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莆田二十五中学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历史”一词的建构实际上包含着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二是记录的历史,三是传播的历史, 四是接受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是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唯一性,二是不可重复性。 “记录的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比如《史记》, 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和回忆可靠吗?当事人的口述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但是,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 也会存在问题。比如记忆本身的多寡、误记、有意掩盖和无意选择等;而且,当事人只是历史事件的部分 经历者,任何当事人都不可能知道历史的全貌,不可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独特 背景、原因,更难为每一位当事人所知晓。这样,当事人的口述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误差。如 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差别会更大。旁观者呢?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吗?有时候 恰恰是当事者清旁观者迷。因为当事者知道事件的真相,知道事件的全过程。旁观者只凭自己的见闻了解 历史事件,而获得见闻的五官常常会欺骗我们。并非所有眼见都是真实,并非所有耳闻都是真实。 史学家书写“记录的历史”,必然要对自己依据的文献进行选择,没有选择的历史记录是不存在的。 这不仅因为历史事件的本身太复杂、太庞杂,历史文献太复杂、太庞杂,没有选择就无法记写,更由于史 学家书写历史的本身必然受到种种制约,这种制约包括政治倾向、价值判断、逻辑鉴别、文艺修养、心理 倾向、个人好恶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记载的详略和褒贬。 我们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看到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司马迁“记录的历史”。“记录的 历史”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差距,至于这个差距有多大,我们已经无从考评了。有时候,“记 录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竟然会截然相反。就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而言,司马迁在《史记·司马 相如列传》中重点记录了司马相如的辞赋,对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一事进行了回护, 只是在个别叙述文字上透露了“真实的历史”的部分原貌。我们只有细心阅读文本,才能发现琴挑文君绝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场周密计划和安排的事件。 “传播的历史”更为复杂。它存在两个极端:一是神话,二是丑化。神话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 偶像化。偶像,包括政治偶像、娱乐偶像、学术偶像等。 宋元明清直至今天,大量的戏剧、小说演绎着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说明此类故事塑造的卓 文君的形象受到了观众和读者的热烈追捧。但是,这些演绎都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 的相关情节,使得相如“琴挑”文君从“历史”演变成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神话也是一种对历史解读的 方法,不过它是一种极端的解读。 为什么这些远离了历史真实的故事能够如此受到追捧?因为现实需要偶像。现实并不完美,现实本身 具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偶像恰恰弥补了现实的不足。比如说现实中的爱情与婚姻存在着太多的不足, 因此人们特别需要有爱情与婚姻的偶像。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作为一对艺术偶像满足了广大百姓对理想爱情 和理想婚姻的向往,尽管这种理想只是一种神话,但是这种神话的本身也是一种现实的诉求。 历史文献往往具有多义性。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也为传播历史带来了神话与丑化的现实可能。特别 是“文君夜奔”的多义性更加丰富:第一,浓烈的自由爱情与自由婚姻;第二,不以贫富论婚姻;第三, 才子与佳人的完美结合;第四,女儿的慧眼与父亲婚恋的冲突等等。事件本身的多义性为“解读的历史” 带来了两种倾向:批判琴挑和神话琴挑。 丑化和神话一样是对“记录的历史”的另类解读。出于某种现实诉求,传播的历史也会出现神话的反 面——丑化。 从“历史”一词建构的四层意义来看,“接受的历史”是“历史”一词的终极意义。历代百姓从《史 记·司马相如列传》了解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婚姻真相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读者是通过小说、戏剧知道 了这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所以,经过数百年的沿习,今天我们如果讲出《史记》中记录的司马相如和 卓文君的婚姻故事,反而会被许许多多的读者和观众看成是有意翻案,刻意颠覆。 (选自《历史建构与文学阐释》,有删节) 1. 下列与“记录的历史”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记录的历史”若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可信的口述与回忆记录下来的,也就是“真实的历史”。 B. 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据此记录的历史与真实历史之间往往有较大差别。 C. 因为历史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和史学家书写历史本身受到的种种制约,史学家记录的历史必然是有所选择 的。 D.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重点记录了司马相如的辞赋,而对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一 事进行了回护,可见其是“记录的历史”,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2. 下列与“传播的历史”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传播的历史存在“神话”和“丑化”两个极端,这两个极端是对“记录的历史”的一种另类解读。 B. 传播的历史中的“神话”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偶像化,偶像能弥补现实的不足,因而受到大众的 追捧。 C. 寄托了人们某种理想的“神话”本身也是一种现实的诉求,而其反面——“丑化”的出现也是出于某种 现实的诉求。 D. 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使历史在传播过程中必然会走向神话和丑化两个极端。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宋元明清直至今天,演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的大量戏剧、小说都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 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 B.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从“历史”演变成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满足了广大百姓对理想爱情和理想婚 姻的向往。 C. 今天的许多读者和观众很难接受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美丽爱情“神话”背后的婚姻真相,因为他们都对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的记载深信不疑。 D. “文君夜奔”本身的多义性为这个故事的解读带来了两种倾向:批判琴挑和神话琴挑。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记录的历史”很难等同于“真实的历史”,“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也会存在问题”故当事人的口 述与回忆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此外还与史学家在选择文献、记载历史时难免受到种种限制有关。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D.“历史在传播过程中必然会走向神话和丑化两个极端”错,原文是“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为传播历史 带来了神化与丑化的现实可能”,并非“必然会走向神话和丑化两个极端”。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因为他们都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的记载深信不疑”错,原文为“历代百姓从《史记·司马相如列 传》了解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婚姻真相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读者是通过小说、戏剧知道了这个美丽的爱 情‘神话’”。 故选 C。 (二)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古渡头 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 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 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哆。”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 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 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 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 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姻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 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 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 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 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 他做佚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 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 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 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 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 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 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 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的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 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 (有删改) 4.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 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 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 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 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 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 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佚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 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 E. 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 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5. 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 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4. AD 5. ①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②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 的气力赚钱;③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 6.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 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 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B.“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分析不当,从文中来看,更多的是“我”为渡夫说出那样 的话而震惊,兵荒马乱,老船夫的话让“我”意识到随时可能面临危险,当然也不排除“我”可能也对老 船夫有所猜忌,但总体而言,选项这么说不合适。要理解这一点一定要明确当时的背景,同时注意上下文 的相关提示,比如后面老船夫告诫“我”:“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该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 少歹人啊”。所以说“我”暗自吃惊的原因并不全是担心他谋财害命。 C.“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错,“渡夫没有 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是由“我”孝顺母亲。且老船夫当时并没有“想告诉我一些 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这样明确的想法,只是在聊天中随机谈起而已。 E.“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错误, 渡夫并没忘记昨夜的事情,“我”看他主要是被“他”洒脱淡定的表情而打动,同时还有对老人的同情和 对老人的感激。 故选 A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分析把握渡夫的“言”,即语言描写,要分析把握渡夫的“行”,即做的事。从文中来看, 老船夫怕“我”遇歹人留“我”在船上住宿,这是他的热情善良和乐于助人; 他对“我”的赞赏,是对“我”孝行的喜爱; 他对“我”诉说自己的遭遇,这是他的坦诚; 从他说自己“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 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可以看出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 第二天从悲伤中走出,是他的坚强、坚韧; 最后的歌词,可以看出他靠自己生活、他自由自的信念以及他的乐观、不向命运低头的特点。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手法及其作用能力。 本题从小说叙述方式方法的角度来命题。解答“怎样叙述故事”的问题一般应从叙述角度(即人称)、叙述 顺序、叙述线索、表达方式等方面回答。在回答“作用”时,可分别作答,也可总体作答。 文中以“我”的见闻写渡夫,这自然是第一个特点,运用第一人称可以增加真实性; 小说主要以“我”和老渡夫对话为主,这是第二个特点; 对话中,主要是老渡夫自述其故事。船夫的自述可以让故事更集中,更利于短篇小说的表达。小说以富有 诗意的情景描写来烘托人物,形成抒情的笔调,这是第三个特点; 渡夫的故事的引入,是由“钱”引起的,这就能形成一种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还有,在渡夫自述过程中,虽然我说的少,但是其间加入的一些情景描写,如“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 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他逐渐地说得悲哀 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 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 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等,使故事不致于太单调,且又给故事增添了一些哀而不伤的美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范雎者,魏人也。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 十斤及牛酒。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 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 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张禄。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王稽知范雎贤, 过载范雎入秦。秦相穰侯①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 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 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 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 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 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秦 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魏使须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 于堂下,置莝②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须贾归, 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 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范雎于 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戹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赵孝成王卒 取魏齐头予秦。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乎。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 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槀请罪。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 而应侯日益以不怿。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①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 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为穰侯;②莝:铡碎的草。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 B. 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 C. 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 D. 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 8. 下列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 社稷,代指江山。社,指谷神;稷,指土神。 C. 五谷指稻、黍、稷、麦、豆。 D.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 130 篇。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雎忍辱负重,坚韧顽强。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意志以奋发。在魏国被魏相魏齐屈打几乎 致死,并不因此而气馁,入秦之后命运有了转机。 B. 范雎机智过人,行事谨慎。须贾告发,魏齐严刑拷打,他假死逃过一劫;去秦国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 怀疑,他藏起来,后来又下车步行,又逃过一劫。 C. 范雎能言善辩,谋深虑远。因此信威于强秦,在国内打击外戚势力,加强王室集权,在国外拓疆开土, 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 D. 范雎睚眦必报,任人唯亲。先后逐穰侯,辱须贾,迫魏齐;在白起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情况下,荐 王稽任大将,后又荐郑安平任河东守,造成恶果。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 (2)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答案】7. A 8. B 9. D 10. (1)一会儿,穰侯果然来到,慰问王稽,又(对王稽)说:“您该不会和诸侯的说客一起来吧?这些 人没有用处,只扰乱国家罢了!” (2)范雎便大摆宴席,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来,与他们坐在堂上,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 掺拌的饲料,又命令两个受过墨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让他像马一样来吃。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为:(范雎)多次责令他道:“给我告诉魏王,赶快把魏齐的脑袋送来!不然的话, 我就要血洗大梁 (魏都城)。” “曰”意思是“说”,为断句标志性词语,其后断开。“急”意思是“赶快”,作“持”的状语,“急持” 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BD 两项; “魏齐头”意思是“魏齐的脑袋”,作“持”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C 项。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社,指谷神;稷,指土神”说法错误,应该为: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故选 B。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 D.“在白起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情况下”错,根据原文“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可以推 测,白起不是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而是因与范雎有隔阂、范雎向秦王进言而被杀。还有“荐王稽任 大将,后又荐郑安平任河东守”错,应该是:荐郑安平任大将,后又荐王稽任河东守。选项把“王稽”与 “郑安平”说颠倒了。 故选 D。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有顷,一会儿。劳,慰问。客,说客。徒,只。乱,扰乱。国,国家。 (2)尽,全,都。使,使臣。坐……于堂下,状语后置,意思是“于堂下坐”。黥徒,受过墨刑的犯人。 马,像马一样。食,名词作动词,吃。 参考译文: 范雎,是魏国人。侍奉魏国的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出使齐国,范雎跟从前去。齐襄王听说范雎 能言善辩,就派人给范雎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须贾大怒,以为范雎把魏国的机密 出卖给齐国,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魏相国魏齐。魏齐叫门人鞭打范雎,打断了他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齿。 范雎装死,门人就用草席包住他,丢在厕所里。宾客们喝醉了酒,轮番在他身上撒尿,故意侮辱他。范雎 最后得以逃出来。后来魏齐后悔了,又派人要把他找回来。魏国人郑安平得知此消息,就带着范雎一起逃 走,躲藏起来,把他的姓名改名为张禄。秦昭王派遣使者王稽到魏国。郑安平就在夜里带着张禄来拜见王 稽。王稽知道范雎是位贤才,载着范雎进入秦国。秦国之相穰侯的车马从西边来。范雎说:“我听说穰侯 独揽秦国大权,他讨厌接纳诸侯的说客。我不如暂时躲在车子里。”一会儿,穰侯果然来到,慰问王稽, 又(对王稽)说:“您该不会和诸侯的说客一起来吧?这些人没有用处,只扰乱国家罢了!”随即告别离 开。范雎说:“我听说穰侯是个智谋之士, 他看出您有所迟疑,刚才怀疑车中有人,却忘记了搜查一下。” 于是范雎就跳下车来奔走。走了十多里,穰侯果然派骑兵回来搜查车子,没(发现有)说客,才作罢。王 稽于是与范雎进了咸阳。秦昭王任命范雎为客卿,谋划军事。最后听从了范雎的谋略,派五大夫绾带兵攻 打魏国,拿下了怀邑。两年后,又夺取了邢丘。范雎一天比一天更加被秦王所亲近,于是趁昭王在闲暇方 便之时进言说:“我在山东时,听说秦国有穰侯,没听说秦国有秦王。既然这样,大权怎能不倾覆,政令 怎能由大王发出呢?我暗自替您担忧,您去世以后,拥有秦国的怕不是您的子孙了。”昭王听了这番话, 大感惊惧,于是把穰侯驱逐出关外,任命范雎为相国。秦昭王把应城封给范雎,封号称应侯。魏王派须贾 出使秦国。须贾去向范雎辞行,范雎便大摆宴席,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来,与他们坐在堂上,让须贾坐 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掺拌的饲料,又命令两个受过墨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让他像马一样来吃。(范 雎)责令他道:“给我告诉魏王,赶快把魏齐的脑袋送来!不然的话,我就要血洗大梁(魏都城)。”须贾 回到魏国,把情况告诉了魏齐。魏齐十分害怕,逃到了赵国。范雎做了秦相国之后,进宫告诉昭王说:“如 果没有王稽的忠诚,就不能把我带进函谷关来;现在我的官位已至相国,但是王稽的官位还只是个谒者, 这不是他带我来秦国的本意啊。”于是昭王召见王稽,封他做河东太守。范雎又举荐郑安平,昭王便任命 郑安平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发家里的财物,用来报答所有那些曾经帮助过他而处境困苦的人。凡是给过他 一顿饭吃的小恩小惠他也必定报答,而瞪过他一眼的小怨小仇他也是必定报复的。秦昭王一定要替范雎报 此仇,赵王最终取下魏齐的头颅送到秦国。五年后,昭王采取应侯的策略,在长平城大败赵军。不久,范 雎和武安君白起有了隔阂,就在昭王面前进谗言,杀了白起。又保荐郑安平,让他率领军队攻打赵国。郑 安平被赵军包围,他带领二万人投了赵国。(对此)应侯跪在草垫上请求惩处治罪。两年后,王稽做河东太 守,却与诸侯勾结,犯法被处死。为此,应侯一天比一天不愉快。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 欧阳修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11.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12.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11.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暮春伤逝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上片叹春日之迟暮,春光不能留驻,引 出个人的伤感。下片通过叙述在长安“买花载酒”想起在家乡桃李,直抒胸臆,强化思乡和思亲之情。 12. 寓情于景,以“绿暗红嫣”暗示春已到头,转眼就将是红衰翠减,流露出了几分伤感之情;对比,将“长 安买花”与“家山桃李”对照、比较,突出对家乡与家人的深情与爱重;直抒胸臆,用“有个人憔悴”直 接表达了春日远去,时光流逝,青春年华不在的伤感之情,“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三句直 接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浓浓思念之情。 【解析】 【分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一年春事都来几?”词人开篇即提出疑问:一年的春光算来能占几分,然后自问自答:“早过了、三之 二。”三分春色,早已过去三分之二,不仅是惜春、恋春,更是伤春。 “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在让人赏心悦目的春景中的人,却是“人憔悴”。这几句好似一 组慢镜头,先是穿过庭院,再掀开帘幕,但见一个憔悴之人。词人因赏花伤春联想到时光流逝红颜憔悴, 因而触动自己的怀人思归之情。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将在长安买花与家乡的山李进行对照,长安买的花比不上家 乡的桃李,直接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和思念之情。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艺术手法的能力。 “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意思是绿的墨绿、红的艳红,还是让人赏心悦目, 更不要说绿杨满庭院、暖风穿帘幕了,但我却独自憔悴。这里用“有个人憔悴”直接表达了自己对春日远 去,时光流逝,青春年华不在的伤感之情。 “绿暗红嫣”写暮春的可心乐事,暗喻春去夏来,转眼之间红衰翠浓,把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在对春末夏初 的景色描写之中,通过眼前红衰翠浓之景来表达自己惜春伤春之情,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是将在长安买花与家乡的桃李进行对照,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 和思念,强化了思乡之情。 “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意思是不怪东风吹我落泪,只是相思难以言说, 梦里终是空虚,只有回乡才是真。“不枉东风吹客泪”意为不要错怪春风吹落了游子眼泪,词人并没有像 一些词人那样责备东风无情,而是直抒胸臆,坦诚地表白自己的心境:“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思乡情 难以传述,欲通过梦还乡而不得,正是这些引发了“客泪”,而了却心事的办法“惟有归来是”。表示此 刻正是归返家乡的好时候,桃李芳华之时,享受团圆美满才能化解心中的孤独和寂寞。直接表达出作者对 家乡的浓浓思念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12 分)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平时求教时恳切和虔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以“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 的情景,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5)《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6)《夜雨寄北》中,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 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余立侍左右 (2). 俯身倾耳以请 (3). 海内存知己 (4). 天涯若比邻 (5). 安得 广厦千万间 (6).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 沉舟侧畔千帆过 (8). 病树前头万木春 (9). 几处 早莺争暖树 (10). 谁家新燕啄春泥 (11). 君问归期未有期 (12). 巴山夜雨涨秋池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倾、涯、厦、庇、俱、畔、莺、啄、涨。 三、语言文字运用。 1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部队对报名参军的有志青年的检查是十分严格的,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选拔军队院校学员更 是 ,除去高考成绩,身体、心理、政治审查也是检查的内容。 (2)到 2008 年,何炅已经担任北京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的辅导员十年,他的工资每月在五千元左右, 远比不上他在电视台做一期节目的收入,对他一年近千万的广告代言收入来讲更是 。 (3)据记者了解,职业网络游戏玩家每个月的收入最多时能有四五千元,而顶级电竞选手年收入可以达到 百万元左右。当然,能够每年赚到上百万元的只是 。 A. 凤毛麟角 九牛一毛 百里挑一 B. 百里挑一 九牛一毛 凤毛麟角 C. 九牛一毛 凤毛麟角 百里挑一 D. 百里挑一 凤毛麟角 九牛一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百里挑一”,形容人才十分出众,侧重“挑”,(1)句“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选拔军队院校学员”中有 “选拔”,适合用“百里挑一”; “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2)句中把“他的工资每月在五千元左右”与“他一 年近千万的广告代言收入”对比,适用“九牛一毛”;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3)句陈述“能够每年赚到上百万元的”顶级电竞选手是“每 个月的收入最多时能有四五千元的职业网络游戏玩家”中稀少而可贵的,适用“凤毛麟角”。 故选 B。 1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不容易译好,它要求翻译人员具有相当高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才能胜任。 B. 中国大量的音乐暴发户不惜自掏腰包也要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献演,是因为金色大厅的权威性,足够蒙骗 不知底细的中国人和音乐新秀。 C.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教材,它对每一个与人精神状况有关的 字的解释,都是合乎情理的。 D. 虽然多家媒体报道了“气功大师王林涉嫌杀害弟子邹勇”的消息,但截至到 7 月 23 日上午,警方尚未 确认邹勇死亡及王林雇凶杀人的最新消息。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结构混乱,“它要求……具有……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与“才能胜任”结构混乱,应删去末尾的“才 能胜任”。 B.不合逻辑,“中国人和音乐新秀”并列不当,“音乐新秀”包含在“中国人”中。 D.重复赘余,“截至”和“到”语义重复,可删去“到”。 故选 C。 16. 把下面一句不好理解的长句改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内容不能删减。 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 【答案】(1)市长发出了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 (2)但警方却接到了严禁执行市长这一指示的禁令。 (3)今天地方法院又推翻了这一禁令。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中长句变短句的能力。 本题,首先要找出句子主干句“地方法院推翻了一条禁令”;再找出禁令的内容,即“严禁警方执行市长 的指示”;然后再找出市长指示的内容,即“市长发出了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 示”。最后将三个分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17.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世上许多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忍的毅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答案】 (1). 离别虽然是人人不愿看到的情景 (2). 但有时却能唤起人们相聚的渴望 (3). 悔虽然是人们不愿得到的感受 (4). 但有时却能指明人们努力的方向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在具体语境中参照例句仿写。 本题要仿写的句式是“……虽然是……,但有时却能……”,只要在这个句式中加入要“一分为二”对待 的相关的对象进行表述即可。如例句中“失败可以激发人们坚忍的毅力”,可以填写“离别”“后悔”“遗 憾”,与之对应的是“唤起人们相聚的渴望”“指明人们努力的方向”“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1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2 个字。 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①________,他将“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 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他不会置身事外, ②______,令人如沐春风;有时还要像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点”, 即收到“ ③____ (诗句) ”的奇效。 【答案】 (1). 教师更应像一个导游 (2). 而是适时出面做精彩解说 (3). 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 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 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 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本题主要在论述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并且要能在学生遇 到困难时做出全面的讲解,最后说达到的效果,联系学过的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蕴含得瑟哲理就可 做出解答。具体而言,第一空主要看上文、前语境“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不应再是”对应的下文应该有“而应该是”或“更应该像”,表达成递进关系;再看后语境“他将‘游客’ 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可见,①处应该照应比喻词或者类比对象“游客”, 将“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的自然是“导游”了,据此可断定第一空的内容:“①教师更 应像一个导游”。 第二空依然使用上述方法,结合上下文推断“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 名时,他不会置身事外”,游客不解或不识,相当于学生学习遇到了难题,教师所做的事情是答疑解惑; 再看下文“令人如沐春风”,整个成语恰好是形容良好的教诲、教育的,可见②处应该填“而是适时出面做精 彩解说”上文的“不会置身事外”对应填句中“而是……”。 第三空,首先结合上下文推断应该填的内容是豁然开朗、迎刃而解,即解决了问题,再结合诗句意思加以 判断,最后一空显而易见。“有时还要像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 ‘点’,即收到“ ③应该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 ”的奇效。 最后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以及表达的是否简洁连贯自然。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 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 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 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 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四。作文(60 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鲤鱼们都想跃过龙门变为龙。可是龙门太高,只能望而兴叹。于是祈求佛祖降低龙门高度。佛祖被感 动,降低了高度,每条鲤鱼都顺利跃过,实现了梦想。但它们很快发现自己没有了做龙的感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为梦想加冕 当马丁•路德振臂高呼“我有一个梦想”之时,这世纪的最强音已然为梦想构筑了辉煌的黄金台。举世 臣服,为梦想加冕;君临天下,万物以追求膜拜之态而得以意气风发。 这便是梦想的本真模样。时间的长河将这与生俱来的高贵打磨得愈发熠熠生光,梦想翩跹而至,携来 不变的真理。 是的,梦想的魅力不在于实现,不在于达成的沾沾自喜,而在于它的高度,从而赐予我们不懈的追求 之毅力与勇气。梦想因追求而拥有了价值,而我们也于这追求中收获了满足与无悔,自信与昂扬。 是否曾因谈及梦想而满面红光,内心雀跃?是否曾因谈及梦想而跃跃欲试,斗志昂扬?是否曾因谈及 梦想而觉得人生精彩,力量无限?我想每个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一个有梦想点缀的人生才能在茫茫无尽 的前行路上收获希望的曙光,才能以更加坚定的姿态高歌向前。 我们无法一帆风顺,我们不能一举成功,因为梦想追求从无坦途。那么,我们是否甘于选择做那将龙 门降低高度后才跃过的鲤鱼?当然不!那是失去做龙的感受与姿态的至愚选择。“少年心事当挐云”,我 们理当从仰望之态,从追求之态,谢绝那感动相助的佛祖,守着“危乎高哉”的梦想,许自己一个初心不 变,便觉得希望与成功永恒在前。 考验着心性,考验着耐力,考验着精神,这场与梦想的追逐之战,因奔跑而精彩纷呈,因追求而脚底 生花,风景自来。与其急于一时,退而求其次地达成某个目标来假称实现了梦想,不如一直追求,一直努 力,耗尽热血和热泪,让整个生命的时光都为我们晴朗透亮。拼搏来的无悔,奋斗来的酣畅淋漓,是立于 险峰的梦想对我们最无私与最慷慨的赠予。 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而 我们,也该有这样的体悟与恒心。勿汲汲于一时的快乐与成功,而要厚积薄发,与我们膜拜的梦想宣战, 享人生挥斥方遒的意气风发。 梦着,想着,追求着。因梦而激情四溢,因梦而未来可期,因追求而酣畅淋漓!仰望的梦想才最美丽, 也只有那样的梦想才映射出我们熠熠闪光的人生。 为梦加冕,方能有与之一战的豪情,方能有为自己加冕的胆略与可能。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则寓言类材料作文,鲤鱼跳龙门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 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 容,在鲤鱼们的祈求之下,佛祖降低了龙门的高度,鲤鱼们虽圆梦了,但没有了做龙的感觉。追因分析, 做龙的感觉就是真实的成功感,为什么鲤鱼们没有了成就感,从客观上看,是佛祖降低龙门,换句话说就 是降低了成功难度和标准;从主观上分析,是鲤鱼自身不肯努力拼搏、全力奋进、勇敢挑战。 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最大的不同就是话题多元化,而话题的多样性取决于对象的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 只要话题在材料涵盖的范围内,都可以写,均符合题意。 从“鲤鱼”方面看,有以下角度:鲤鱼“祈求佛祖降低龙门高度”,说明鲤鱼想投机取巧,渴求走捷径, 可以谈“高远理想”与“自身努力”的关系。鲤鱼最终“没有了做龙的感觉”,说明当目标的门槛降低了, 成功也就贬值了。可以谈“高远目标”与“切实拼搏”的关系,“真正成功”与“汗水付出”的关联,“精 彩过程”与“精彩结果”的关系。 从“佛祖”方面看,在鲤鱼们的祈求下,“被感动,降低了高度”,佛祖这一做法看似人文,实际上违背 了选拔人才的原则,可以谈人才选拔方面的“人情”与“规则”关系。 文体方面,注意要写成议论文。字数不少于 800。 【立意】①成功无捷径(做事不可一蹴而就,或“欲速则不达”); ②实现理想需自身努力; ③没有高标准的梦想,其价值低下; ④拼搏成就精彩; ⑤追求卓越(坚持高标准)才能真正成为龙(取得真正的成功)。 【素材】1. 许多怀揣着“文学梦”的年轻人,提笔作诗希望自己这匹“千里马”遇上伯乐,从而轻轻一跃 从“鲤鱼”变成“龙”。而我们的刊物杂志出版商似乎为了助燃文学热情,在“感动”之下逐渐降低了对 文学作品审查的门槛,于是一个个未经世事的年轻人拥有了“新锐作家”的标签。 2.曾经,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才选拔出了出类拔萃的人才,而如今,这种宁缺毋滥的原则被不断 地弱化,而众多“粗制滥造”的大学也在为大学生价值的不断降低推波助澜。这么说,并非要冒天下之大 不韪,妄图颠覆人们公平地享有受教育权利这一不刊之论,也不是自不量力地要给所有的大学生贴上一个 名不副实的标签。这正如鲤鱼跳龙门一样,每条鱼都可以竭尽所能地尝试,夜以继日地训练,这便是公平。 超凡脱俗者跃过龙门,腾云驾雾,浩荡而去;芸芸众生则笑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平凡而幸福地度过 自己身为鲤鱼的一生,创造出自己的价值,这便是公平。可怕的是,那些本没有能力成为龙,乃至心术不 正者也在万众瞩目的龙的行列中鱼目混珠,乃至兴风作浪。 3.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 矣。或许可以说,龙门之所以令众多鲤鱼身不能至,心向往之,正是因为它没有让所有的鱼“尽出之”, 而是提供了一个合理的选拔标准,让无法成龙的鱼心服口服,而让那些幸运儿更觉苦尽甘来的幸福和价值。 教育事业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大学生的数量,而在于是否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在于是否因材施教,各 安其职。所以,请维护高考这一龙门的尊严,既不要让它成了有才者可望而不可及的遗憾与幻梦,也不要 让它成了人人得而过之,不屑一顾的破门槛。惟有如此,高考方显其“高”,龙门方显其神。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