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爱莲说》复习课件(共17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爱莲说》复习课件(共17张PPT)

ID:732459

大小:979.3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1-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环节 一自主复习: 1.文言词语 § 1、可爱者甚蕃 § 2、濯清涟而不妖 § 3、不蔓不枝 § 4、亭亭净植 §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7、 乎众矣 洗涤 美丽而不端庄 长枝蔓 生枝节 亲近而不庄重 少应当 多 立,树立 2.句子翻译 §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当然就很多了。 §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污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媚。 § 2、莲,花之君子者也。 § 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带着知识“开火车” 第二环节 请选择你们组要回答的题组 § C组 莲 角 度 特 点 出淤泥濯清涟 中 通 外 直 不 蔓 不 枝 香 远 益 清 亭亭净植 生长环境 体 态 香 气 整体风度 洁身自好 高洁质朴 行为正直 通达事理 美名远扬 举止端庄 志洁行廉 1、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莲?莲具有怎样的特点? 观感与评价——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 莲——君子 请同学们填写下表。 三. v 2、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 感情? v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 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 势的世态的鄙弃也表明了作者洁身自好的 生活态度。 过关斩将,中考我行 第三环节 3.选择判断题 (1)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骈句散句交错使用,使文音节有长有短,既整 齐划,又参差不齐,节奏鲜明。 B.“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三者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 C.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美 好的姿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 独行、正直不苟的品质。 D.文末,作者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 生态度:不做消极避世的隐士,也不做追名逐利的世 俗之人,要做具有美好品德的君子。 C (2)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在第一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的铺叙,对莲花挺拔 秀丽的芳姿,特别是可敬而不可辱的磊落风范,作了 淋漓尽致的渲染。 B.在第二段中,作者由评花进而对人作出评价,发出 感慨:当今之世趋炎附势的小人比比皆是,和自己志 同道合的人少啊! C.作者以牡丹为陪衬,以菊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 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 理想和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 D.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 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C (3)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从“莲这出淤泥而不染”到“亭亭净植”几句, 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 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总括了莲的品质。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 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C.作者认为莲花是君子,君子具有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美好品德。 D.“菊,花之隐逸者也”,写出了作者对陶渊明 消极避世态度的肯定。 D 1、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讨论明确: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2.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讨论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 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 的人少。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 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2.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作者 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讨论明确: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由此可以看出,写“'菊”'写\“牡丹”'仍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 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课文中的两个“'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 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总结存储: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可能这样说: 学生可能这样说: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 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 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2.课后作业 背诵默写课文。 ②仿写《爱莲说》以“爱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 物言志的方法,点明所爱之物的所托之志。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