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环节
一自主复习:
1.文言词语
§ 1、可爱者甚蕃
§ 2、濯清涟而不妖
§ 3、不蔓不枝
§ 4、亭亭净植
§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7、 乎众矣
洗涤
美丽而不端庄
长枝蔓 生枝节
亲近而不庄重
少应当
多
立,树立
2.句子翻译
§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当然就很多了。
§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污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媚。
§ 2、莲,花之君子者也。
§ 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带着知识“开火车”
第二环节
请选择你们组要回答的题组
§ C组
莲 角 度 特 点
出淤泥濯清涟
中 通 外 直
不 蔓 不 枝
香 远 益 清
亭亭净植
生长环境
体 态
香 气
整体风度
洁身自好 高洁质朴
行为正直 通达事理
美名远扬
举止端庄 志洁行廉
1、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莲?莲具有怎样的特点?
观感与评价——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
莲——君子
请同学们填写下表。
三.
v 2、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
感情?
v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
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
势的世态的鄙弃也表明了作者洁身自好的
生活态度。
过关斩将,中考我行
第三环节
3.选择判断题
(1)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骈句散句交错使用,使文音节有长有短,既整
齐划,又参差不齐,节奏鲜明。
B.“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三者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
C.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美
好的姿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
独行、正直不苟的品质。
D.文末,作者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
生态度:不做消极避世的隐士,也不做追名逐利的世
俗之人,要做具有美好品德的君子。
C
(2)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在第一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的铺叙,对莲花挺拔
秀丽的芳姿,特别是可敬而不可辱的磊落风范,作了
淋漓尽致的渲染。
B.在第二段中,作者由评花进而对人作出评价,发出
感慨:当今之世趋炎附势的小人比比皆是,和自己志
同道合的人少啊!
C.作者以牡丹为陪衬,以菊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
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
理想和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
D.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
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C
(3)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从“莲这出淤泥而不染”到“亭亭净植”几句,
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
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总括了莲的品质。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
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C.作者认为莲花是君子,君子具有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美好品德。
D.“菊,花之隐逸者也”,写出了作者对陶渊明
消极避世态度的肯定。
D
1、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讨论明确: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2.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讨论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
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
的人少。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
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2.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作者
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讨论明确: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由此可以看出,写“'菊”'写\“牡丹”'仍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
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课文中的两个“'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
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总结存储: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可能这样说:
学生可能这样说: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
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
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2.课后作业
背诵默写课文。
②仿写《爱莲说》以“爱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
物言志的方法,点明所爱之物的所托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