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测试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测试

ID:732567

大小:36.7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 16 《课外古诗词诵读》 1.故事理解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景,两个“笼”字,把烟、水、月、沙四者融为一体,绘成一幅极 其淡雅的水边夜色,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 B.第二句叙事,承接上一句景色点名“夜泊”,交代写诗的时间、地点,同 时还开启下文,以“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C.三四句感怀,“不知”二字凸现出诗人的感慨之深,“犹”字凸现出诗人忧 愤之切,委婉地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D.这首诗写诗人夜泊秦淮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洗练,构思精巧缜密。 全诗情景交融,含蓄蕴藉,极具神韵。 2.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赤壁》《泊秦淮》《夜雨寄北》《登飞来峰》《己亥杂诗》都是七言绝句;《游 山西村》《雁门太守行》《过零丁洋》都是七言律诗。 B.苏东坡,辛稼轩,李易安,陆放翁,这些分别是我们以苏轼、辛弃疾、李 清照、陆游的号而做出的称呼。 C.古文题目表明文体时,“序”一般是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 文体。 D.“渔家傲”是词牌名;“山坡羊”是曲牌名;《木兰诗》是一首民歌。 3.杜牧的《泊秦淮》: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 句是: , 。 4.古诗赏析 2 / 16 泊 秦 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第一句两个“笼”字用的好,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对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么样?请说出其中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早春 的繁丽景色,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出了对春天的赞美 B.《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表面上批判不知“亡 国恨”的“商女”,其实是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 忧虑与愤慨。 C.《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明自己虽然辞官, 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D.《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是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 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6.阅读李商隐的《贾生》,完成各题。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3 /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里馆》写诗人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体现了诗人宁静、淡 泊的心境。 B.《春夜洛城闻笛》写作者客居洛阳,因听到深夜的笛声而生发了无尽的乡 思。 C.《逢入京使》中,作者因旅途的艰辛和万千的思念而沉浸于思乡的悲苦里, 只好托人送一封家信报一声平安。 D.《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提示我们不要为眼前的顺境迷惑,要放眼长远,认 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8.小文在某次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有点飘飘然。小涵想提醒小文不要被一时 的成功所迷醉,下列诗句最适合作为提醒内容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B.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古诗文阅读。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诗中把行人下岭时的心理写得生动有趣的诗句是: 突出表现了 “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的一个字是: 。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16 10.古诗鉴赏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下面对赵师秀的《约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 了等待时间之久 C.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 蓄而有韵味 (2)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略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16 参考答案 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题目点明了地点。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 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 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诗 人表面上是在批评商女,实际上是在批评统治者。 【解答】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 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首句的意思: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 上。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等意象联系在一起,描绘出一幅朦胧(迷 茫)冷清(悲凉)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寄托了作者的哀愁 与伤感,没有表现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 故选:A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 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 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点评】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诗歌的基本常识和对诗歌内 容和句子的理解,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 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 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 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解答】A .有误,《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属于新乐府诗,不是律诗; BCD.正确。 故选:A。 6 / 16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 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 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 A,高考时,以《考试 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 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 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 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 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商女不知亡国 隔江犹唱后庭花(重点字:庭) 【点评】《泊秦淮》中的名句辑录: 1.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 唱后庭花 2.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借用典故来表达内心充满国仇家恨的郁闷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 江犹唱后庭花 4.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 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的诗句:商 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夜泊秦淮近酒家 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这是一首即景感怀的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 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 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 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 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 7 / 16 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 思想感情。首句的意思: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 白色沙渚之上。两个“笼”字将轻烟、寒水、月光、细沙四种景物和谐的融 合在一起,组成一幅朦胧淡雅的水边夜色图,勾画了秦淮河两岸凄清迷离的 画面。 (2)此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商 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 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 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 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 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 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 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讽刺 了权贵阶层不顾国家危亡醉生梦死的生活,表达了作者不满愤慨之情。因为 “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家衰败之际还有人沉迷酒色之中,表达了作者 对达官贵人的愤慨和不满,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答案: (1)两个“笼”字将轻烟、寒水、月光、细沙四种景物和谐的融合在一起, 组成一幅朦胧淡雅的水边夜色图,勾画了秦淮河两岸凄清迷离的画面。 (2)不满愤慨之情。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家衰败之际还有人沉 迷酒色之中,表达了作者对达官贵人的愤慨和不满,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 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 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点评】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诗歌的基本常识和对诗歌内 容和句子的理解,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 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8 / 16 【分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 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 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 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解答】A.赏析有误,“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出了对春天的赞美”错误,不 是赞美春天,而是“惜春”,这两句诗歌是说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 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 思想感情; BCD.赏析正确。 故选:A。 【点评】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 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 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要结合具体的诗句来理解,还应该注意写作背景。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关注诗歌的 手法和题材。 【解答】(1)抓住“求贤”“才调更无伦”“可怜”等词语,分析作者的态度。 (2)《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 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 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诗中选取汉文帝宣 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 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此诗寓慨于 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 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故答案为: 9 / 16 (1)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 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 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 (2)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 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 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白话译文: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是空谈 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诗歌鉴赏: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 诚、之谦。“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 的程度。 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 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 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这两句,由“求”而 “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谊的推服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几 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汉文帝当时 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 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这种善于选取典 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过人之处。 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 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高潮中开始。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 硬转逆折,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 两字。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 10 / 16 “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 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 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 “可怜”与“虚”连用,增强语气,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汉文帝“夜 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诗人引而不发, 并未点出其原因,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 一泻无余。这一句承转交错的艺术处理,精炼自然,浑然无迹。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一语中的﹣﹣“不问苍生问鬼 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 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 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诗人同时 抓住“虚前席”“问鬼神”这两处细节,借题发挥,在议论中把讽刺君王昏聩 弃贤和伤叹贤士怀才不遇两方面的意蕴融于一篇,足见其思想深刻、构思新 颖。 【点评】怀古咏史诗的思想内容:1.感慨盛衰无常; 2.感慨壮志难酬;3.感 慨国运衰微; 4.抒发爱国情怀;5.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7.【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通读各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逢入京使》中,“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 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在马上匆匆相 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只好托人送一封家信报 一声平安”错误。 故选:C。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 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 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 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11 / 16 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理解。首先要了解整体的语境,然后结合诗句的具体 内容分析,看其是否可以与语句的需要吻合。 【解答】A.有误,该句表达了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不符合语境; B.该正确,句表达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 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符合提醒小文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 C.有误,该句告诉人们在遇到困难一种办法不行时,用另一种办法去解决。 通过探索去发现答案。不符语境; D.有误,该句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 自信其高尚志节更能感召年青一代。 不符语境。 故选:B。 【点评】这类题首先要熟练掌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具体句子的含义,然后根 据题干要求分析作答。 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的前半部是议论, 后半部是描摹,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 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一个具有简单意义的深刻哲理:人生在 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 会中是不存在的。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 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 【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的 意思是人们总说上山难下山易,却不知下山途中还要翻过无数座山。诗人通 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把行人下岭时的心理写得生动有趣。~赚得行人错喜 欢”是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一个“错”字将空欢喜的失落神态表 现得淋漓尽致。 (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及人生感悟。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用下岭 12 / 16 比喻人生之路。“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 格,使万山活了起来。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一一哲理诗, 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与感悟。人生 在世周无难,人生就是不断地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 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人们无论做什么事,在取得一 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满 自得而应不断进取。 答案: (1)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错 2.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用下岭比喻人生之路。表达了深刻的人生 感悟: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满自得,而应不断进取。 译文: 不要说下山岭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当 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便会将你阻挡。 【点评】诗歌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 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接着结合诗句丙容分析怎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 术效果。此题注意结合诗句分析拟人的修辞效果。 10.(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 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了解,且能够对诗歌的重点词进行赏析, 对诗歌的思想情感能够把握清楚。 A.正确。“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歌前两句写景,描绘出一 幅江南夏雨图。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池塘水涨,蛙声不断,乡村之景是那 么清新恬静、和谐美妙。但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这里并非为写景 而写景,而是于景中寄寓了他独自期客的复杂思想感情。“家家雨”既描绘出 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 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这种阴雨天气的无奈。“处 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是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 13 / 16 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 这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象而真切地表现出在夜深人静之时, 诗人独自期客而客人却始终没有出现时的独特心理感受。 B.正确。“有约不来过夜半”,这一句才点明了诗题,也使得上面两句景物、 声响的描绘有了着落。与客原先有约,但是过了夜半还不见人来,无疑是因 为这绵绵不断的夜雨阻止了友人前来践约。夜深不寐,足见诗人期待之久, 希望之殷,至此,似乎将期客不至的情形已经写尽,然而末句一个小小的衬 垫,翻令诗意大为生色。 C.错误。“闲敲棋子落灯花”,这句只是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态,然而在这 个动态中,将诗人焦躁而期望的心情刻划得细致入微。因为孤独一人,下不 成棋,所以说“闲敲棋子”,棋子本不是敲的,但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独中 的苦闷;“闲”字说明了无聊,而正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失望 焦躁的情绪。 D.正确。黄梅时节的夜晚,细雨蒙蒙的下着,乡村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诗 人约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到半夜也没有来。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 地敲着棋子。语近情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寂寞的心情。诗用对句写景, 富有时令与地方特色。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 动作的渲染,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 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稍有些失落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 答案:C。 译文: 黄梅时节一个梅雨绵绵的夜晚,乡村的青草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这时已经 是半夜了,朋友却没有如约到来,无聊地敲着棋子,灯灰震落在棋盘上。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对平时所学的诗歌内容了如指掌,能够对诗歌的重点 词进行赏析,对诗歌的思想情感能够把握清楚。 (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约客》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的是诗人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 14 / 16 令.“黄梅”、“雨”、“池塘”、“处处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 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 出它的“寂静”.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 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 【解答】(1)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 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 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此处描绘夏季景色,营造了单调、寂寞的氛 围. (2)品味诗歌语言,主要是品味关键字词,古人写作诗歌讲究对字的推敲, 所以有“炼字”“诗眼”之说.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 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 传达的情感. (3)答案: (1)营造了单调、寂寞的氛围.(意对即可) (2)①“敲”写出了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写出了客人不来的失落与 无耐.(2 分,意对即可)②“敲”与“落”衔接紧密,将等待客人到来的心 境刻画得极为生动.(1 分,意对即可) 译文: 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 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 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鉴赏: 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难免焦躁不安,这大概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经验,以此 入诗,就难以写得蕴藉有味.然而赵师秀的这首小诗状此种情致,却写得深 15 / 16 蕴含蓄,余味曲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歌前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江南夏 雨图.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池塘水涨,蛙声不断,乡村之景是那么清新恬 静、和谐美妙.但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这里并非为写景而写景, 而是于景中寄寓了他独自期客的复杂思想感情.“家家雨”既描绘出夏季梅雨 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 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这种阴雨天气的无奈.“处处蛙”既 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是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 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这两句诗 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象而真切地表现出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 自期客而客人却始终没有出现时的独特心理感受.遍布乡村、连绵不断的骤 雨,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蛙鼓,本来十分和谐美妙,但令人懊恼的是:这 绵绵阴雨,阻挡了友人如约,如鼓的蛙声,扰乱了诗人的心境.此时此刻, 诗人多么希望友人风雨无阻、如期而至,和他一起举棋消愁. “有约不来过夜半”,这一句才点明了诗题,也使得上面两句景物、声响的描 绘有了着落.与客原先有约,但是过了夜半还不见人来,无疑是因为这绵绵 不断的夜雨阻止了友人前来践约.夜深不寐,足见诗人期待之久,希望之殷, 至此,似乎将期客不至的情形已经写尽,然而末句一个小小的衬垫,翻令诗 意大为生色. “闲敲棋子落灯花”,这句只是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态,然而在这个动态中, 将诗人焦躁而期望的心情刻划得细致入微.因为孤独一人,下不成棋,所以 说“闲敲棋子”,棋子本不是敲的,但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独中的苦闷;“闲” 字说明了无聊,而正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失望焦躁的情绪. 人在孤寂焦虑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作一种单调机械的动作,像是有意要 弄出一点声响去打破沉寂、冲淡优虑,诗人这里的“闲敲棋子”,正是这样的 动作.“落灯花”固然是敲棋所致,但也委婉地表现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的 情形,诗人怅惘失意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敲棋这一细节中,包含了多层 意蕴,有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韵味.可见艺术创作中捕捉典型细节的重要. 【点评】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 16 / 16 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 X 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注意要能准确地 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