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1《古代诗歌五首》同步习题(3)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1《古代诗歌五首》同步习题(3)

ID:732555

大小:26.0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 8 《古代诗歌五首》测试习题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不尽) B.莫笑农家腊酒浑.(浑浊) C.吟.鞭东指即天涯(呻吟) D.决眦.入归鸟(眼眶)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独.怆然而涕下 B.一览众山小. C.莫笑农家腊酒浑. D.拄杖无时.夜叩门 3.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文学常识 《望岳》中,诗人热情赞美了 ,表达了诗人早年的 和 的 精神,这首诗被称为 。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怆.然 岱.宗 决眦. 足鸡豚. 叩.门 吟.鞭 6.课内精读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2 / 8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赏读并完成题目。 ①诗歌中“阴阳割昏晓”和“齐鲁青未了”都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②“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决眦入归鸟”一句蕴含了诗人之情。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的深刻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①造化钟.神秀 ②阴阳割.昏晓 (3)诗歌的尾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写“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诗所展现的画 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拓展阅读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 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 的势力。 3 / 8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 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 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4 / 8 参考答案 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诗句中关键字词的理解。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句意为:我一边吟诗,一边挥动马鞭向东,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吟:吟诗。 故选:C。 【点评】解释文言词语要注意: (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根据平时积累判断其 意思和用法; (2)在学习时应灵活掌握。要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等。 (3)结合词语所在句子的句意推断词语的意思。 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及词类活动的判断。 【解答】A.句意为:独自一个伤感的流下眼泪。独:独自;无词类活用。 B.句意为:一眼望去 就会发现其他的山峰是多么的渺小。小:形容词的意 动用法,以……为小。 C.句意为: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浑:浑浊;无词类活用。 D.句意为: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时:时间;无词类活用。 故选:B。 【点评】词类的活用,要理解句意,根据句意内容去分析判断。课文中词类 活用的现象有,要注意归纳记忆。 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解答】A.有误,停顿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CD.正确。 故选:A。 5 / 8 【点评】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 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 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 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 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挟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远望, 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 己的抱负。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 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 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 情壮志。 答案: 泰山的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远大抱负 勇于攀登,积极进 取 歌咏泰山的名作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 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 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 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 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给加点字注音。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主要 考查生僻字、多音字、易读错的字、形似字。 【解答】答案: chuàng;dài;zì;tún;kòu;yín。 【点评】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 6 / 8 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此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 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 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 志,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解答】(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内容的理解。 ①“阴阳割昏晓”运用了夸张、比喻,写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山南 山北的阳光切断,突出了泰山之高大。“齐鲁青未了”运用了烘托手法,以齐 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写出其高大。 ②“造化钟神秀”运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 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决眦入归鸟”中“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 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 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 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 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 情。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 的最高峰,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告诉我们:只有不怕困难,敢 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2)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 ①“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 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②“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 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 象。 (3)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 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做此题首先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 达的感情,在此基础上赏析诗句做出解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 7 / 8 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更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激励人们在人生路上克 服困难勇攀高峰,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4)本题考查再现诗中画面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需要在正确理解诗句意 思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然后用生动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 答案: (1)①巍峨(高大) ②神奇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③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2)①“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说明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 丽,从而表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②像一把利剑把山南山北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形象地表现出 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 (3)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示例:山上云雾缭绕,诗人的心也为之荡漾,看着那些归巢的鸟儿,诗 人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生怕错过了这大自然的美景。 译文: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 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 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 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要注意在了解写作背景 的基础上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 悟、去赏析。 7.【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登飞来峰》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 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 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 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 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 8 / 8 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 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句在诗中的作用。诗的第一句中 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也可见飞来峰之高,同时为下文 的议论做了铺垫。(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BC.正确; D.有误,这首诗作者借景抒怀明理,表达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 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并没有归隐山野的意思。 故选:D。 答案: (1)飞来峰高耸入云,传说在飞来峰的千寻塔上可以听见天鸡鸣叫,可以目 睹壮观的东方日出。诗人借神话传说侧面烘托出飞来峰的高大,为下文占据 较高的立足点,树立远大目标的议论做铺垫,使议论更自然。 (2)D 译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 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散译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 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 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 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