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语言特点
纸笔有准备
一颗爱学习
的心
课前准备
自我介绍
姓名:XX老师
技能:因材施教,依据问题教学
武器:温柔教学,偶尔严厉(你一直一直不写作业时)
充电方式:听歌、看书、电影....
测一测 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①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可是,最
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
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
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
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与吞食。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境下更是如此:一定
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但是,在2018年1月,
西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猎杀,
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
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因此,鲨鱼就成了海
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
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
禁止捕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特持续了
一百多年。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
长、体宽、眼部和尾鳍大小。结果发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
眼睛尺寸小46%,尾鳍尺寸小40%。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鯊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
的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
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
会及时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
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
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
进一步恶化。因为,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它可以通过清理腐烂的
大型海洋动物尸体,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
⑦由此看来,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称它为海
洋系统的“整容师”一点儿也不为过。
第⑥段中标红词语“清道夫”在文中含义是什么?
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特色的分析能力。解答这类题,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再解释该词语在这个句子中所起的作用,最后说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科学性。分析可知,“清道夫”原指清扫马路的工人,文中用这一词语生动形象地
表现了鲨鱼清扫海洋腐烂大型动物尸体,净化海洋环境的作用。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说明文语言特点
教学目标:
1.能够辨析具体文本中说明语言的特点。
1.1辨别说明文语言两大特点。
1.2 能够准确描述出说明文语言两大特点的答题公式。
1.3 结合不同的文本熟练使用答题公式进行作答。
常考题型
1.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2.某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3.从文段中任选一处,分析其语言特点。
4.分析加点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5.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角度分析句子。
知识卡片
一、准确严密性——最基本的特征和要求
语言标志:
1.表示 的词语:据说、差不多、可能、左右、上下、估计等。
2.表示 :只、只有、之一、仅仅、全、都、唯一等
3.表示 :最、更、很、十分、非常、相当、尤其、稍微、几乎、比较、更加等。
知识卡片
常考词语解释
1.目前:指现在情况下,从时间上修饰限制,以后不是
2.近一个月:从时间上修饰限制,从时间上进行界定
3.在大多数情况下:大部分的时候,在一般情况下,意味着还存在很多别的特殊的状况,
不能一概而论。
4.最好:强调此种方法优于其他方法,是最值得选用的一种
5.似乎:好像,表猜测,起修饰限制作用
6.可能:表示推测、估计
7.大部分:表明数量多,但并非全部,具有限制范围的作用
8.通常:指的是一般情况下,不排除特殊情况
9.几乎:是指在大多数情况下,但并不包括全部
10.真正:的确,确实,强调从根本上
题型一——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1.字词本义
2.字词句中义:在这里准确地说明了××
3.字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知识卡片
题型二——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表态(“不能删去”)。
1.字词的本义,写出了……的意思;
2.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
实际,太绝对了。
3.字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知识卡片
题型三——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表态(不可以)
1.原词的意思,所换词语的意思
2.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实际不符合
3.XX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知识卡片
二、生动形象性——语言风格
1.使用比喻、拟人、引用等 ,可以使文章语言更生动形象
(参考:说明方法——打比方)
2.记叙、描写等 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参考:说明方法——举例子、摹状貌)
3.某写词语:燕子翩然归来、人工智能弯道超车
知识卡片
1.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手法/词义解释
2.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3.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知识卡片
例题讲解 “望梅”能否止渴
詹欢欢
①口渴是人体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一旦体内水分恢复平衡,
这种“保护性”的感觉即随之消失。望梅止渴则是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典故,《世说
新语》中记载曹操告诉饥渴的士兵“前有梅林”,使“士卒闻之,口皆出水”,最终坚持
走到水源处。只是“望梅”真的能止渴吗?
②实际上,“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现象。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改变体液的容
量、浓度会影响“渴”的程度。例如,增加食盐(氯化钠)的摄入量,会增加机体细胞外液
中溶质的浓度,就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溶质具有渗透压,会导致细胞脱水。大脑的某个
部位感觉到这种脱水,人就会产生渴感,而喝水后,体液得到稀释,渴感就消失了。
③另外,人体血量的变化对渴感也有影响。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
渴感。这也是为什么人受伤后,如果失血过多,就会感到口渴,而喝水补充血量,渴感就能
被抑制的原因。
④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大脑又是如何感知渴觉的呢?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科学家们
不能完全解答的问题。
⑤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这个装
置能够对小鼠血液、大脑神经元活动、环境温度以及进食饮水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他
们发现小鼠脑内穹窿下器中存在着一套能预测口渴并调节体液不平衡的神经元群。
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扎卡里·奈德及同事报告称,这些神经元不
仅可以监控血液的变化,还会在进食和饮水时监控来自口腔的信号,这些信号包含摄取
食物与饮水的温度信息等。这些神经元将来自口腔的信息与血液成分信息结合,实时
“预测”正在摄取的食物和饮水将如何影响体液平衡,从而对饮水行为进行调节。
⑦研究者们表示,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吃得太快会让我们感觉口渴,以及冷
饮为何特别解渴等问题。
⑧总而言之,“渴”能告诉人们什么时候需要饮水,需要的水量是多少。如果“渴”
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
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
简要说明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不能删去的原因。
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
分析:“有研究显示”和平时经常在阅读说明文时遇到的“据考证”“据科学家
实验”“据统计”等等短语的作用一样,都能增强后面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使文
章更有权威性,使读者更易接受,同时,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因为“有研究显示”强调“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是有科学根据
的(或交代“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这种说法的来源),增强了说服力,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也体现了科学的精神和思想方法。
应用练习 云南松怕冷的秘密
罗红里
① 既为“岁寒三友”之一,松树当然是不怕冷的了。没想到云南二月的一场尾寒,真
个把好生生上万亩云南松冻得直打抖,枝枯叶败后冷死了。
② 云南人怕冷,难道云南松也怕冷吗?
③ 松树怕冷,自是奇闻。人说云南的松树是云南的好天气宠坏了,这却是天大的冤枉。
④ 俗话说“好汉就怕病来磨”。松树——这树中的伟丈夫正是被一种叫做致冰细菌的
恶魔折磨着呢。你也许不知道,在自然界成千上万的细菌家族中,有两个怕羞的小
兄弟:一个叫丁香假单胞菌,一个叫草生欧文氏菌。它们好像很有修养:干净,爱
绿色,专居留叶面。可是如果你真认为它们是君子国里的良民,那就上当了。
⑤ 人类最好的朋友——水,有一个怪脾气:从4℃开始,越冷越发“胖”,到0℃时就
结冰啦!也许,你没听说过,有低于0℃而不结冰的超冷水吧?我们的水朋友在植物
体内,即使气温降到零下几摄氏度时,它也不结冰而是保持超冷水的姿态,使植物
能持续经受-6℃~-8℃的寒冷而不致冻坏。水是植物的血液,血液涌动着,不会析
出冰晶,生命组织形态正常,松树能怕冷吗?
⑥ 偏偏冰核细菌这两个恶少,有一手被科学家称作催冻致凝基因的真传:当气温急剧下
降,它们会在叶面形成一个特殊的晶核,引起植物体内的超冷水结晶。科学家叫它们
冰晶种子。
⑦ 植物的血液凝固了,这命还能保吗?许多像松树这样的好汉都被这两个病魔缠倒了。
这植物冻害,也直接打击了人类。
⑧ 俗话说“助人如助已”。为了帮助水朋友,科学家们捉住了丁香假单胞菌,对其真传
的基因片段进行脱胎换骨手术,然后再将失去致冻基因的片段重新放回原处,缴了械
的细菌就再也不能致冻了。树木生长季节到了,人们把经过改造的细菌喷射到大片树
林上,它们以全新的面目取而代之,将那些没经过改造的丑恶的同类排挤掉。于是,
致冻菌不致凝了,气血顺畅,云南松不怕冷了。这就是遗传工程在防霜冻灾害上的应
用。
请品味文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①为了帮助水朋友,科学家们捉住了丁香假单胞菌,对其真传的基因片段进行脱胎换骨
手术,然后再将失去致冻基因的片段重新放回原处,缴了械的细菌就再也不能致冻了。
答案:
(1)“缴了械”用拟人的手法、诙谐的语言生动形象说明了丁香假单胞菌的致冻基
因被科学家分离后失去了致冻功能。
DNA硬盘
①DNA是生物的基因信息,可以长久有效地记载生物的各种信息数据和图谱,这已
经不再是神秘的东西了。可是,把人类文明的数据存入“DNA硬盘”,并且保存长达千
年之久,不啻为石破天惊的奇闻。
②最近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一群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发现,所有的人类文明成果数据,
都完全可以写入DNA生物基因信息中,并将其储存千年之久。
③这项研究的动因,源自一个并非杞人忧天的“黑色幽默”。2011年的某天,瑞士
联邦理工学院的教授格瑞斯跟同事们聊天,有人开玩笑说,一旦某一天,人类从地球上
消失了,那全人类几千年来所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成果的资料数据,会不会随着
人类的灭亡而灰飞烟灭?有的人则不以为然,因为服务器、硬盘、闪存、磁盘等很多数
据保存工具,它们不会像人类一样消亡,它们记载这些数据,完全可以留待新新人类去
发掘。
④格瑞斯教授听完大家的笑谈:并没有感觉这只是一个黑色幽默,而是认为这是
一个非常严肃的科学命题。服务器、硬盘、闪存、磁盘等数据保存工具,是可以将数据
保存一段时间,但这些数据保存工具,最终还会像传统的纸质书籍一样降解,无法长久
保存人类数千年的文明。
应用练习
⑤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长久保存这些数据呢?于是,他组织了一个研究团队,
开始研究这个课题。受到生物DNA基因信息图谱的启发,他们把将数据写入生物基因信息
作为主攻方向。
⑥经过研究,他们发现1克DNA理论上携带有455艾字节(Exabyte,EB)的数据。1EB
等于10亿GB,而1000EB等于1ZB。___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成果数据,有了DNA硬盘保存,
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⑦可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格瑞斯和同伴们发现,DNA也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反应,在
室温下也会逐渐降解。针对这个问题,他们又天马行空,异想天开的集思广益,认为如
果把DNA数据硬盘做成化石来保存,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而现今最类似于化石的矿物就
是石英。于是他们将石英做成壳子,这种壳子的结构组成类似于玻璃,与骨骼化石几乎
相同,把DNA样本放在石英做成的壳子中,达到了比较完美的效果。
⑧把人类文明的数据存入DNA硬盘,由头源自幽默,结局石破天惊。瑞士联邦理工
学院格瑞斯教授等科学家,创造了人类文明数据保存与传承的神话。
。
“逐渐”起修饰限制作用,说明DNA在室温下降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下
子就完成的,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课堂总结
说明文语言特点
帮助每一个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