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1《古代诗歌五首》同步习题(1)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1《古代诗歌五首》同步习题(1)

ID:732583

大小:24.44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 8 《古代诗歌五首》测试习题 1.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这两句诗描写极其寒冷的边塞秋天, 秋雁毫无逗留之意,如此景物与词人家乡大不相同。 B.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一词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 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C.曹操的《观沧海》借写景来透露感情。全诗写景,没有一句是直抒胸臆的, 但我们能从景物的描绘中感受到诗人非凡的心胸气魄。 D.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 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愿化为春泥报效家乡。 2.下面对《己亥杂诗(其五)》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A.诗的前两句叙事兼抒情,既有离别的忧伤,又含离别的轻松,在无限感慨 中表现了诗人的豪放与洒脱。 B.诗的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喻,表达了他不愿离京及远离官场之后的 失意与惆怅。 C.粪自珍虽然离开官场却依然心系国家,这首诗表达了他至死不忘报国的一 腔热情。 D.本诗构思新颖,一反历代文人对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格调,歌颂了落花的 积极意义。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韩麦尔先生是德国小说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中的主人公。 2 / 8 B.龚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学家。他的《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 C.《父母的心》的作者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于 1968 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我国作家莫言也曾获此殊荣。 D.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一书中,成功地塑造了充 满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格调的主人公保尔。 4.阅读《己亥杂诗》,回答问题。 (1)这首诗第一句是怎样写“离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 。三 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 志愿(或“志向”)。 5.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诗歌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 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 B.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予以讽谏,表达了作者心 3 / 8 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C.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 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 之妙。 D.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 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 还要竭尽全力。 6.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的体裁是 。 (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 。 (3)这首诗将早春细雨下的景色与烟柳满街的景色作 ,突出了 (4)最能表现这首诗的意境的一项是 A.清新自然 B.壮阔雄奇 C.含蓄蕴藉 D.慷慨悲凉 4 / 8 参考答案 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 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抒发报 国之志。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 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作者用来自比。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 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并非“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 的思想感情”。 故选:D。 【点评】回答本题,注意结合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感情,注意字词的准确运 用。 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 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 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 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 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 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全诗意象单纯, 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 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 堪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参考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 5 / 8 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 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赏析。 ACD.正确; B.有误,诗的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喻,应该是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 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 腔热情。 故选:B。 【点评】鉴赏诗歌,要注意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诗歌的写作背景和诗歌的内容 进行分析,不可仅仅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 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 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 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法国作家都德;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作者、作品及国籍的把握。 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 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 的气概,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 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 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诗人的壮怀,成为 6 / 8 传世名句。 【解答】解析: (1)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景物描写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浩荡”汹涌壮阔, 写出了“离愁”之多、深。白日西斜渲染了悲凉的情景。情景交融,将自己 的离愁,融入悲凉景色中,渲染了离愁。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这句诗歌广为传诵的原因,可以从修 辞、内容、情感、语言、哲理意蕴等方面综合分析。这两句话以“落红”和 “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 情;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读来不但朗朗上口异常 优美,而且意蕴哲理丰富,广为人们引用和传诵。 (3)本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 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 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 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有离别京城的忧伤,又有诗人虽然 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仍乐意为社会作贡献的心态。 答案: (1)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 愁”。 (2)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 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 理,格调昂扬向上。 (3)离愁 继续忠心报国 译文: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 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 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点评】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 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 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7 / 8 【分析】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 人离京的感受。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 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 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 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 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 可贵的生命价值观。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夕阳”已包括“斜”之意,用“白 日”既不重复又可表达作者的豪放情怀,“夕阳”显然略有哀伤之意而与主旨 不合。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 能准确把握描写的景物即可,一般用原诗词中的词语回答即可。 ACD.正确; B.有误,诗人辞官归故里时心情复杂: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回归的喜悦, 更有继续忠心报国的信念,没有以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当政者讽谏,也没 有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故选:B。 答案: (1)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 了凄伤忧愁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 (2)B 翻译: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 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 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诗歌中意象的作用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 大。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 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 8 / 8 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略 【解答】(1)七言绝句(2)草色遥看近却无(3)对比早春郊野景色的美丽 迷人(4)A 【点评】略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