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重温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在这个世界上有熠熠生辉的杰出人物,然而他们毕竟只是少数,小人物才是这个世界的主体。这个单元选
编的四篇文章都是记录小人物的故事,他们的身上真实中不乏美好,平凡中闪现高尚。
基于本单元的特色和教学要求,我们将复习的任务确定为:
1、深入理解并正确运用课后“读读写写”的生词。
2、把握主要内容,关注细节描写,理解人物形象,领会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理解作品的深层意蕴。
3、感受平凡人物的闪光品格,从而审视人性、理解社会。
4、探究作品写法,品味作品语言,收获阅读方法与写作启发。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以下本单元难度、难理解的词和易错的字。
活动一:固基础——读读写写会运用
憎 zēng 恶 烦琐 suǒ 辫 biàn 子 诘 jié问 霹 pī雳 lì 粗拙 zhuō 荒僻 pì
取缔 dì 门框 kuàng 侮 wǔ辱 愧怍 zuò 晌 shǎng 午 烦躁 zào
1.爸爸经常向老师诘问我在学校的表现。
诘问:追问、责问。
例句:父亲的诘问让儿子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2. 为了让我认真上网课,妈妈取缔了游戏活动。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某事。
例句:最近市有关部门,迅速取缔黑网吧,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小明顺利地考上了金山中学,父母感到特别愧怍。
愧怍:惭愧。
4.我们读他的文章,一定要找出他的言外之意的内涵。
言外之意: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
5.班会课上,班主任让我微不足道地谈了自己学习上的经验教训。
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不作状语修饰动词)。
例句: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6.小刘一点儿也不注意自己的行为,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高声喧哗。
大庭广众: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在解决完生词之后,我们进行第二步——理文本,在理文本的过程中品情感、明主题、悟写法。
活动二:理文本——明主题悟写法
首先,我们来看《阿长与》:
主要事件 阿长特点 作者情感 作品主题
喜欢切切察察 粗俗好事 不大敬佩 表达对长妈妈的感激怀
念以及同情歉疚之情对“我”过分看管
“大”字睡相
元旦祈福 淳朴简单 不耐烦
《老王》
《台阶》
小说情节 父亲特点 作品主题
开端 立志建屋 总说台阶低 要强;渴望被尊重;
老实厚道;热爱生
活;吃苦耐劳;坚忍
不拔;农民的谦卑
赞美父亲勤劳坚毅
的优秀品质;
表达对父亲在贫困
中艰难跋涉的命运
的怜悯和同情;
引发读者对物质理
想与精神追求错位
现象以及人生使命
的思考。
发展 准备造屋 种田砍柴
捡鹅卵石
编草鞋
捡砖捡瓦
塞角票
高潮 建造新屋 积极参与建屋
放鞭炮时笑容尴尬
托青石板时闪到腰
结局 搬进新屋 打招呼时不自在
挑水闪到腰
不喜欢坐新台阶
而本文的写法也是各具特色的:
课文 文体 写法
《阿长与》 散文 欲扬先抑 细节描写
《老王》 散文 一线串珠
《台阶》 小说 对比
具体阐释:
《阿长与》欲扬先抑
真实全面地展现阿长的人物形象,通过前后强烈的反差来表现作者对阿长的敬意,表达了作者多年以后对
长妈妈的深切怀念。
《老王》一线串珠
以“我”和老王的交往为线索
《台阶》对比
14 段: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
讲“长毛”的故事 迷信无知 产生敬意
谋害隐鼠 敬意消失
买《山海经》 善良慈爱 新的敬意
老王 作者 主题
生活情况 职业蹬三轮车 孤苦无依 与他聊天 同情;
关心;
尊重;
感激;
愧怍
表达作者对人性
之美的讴歌,对不
幸者的悲悯,体现
了知识分子可贵
的自省精神。
生活打光棍
生理有缺陷 送鱼肝油
住所荒僻塌败
主要事件 送冰块,车费减半 老实厚道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善良仁义 坚持给钱
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 智恩图报 询问生活
26 段: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
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活动三:抓关键——感受语言的魅力
本单元课文中刻画的几个小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都善于运用生动
的细节描写。让我们一起从文中找一找,用敏锐的眼睛捕捉文中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它们的作用。那么我们首
先需要明确的是:
什么是细节描写?
明确: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刻画。
“细微” ,说明不是所有的描写都叫细节描写,只有那些于微小之处表现事物特征或作者情感态度,
能够给予读者深刻印象的描写才可称之为细节描写。
常见的细节描写有哪些?
外貌描写,指对人物身材、容貌、服饰等的描写。
神态描写,指对人物面部细微表情的描写。
动作描写,可以是一连串个性化的动作;也可以是某一个典型化的动作。
语言描写,对人物所说的话的描写。
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心理活动,挖掘人物思想感情,来刻画人物。
1、《阿长与》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
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手两脚,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
身……”
——动作细节
鲁迅捕捉到了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的标志性动作——手指动作;长妈妈的睡相——摆成“大”字。这两
处细节,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饶舌多事、粗俗的保姆形象,令人如见其人。
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 一
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有点迷信、有点烦人、渴望美好生活、真诚、淳朴、善良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语言细节
阿长的真诚、淳朴、善良
2.《老王》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
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
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
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外貌细节
一个病重了,进入生命末期的老王,瘦弱无力,干枯僵直,病入膏肓的形象。
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语言细节
老王自己生活都困难,却还不忘关心作者一家,体现了老王的善良、仁义、淳朴,在特殊时期,这种品质
尤显可贵。
3.《台阶》
“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
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
——外貌细节、动作细节
作者用特写镜头记录父亲的大脚板和一年中唯一的一次认真洗脚的过程。“是泥土的颜色”“木盆底上还
积了一层沙”等细节,表现了父亲吃苦耐劳的品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形象。
“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
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
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
——动作描写
勤劳负责、急切企盼、骄傲自豪
放鞭炮时“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动作细节
出神入化地表现出父亲因新台阶即将开建,多年心愿即将实现而喜悦却又紧张地手足无措的情态。
“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
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
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
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
——心理描写
渴望尊重、获得地位但又羞于张扬的谦卑的心理
这些传神的细节其实都来源于观察生活、体悟生活。大的生活,是由无数小的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
是美的源泉,情的聚焦。生活中的细节之美,看在眼里,便是风景;握在掌心,便是花朵;拥进怀中,便是温
暖;写在笔端,便是精彩。希望同学们在学完这三篇文章后,学会在作文中运用细节描写,让作文中的人与事
如生活中一般于细处见情微处见妙。
同学们,这一堂课,我们重温了三位平凡的小人物,感受了小人物身上朴素的爱与单纯的善,他们其实就
是我们,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让我们在向美向善中与更好的自己相遇。
情境:夏日,中午,期末考试后,一位老爷爷到教学楼收废弃的书和纸张。
发挥你合理的想象,描写这一情境,运用人物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表达真实的情感,字数不少于
3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