落 的空间微粒等。据不完全统计,太空中现有直径大于 10 厘米的碎片九千多个, 大于 1.2 厘米的有数十万个,而漆片和固体推进剂尘粒等微小颗粒可能数以 百万计。 ③出现这种情况,只能怪我们自己,以前光想着向太空发射航天器,完 全忽视了“垃圾”问题,而这些太空垃圾的存在,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④一般来说,这些太空垃圾在大气阻力的影响下会逐渐陨落,但是如果 它的轨道在 1000 千米以上,因为大气阻力很小,那它就能在轨道上存留数万 年甚至数百万年。而且,目前大 多数太空垃圾都处于比较高的高度上。 ⑤如今,太空中这种“长寿”垃圾越来越多,清除它们将是极其艰难的。 它们就像是太空轨道上的“礁石”,一旦卫星、航天飞机和其他航天器撞上了 它们,后果不堪设想。 ⑥不要小看这些太空垃圾,由于飞行速度极快(6﹣7 千米/秒),它们都 蕴藏着巨大的 X 伤力。一块 10 克重的太空垃圾撞上卫星——相当于两辆小汽 车以 100 千米的时速迎面相撞——卫星会在瞬间被打穿或击毁! ⑦而且人类对太空垃圾的飞行轨道无法控制,只能粗略的预测。它们是 5 / 13 宇宙交通事故最大的潜在“肇事者”,对于宇航员和飞行器来说都是巨大的威 胁。1986 年,“阿丽亚娜”号火箭进入轨道后不久便爆炸,成为 564 块 10 立 方厘米大小的残骸和 2300 块小碎片,这枚火箭的残骸使两颗日本通信卫星“命 赴黄泉”!1991 年 9 月 15 日,美国发射的“发现者”号航天飞机差一点与苏 联的火箭残骸相撞,当时“发现者”号与这个“不速之客”仅仅相距 2.74 千 米,幸亏地球上的指挥系统及时发来警告信号,它才幸免于难。 ⑧目前地球周围的宇宙空间还算开阔,太空垃圾在太空中发生碰撞的概 率很小,但一旦撞上,就是毁灭性的。如果有一天,等地球周围被这些太空 垃圾挤满的时候,人类探索宇宙的道路该何去何从呢? ⑨如今,太空垃圾已经引起了各国的重视,科学家们正在积极寻求清理 太空垃圾的方案。不过,鉴于技术和经济的制约,目前并没有十分可行的方 式来清除这些太空垃圾,而以下这几种方式,是值得我们探索的。 避:就是对太空垃圾进行严密监视和跟踪,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使 航天器及时避开太空垃圾。 禁:就是国际上制定有关法规,禁止在太空进行试验和部署各种武器, 限制发射核动力卫星,使太空成为人类文明服务的和平空间。 减:就是发射航天器的国家应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太空垃圾的投放。 清:就是发展太空垃圾清除技术,有些专家提出设想,运用激光的力量, 首先使大块垃圾改变运行轨道。然后将其汽化。 ⑩人类只有一个空间,随着人类对太空环保的重视,太空垃圾必将得到 治理,希望将来人类能重新获得一个美丽而清洁的宇宙太空。 (1)本文标题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全文,说说太空垃圾被盯上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品味下列句子,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和要求简要作答。 1 一般来说,这些太空垃圾在大气阻力的影响下会逐渐陨落。(删去加下划 6 / 13 线词语好不好?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它们就像是太空轨道上的“礁石”,一旦卫星、航天飞机和其他航天器撞 上了它们,后果不堪设想。(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13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解答字音、字 形,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 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解答】答案: chì;廓;kàn;chóu;áo;谨;灼;弧 【点评】解有关汉字的考题时,一要注意正确识记和理解常用汉字的音形义,二 要注意区分同音字和多音多义字。 2.【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书写和意思,解答时只要回顾以前所学即可。注 意不要写错别字,对成语的中可能遇到的形近字要注意辨析。 【解答】“如释重负”不要写作“如适重负”;“耐人寻味”不要写作“耐人徇 味”;“本末倒置”不要写作“本未倒置”;“屏息凝神”不要写作“屏息疑神”。 答案: (1)如释重负 (2)耐人寻味 (3)本末倒置 (4)屏息凝神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 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3.【分析】本题要结合所积累的成语来分析。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1)耐人寻味:经得起人们仔细体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反复体会。 (2)本末倒置:指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位置弄颠倒了。也 指把事物的根源和结局、原因和结果弄颠倒了。 8 / 13 (3)屏息凝神: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4)无虞:不用忧虑。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 断词语即可。 4.【分析】略 【解答】A 【点评】略 5.【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书写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 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 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解答】答案: (1)崩﹣﹣绷 (2)辩﹣﹣辨;盛﹣﹣呈 (3)据﹣﹣剧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 成熟练的语感,正确的书写习惯,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词语固定搭配的应用。 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 一、课内精读 【分析】《太空一日》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2017 年春季修订版)新选 入的课文,这篇课文选自杨利伟的《天地九重》,讲述了作者对于进入太空的 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 的描述。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他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 在太空飞行 14 圈,经历了地球上 14 个昼夜看见了怎样的太空奇景,他在太 空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与痛苦,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时刻。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小标题的拟写。可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及 9 / 13 主要人物或事物、事件来拟写。这个文段讲航天员突发的事件,所以可以拟 写为“突发事件”,文段重点写了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的敲击 声,所以也可以拟写为神秘的敲击声。 (2)本题考查对重要段落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 础上,注意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结构上与文章的关系,二是内容上与文章 的关系。 文章第①段叙述了首次太空旅行中面临的很多的突发情况。结构上, 引出下文。内容上,交代文章主要叙述的内容。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 案。 (3)本题考查对文本的分析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 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分析理解即可。文章第②﹣⑤段叙述了在太空中“本末 倒置”的错觉,文章第④段叙述了作者当时的心理“没有别的办法,完全靠 意志力克服这种错觉”,以及具体行动“想象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 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最终成功适应。第⑥﹣⑩段叙述 了出现的神秘敲击声,文章第⑧段叙述了作者当时的心情“但自己还是很紧 张,因为第一次飞行,生怕哪里出了问题”,以及具体行动“每当响声传来的 时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但最终也没能发 现什么。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在把握文本内容的基 础上,分析事件中的细节,得出文章所反映的作者的品质。文章第④段叙述 了作者面对突发情况,在没有任何心理建设的前提下,“完全靠意志力克服这 种错觉”,体现出作者强大的自制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而且作者冒着生命危 险,克服心理恐慌,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努力完成任务,也体现出他大公无 私的奉献精神。文章第⑧段“鉴于飞船的运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没有向地面 报告这一情况”,作者面对突发情况,没有慌张或是盲目地下结论,体现出作 者认真的工作态度;文章第⑧段叙述返回地面后仍仔细研究飞行中的疑点, 特别是这一句“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体现出 作者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探索精神。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5)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解答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作者被 称作“航天英雄”的原因。作者是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的唯一一位宇航 10 / 13 员,面对未知与挑战,他只能独立作战,通过文章的叙述,我们知道了他凭 借着超强的个人能力,历经磨难,最终成功完成任务,回到地面后仍继续科 学研究,向之后的几位宇航员传授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量。本题 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面对 未知的宇宙,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他值得被人们称作“英雄”。他凭借着自己 强大的意志力与科学探索精神,面对突发状况,临危不乱,克服了重重的困 难,成功完成了任务,为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发展意见, 他就是我们的“航天英雄”。 答案: (1)神秘的敲击声或突发事件 (2)内容上:交代简要写作的内容——突发事件或神秘的敲击声。 结构上:总领下文。 (3)①“本末倒置”的错觉和敲击声。产生错觉时:完全靠意志克服这种错 觉。想象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得想,以给身体一个 适应过程。几十分钟后,我终于调整过来。 ②敲击声:鉴于飞船的运行一直很正常,并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况。但自 己还是很紧张……却未能发现什么。 (4)顽强的毅力,认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大公无私的高贵 品质。 (5)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面对未知的宇宙,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他值得被人们称作“英雄”。他凭借着自己强大的意志力与科学探索精神,面 对突发状况,临危不乱,克服了重重的困难,成功完成了任务,为中国的载 人航天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发展意见,他就是我们的“航天英雄”。 【点评】分析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 常见题型:1.请简要概括某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2.某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结 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答题方法:(1)注意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分析。人物的 性格特点是通过其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表现出来的。(还要注意精彩的细节描 写);(2)抓住作者(或文中其他人物)对此人物的评价来分析;(3)在与周 11 / 13 围人物的对比中把握此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题格式:用“他是个 的人,从 (引用原文语句或概括 事件)可以看出”这样的句式回答,一般需要答出两个方面。 注意:概括人物形象的词语要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列,先考虑文章主 要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品质,然后再写其他性格品质;几个方面应不重复、 不交叉。 二、拓展阅读 【分析】本文开篇引出说明的对象,接着介绍什么是太空垃圾及其来源,然 后介绍太空垃圾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机和各国对消除太空垃圾采取的方式。 文章运用逻辑顺序展开说明,条理清晰,介绍全面。 【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文标题的作用。阅读全文可知,本文的说明对象 是太空垃圾,所以标题起到了交代说明对象的作用;同时标题以“你被盯上 了”将太空垃圾拟人化,又能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并暗示了文章 要介绍人们对太空垃圾治理的工作。 (2)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归纳概括。文章第三至八段介绍了太空垃圾引发的 危机,根据第四至七段的内容,可以看出太空垃圾“它们是宇宙交通事故最 大的潜在‘肇事者’,对于宇航员和飞行器来说都是巨大的威胁”;第八段主 要介绍了“等地球周围被这些太空垃圾挤满的时候,人类探索宇宙的道路该 何去何从呢”。这些正是太空垃圾被盯上的原因。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题干所给的第①个句子,主要考查的 是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因为加点词“一般来说”起限制作用,表 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此,如果删去,则会让人理解为所有情况下太空垃圾都 会在大气阻力下逐渐陨落,这样就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第②个句子主要 体现的是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将太空垃圾比作是太空轨道上的“礁石”,以 此来突出它对卫星、航天飞机和其他航天器来说都是一个潜在的威机。 答案: (1)①标题交代了本文的说明对象;②标题口语化,新颖生动,引人关注; ③标题很有内涵,表明人类已发现并高度重视太空垃圾。 12 / 13 (2)①一旦卫星、航天飞机和其他航天器撞上了太空垃圾,极易引发事故。 ②如果太空垃圾不被及时清除,可能会阻挡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 (3)①不能删去。“一般来说”指大多数情况下,太空垃圾会在大气阻力下 逐渐陨落,但不排除特殊情况下也有不陨落的;如果删去,表达过于绝对, 与客观事实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②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太空垃圾比作礁石,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太空轨道上的太空垃圾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对于卫星、航天飞机和其他航天 器来说都是潜在的威胁。 13 / 13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