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1《古代诗歌五首》同步习题(2)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1《古代诗歌五首》同步习题(2)

ID:732577

大小:23.4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 6 《古代诗歌五首》测试习题 1.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四书”之一。孟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 C.《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作者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渔家 傲,词牌名。 D.《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有:“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填入横线上正确的 一项是( ) A.只缘身在此山中 B.自缘身在此山中 C.自缘身在最高层 D.自缘再上一层楼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他人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 文体。 B.《爱莲说》《登飞来峰》《贾生》《己亥杂诗》的作者都是明代人。 C.“卖油翁”“孝亲敬老”“回忆鲁迅先生”“孙权劝学”的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如“江阴”在长江之北,“衡阳” 在衡山之北。 4.选出对王安石《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 )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这首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富有哲理:站的高,望的远,胸 襟博大,见识高明。 B.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 2 / 6 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前途的迷茫。 C.诗中“不畏”一词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 豪情壮志。 D.诗中最后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登飞来峰》的作者是 , 朝人。 (2)此诗中借景抒情的一句是 , 。 (3)全诗构思奇特,选择角度新颖,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斜”现读 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 。 (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6 参考答案 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 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 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 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 2.【答案】 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 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 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故选:C。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 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 例如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 知识。 【解答】A.有误,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B.有误,《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 4 / 6 C.正确。 D.有误,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如“江阴”在长江之南,“衡 阳”在衡山之南。 故选:C。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 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 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登飞来峰》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 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 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 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 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 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 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语句的理解,注意结合全诗内容深入分析思 想感情。 A:正确;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 的势力,不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前途的迷茫。此项错误;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译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 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散译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 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 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 5 / 6 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古诗阅读。《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 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 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 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 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 心。 【解答】(1)本题考查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 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这是一首通过描绘风景来抒写抱负的诗。前两 句竭力形容山塔的高耸,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 身在最高层”借景抒情,形象地揭示“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登飞来峰》写登高远眺借以抒发理想与 抱负的抒情诗,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 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 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 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作者登高远眺都没过多描写景物,而旨在生发议 论,借景抒发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 答案: (1)王安石 宋 (2)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3)这是一首写登高远眺借以抒发理想与抱负的抒情诗。作者登高远眺都没 过多描写景物,而旨在生发议论,借景抒发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 译文: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 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点评】古诗歌鉴赏常见考点及技巧:古诗词的鉴赏中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 情是考查重点。古诗词的考查包括诗眼、炼字以及意象等。诗词赏析一般从 6 / 6 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 感悟诗歌的主题。 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勾画出了一幅优美静谧的山村风景图。 (1)本题考查诗歌的韵脚。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诗歌的韵脚,然后来判 断字的读音。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景色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 础上,来理解前两句诗描绘的山村景色特点即可。 (3)本题考查品析语言。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阅读全诗,了解内容,根据语 境理解句子所描写的景象,然后分析词语的语境义。 【解答】(1)从“家”“花”中可知,这首诗的韵脚为“a”,所以“斜”应该 读 xiá。 (2)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的意 思为: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 横。从中可以看出描绘了山村景色“清新秀丽、自然静谧”的特点。 (3)从“妇姑相唤浴蚕去”中看出农家人们忙,“闲”字反衬“忙”;“闲看 中庭栀子花”的意思为:只有那栀子花开,独自摇曳庭院中;从中看出运用 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烘托出了人情的温馨。 答案:(1)xiá (2)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3)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 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译文: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 横。婆媳相唤,一起去选蚕种。只有那栀子花开,独自摇曳庭院中。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掌握诗歌的内容。第二题是难题,要求在 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来分析山村景色的特点。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