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2《伟大的悲剧》同步习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2《伟大的悲剧》同步习题

ID:732548

大小:24.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 6 《伟大的悲剧》测试习题 一、课内精读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 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 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罕至,或者 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 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 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 以百万个月计,但现在却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 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 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 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 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 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 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 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 月 18 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 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 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 “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 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 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 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 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 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 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 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1)文中划线的“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 2 / 6 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的“这一事业”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点的“癫狂”“夺眶而出”“毛骨悚然”“耀武扬威”等词语有什 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 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是斯科特的观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阅读 戈壁风骨 冯文超 那一年冬天,酷冷奇寒。我沿着长长的铁轨,追逐着冰冷的日光走进青 藏高原深处,听风在空荡荡的大戈壁滩上嘬出尖厉的哨音,看到独行侠般突 隐突灭的黄旋风,真是悲壮又苍凉…… 在我的朋友、养路工沙海的小屋里,喝着墨汁般浓酽又滚烫的茯茶,那 温暖一下融化了我…… 沙海忙碌着给炉子添火,添的不是煤,而是一个奇特的树根。我从未见 过这种东西,它与一般树根不同,呈淡黄色,光滑又丰腴,使人极想触摸。 它的木纹丝丝缕缕,如整齐的钢丝,又如大山的断层皱褶,仿佛沉淀了许多 年的沧桑岁月……墩在地上,它竟发出山石落地一样訇然的沉重声响,我试 着提了提,顿觉脸手都被拉长,联想起钢和铁来。 沙海说:“这家伙就是硬,斧子劈不开,只能用锤子砸断,真是宁折不弯。 3 / 6 烧过后也不成灰,像炭一样敲着当当响。” 我惊愕了半晌,突然喊叫起来:“这是个根雕呀!你看,多像一头刚钻出 水的海狮,正仰头啸叫?” 沙海见我狂喜,就一指院里:“外边多着呢!” 果然,在养路工堆放煤块的矮墙边,挤满了密密匝匝的树根。我很快又 寻到“鸡蛇相搏”“仙鹤”“乌龟”“摔跤的勇士”等象形根雕,这些造型活灵 活现,呼之欲出,简直不需人工修饰加工。一时,我觉得如置身于贮放珍宝 的橱窗,又如在动物园内欣赏珍禽异兽了。 沙海听着我的指点,也咧嘴笑着说:“我们也觉得像这像那,只是说不出 来。” 我问:“这是什么树根?” 他向不远处的戈壁滩一指:“白刺!” 这四周都是广袤的戈壁滩,除了沙土、卵石,能生长的仅是骆驼草、芨 芨草和白刺,而白刺是这里最大的旺族了,走马观花的诗人,曾经写过不少 赞美它顽强生存的诗句,可没有想到,它的埋在沙土里的根竟然是这样美丽 绝伦,令人叫绝呀! 木浮于水,这是常规。可是它们的一小片木屑投于水盆也会重重下沉, 砸得盆底一声脆响。比如磨钢磨铁的砂轮,可以说是无坚不摧,可是用来磨 这树根,竟没有木屑飞溅,只是燃起一股浓烈的青烟,呛得人涕泪并流! 在戈壁滩上,一坨一坨的白刺,在茫茫黄沙之中如浮于浊浪的岛屿。它 惬意地舒展着银白修长的枝条,笑迎春天的到来。到夏天时,它披一身小小 绿叶,结出一串串紫红圆润的小果实,酸甜可口,有“沙漠樱桃”之美称。 受人青睐的“沙棘鲜浆”就是用它制成的。听着不远处的百灵鸟婉啭如滴清 露的歌喉,让人联想是不是用“沙棘鲜浆”润了百灵的歌喉? 沙海选定一棵白刺,用铁锨挖开根部的沙土,掏了很大很深的一个坑, 才看见它裸露的根:曲屈盘旋,丰隆如健美运动员凸起的腱肉。如果挖出来, 肯定又是一个精美绝伦的根雕。 沙海怜惜地用土又把它掩好,解释说:“白刺具有防沙作用,不能乱挖。 工区里那些根是修这条沙漠中的公路时,没办法才挖出的。” 4 / 6 沙漠里一片寂静,望着这坨坨白刺,想着它靠着稀少的雨雪水分滋养, 抵御着狂风和沙暴,年年月月,日日夜夜,终于锁起一个个沙的坟丘。又如 森严壁垒的碉堡,镇守和封锁住这一片肆虐。它摇曳的枝条,似手臂在呼唤 春天,似演奏最美妙的天籁之音,有穿透天穹的强力。而最美的还是它的根, 如铁锚深深扎进沙土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完成最优美的造型。像一匹 倘佯在古道西风里的老马,在漫漫跋涉之中倒下了,它的皮肉可能被兀鹰等 猛禽所食,但是它袒露的铮铮白骨,是怎样震撼你的心灵呵! 哦,戈壁的风骨! (1)作者详细地描写了白刺,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风骨”是什么意思?作者仅仅是赞美白刺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 1 自然段,作者描写戈壁沙漠的悲壮苍凉,是为了展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 2 至第 12 自然段,作者是从哪方面描述白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美的还是它的根,如铁锚深深扎进沙土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完成最优美的造型。”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6 参考答案 一、课内精读 【分析】《伟大的悲剧》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 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而作。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 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 1911 年 12 月 14 日到达南极南纬 90 度的科学实验站;斯科特队于 1912 年 1 月 18 日才到达科 考目的地,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归途中不幸遇难。选文两个自然 段主要描述了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发现阿蒙森队捷足先登时的失望,并决 定为阿蒙森队作证。文章善用细节来展示人物的美好品质,体现了巨大的精 神震撼与独特的审美感受。 【解答】(1)本题是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根据提示, 在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从文中“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 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可以看出“这一事业” 指第一个发现南极点。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斯科特他们到达南极点,完全可以将阿蒙森 他们留下的国旗与信件销毁,然后向世界宣布他们是最先到达的,但他们没 有这么做,这表现了他们具有诚实的高贵品格。 (3)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 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写出对 手的旗子“耀武扬威”,以此来反衬出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失败后万分痛苦的 心情。 (4)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的能力。完成这道题,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 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 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答案: (1)第一个发现南极点。 (2)①是诚实守信的品格,使他接受了这个任务。②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 6 / 6 崇高境界。 (3)渲染了斯科特一行晚一个月到达南极探险失败后极度绝望的心情。 (4)这是斯科特的观点。作者为他们立传本身就说明作者对他们的肯定态度, 而且作者的一处处评论也表明了对他们的肯定态度。 【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有:人物精神品质的提炼,修辞手法的判断,人物 情感的体会,以及句子的理解与作用分析。其中第三题较难,要根据文章内 容及人物精神,分析清楚“伟大”与“悲剧”的含义,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 分析作用。 二、拓展阅读 【分析】略 【解答】(1)托物言志,赞美了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2)“风骨”本义是指人的气概、品格,也指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通 过赞美白刺根来赞美像白刺根一样扎根沙漠、默默奉献的人们。 (3)是为了展现白刺根和养路工生存、生活的环境的艰苦恶劣。 (4)作者主要描述了白刺根的质地坚硬和白刺根造型的美丽。 (5)白刺根在恶劣的环境下以惊人的能力顽强地生存下来,无私地奉献着。 文中的沙海不就是这样吗?他们多年扎根边疆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着,这正 是一种风骨,我们的时代正需要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 【点评】略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