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前指导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历史考前指导

ID:728079

大小:78.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6-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3 年高考历史考前指导 一、应试技巧 (一)、选择题 选择题的灵魂是审题,审题可注意以下方法。 技巧 1 一切从题干出发 以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文科综合 能力 测试卷为例,不难发现,高考题虽然仍门依托教材知识点,但所 要表达的观 点未必与教材一致,这就要求学生在分析题干时切忌想当 然,而是耍研读题 干、材料,一切从题干出发,用题干检验选项,用 选项检验知识点,做到首 尾兼顾。 例证(2012 •全国新课标卷・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刺史以监察地 方, 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耍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 300 万钱的豪 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 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 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 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耍措施 D. 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分析此题依托的是教材的刺史制度,学生很容易想当然地回顾 自己掌握 的刺史知识进行选择,但看了选项就会感到茫然。这就需要 从题干出发来作 出分析。研读题干可知,该题已经明确告知刺史监察 的主要对象是豪强大族。 因此可以大胆选 C。 技巧 2 利用一切有效信息 在高考题中,基本上每一个选择题都是以材料的形式呈现在学生 面前 的,题干给出的材料,都是有用的信息,只有将所有的材料均予 以考虑、分 析、甄别,才能作出正确判断。 例证(2012 金国新课标卷-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 德) 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 于前矣。昔 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 也。大抵以十分 百姓言之,己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 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 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分析 此题讲述了明代后期松江地区的情况,材料屮涉及了官、 农、工 商等各个阶层的变化情况,并对正德前后的情况进行了对比。 因此如果备选 项中只是分析了其中的某一个行业或是某几个行业,而 不是将各个行业进行 分析,那么它必然不是所要选择的答案。该题的 A、D 两项就是犯了这样以偏概全的错误,因此可以将其予以排除。 然后从 题干出发,可知该题主耍阐释的是社会结构的变动而非这种变 动带来的不良 后果。这样就可以最终得岀答案为 B。 技巧 3 核心词就是一切 历史材料浩如烟海,如果你有想穷尽一切材料的想法,那么这绝 对是天 方夜谭。如何去解决这一难题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不熟悉的 材料中寻找熟 悉的字眼,也就是寻找我们常说的核心词、关键词。一 段材料,即使再生涩 难懂,也总会有我们熟悉的个别字、词。而这些 字、词,恰恰就是解题的金 钥匙。掌握了钥匙,锁自然就打开了。 例证(2012 •全国新课标卷•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 农 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 Z 所近,力 Z 所及者而业 焉,以求 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 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 思 分析 此题材料虽然不难,但对于学生来说迷惑性也不小。通读 材料, 貌似讲的是士农工商的事情,但如果被其迷惑,则容易掉进陷 阱。这就需要 学生去找口己熟悉的关键字、词。就该材料而言,学生 最为熟悉的,莫过于 “王阳明”三字,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是 心学的代表人物,由此倾向 于选择 D 选项。加上材料屮的“以求尽其 心”和“四民异业而同道”,更加 可以确信自己的判断是止确的。 技巧 4 放缩法 放缩法是一种有意识地对相关的数字或者式子的取值进行放大 或缩小 的方法。就历史题冃而言,如果遇到题干有时间上的提示,而 我们乂对所给 的吋间不熟悉,就可以采用放缩法将陌生的吋间转换成 我们所熟悉的时间, 然后套用该时间的阶段特征对所给问题进行和应 的解答。历史题耳在放缩时, 多数是将时间放大而不是缩小。 例证(2012 •全国新课标卷• 31) 1920 年 12 月,毛泽东在致朋 友的 信屮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 不通了的一 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 的方法。”这表明 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 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 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 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 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 Z 有效的方法 分析此题所给的时间为 1920 年,属于学生不熟悉的时间。比 较而言, 学生更为熟悉的是 1919 年(五四运动)和 1921 年(中国共产 党成立),因 此果断采用放缩法将时间进行放大处理。将时间转换为 1921 年之后,再对备 选项进行逐一甄别。A 项类似于走口己的道路, 这是大革命失败之后(1927 年)的事情,由此排除 A; B 项符合 1921 年的状况,但题干本身是 1920 年, 故排除 B。D 项讲改良,这符合 1898 年的时间特征,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改 良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 通,由此排除 D。 (一)、非选择题 材料题的灵魂是材料,“三三三四”破解材料分析题 材料要“三读”:第一遍“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大意,明确主题; 笫二遍“细读”,结合材料的出处,完整准确地掌握材料 的内涵,以界定考 查的时空阶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识点;第三遍“精 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 地阅读材料,提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可在 和关文字下作标注,并理清材料 Z 间的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 联系。 要点要“三找”:“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二头”, 材 料的中心论点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二找” 材料的层 次和要点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材料 分层一般以句 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 联教材,列提纲, 材料涉及的要点一个也不要丢;“三找”关联点, 即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的 关联点、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联点和材料与 教材之间的关联点。 组织答案要“三界定”:一要界定好设问的限定语、中心语、提 示语等, 不要漏掉问题(如“是否”“变化”“有无”等);二要界定 好材料、设问 和教材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而选取相关知识作答;三要 界定好答案的來源, 设问一般有四种限制情况,即“根据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根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和没有对 答题依据作出明确规定,在阅读设 问时,应注意有什么限制性条件, 在审题时最好把限制条件用笔画上记号, 以防答题时出现遗漏。 答题书写要“四注意”。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二要语 句通顺、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段落化,一问一 段,直观简明; 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问题和要点应 标上序号。四要注意观 点是否正确,论点与材料是否一致,多采用教 材中出现的规律性、结论性语 句,使要点“少而全” “多而不杂”, 力争齐全少失分。 二、平常考试暴露的问题及解决 (一)暴露的问题 1、时间安排不合理,答不完题 很多考生在答文综卷子时,吋间都不够用。这当然有基础、能力 方面的 原因,但也有学科时间安排不合理的因素,前面部分阐述过长, 结杲到答历 史题部分就没有时间了。 2、基础知识薄弱,概括能力差。 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是历史高考永恒的主题,记忆是理解的基础, 没有对 基本知识的记忆,理解就成为无水之源,因而要加强对重点和 主干知识的记 忆才能形成高度概括。 3、审题不准,视角单一。 在考试当中,学生由于马虎、或者对题干语言理解错误等原因失 分现象 比较多,对问题考虑不全面,答题角度过于单一,尤其表现在 近两年在历史 高考中所采用的分层评价法评分的试题上,失分现象尤 为严重。 4、表述欠佳,语言不规范。 许多分学生不会使用学科语言答题,答题语言过于口语化;还有 的同学 语言过于概括,违背历史学科答题语言具体化的要求。在考试 中用其他学科 语言答本学科试题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在语言方面还有 一种现象比较普遍, 就是答题语言与试题情境脱节,机械照搬教材知 识,忽略试题创设的新情境。 5、解读材料困难,答题有障碍。 历史试题是以大量的文字或其他形式的材料为载体的,学生对试 题材料 解读水平和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直接影响学生作答。在考试 中,学生因对 材料的理解不充分、不深刻,不准确,也就是读不懂或 读不透试题材料,尤 其是文言文材料,由此导致失分现象失分普遍。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言文材 料试题的得分率取决于学生多大程度上能 读懂材料,因而最后阶段同学们应 加强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解决的方法 历史试题分为基础题、一般难度题和较难题,建议做基础题不丢 分,做 难题不得零分,能答出一点就写上去一点。答题时要安排好框 架,分小点、 分序号,根据设问来答题。 1. 如何分配时间 应合理分配时间,把握答题节奏,稳扎稳打。做选择题,一般来 说,一 个选择题用时 1 分钟左右,一道非选择题,一般用 15 分钟左 右,所写的答 案要点与分值基本相当吋,就要停下,做下一个题目,等做完后面的题目后, 若有时间再补充答案要点。 2. 如何面对难题 对于确实很难的题,不要轻易放弃,特别是非选择题,应尽可能 写上几 点,要么把与题目相关的书本知识和时政知识写一点,要么把 题冃材料抄一 些,或者把题冃材料“翻译”、整理成学科语言,因为 现在试题的特点都是 情景题,答案都来自对试题隐含信息的获取和解 读。 3. 如何对待修改 选择题做完后进行检查和修改吋,总觉得原來有的答案有问题, 于是就 进行修改,结果往往是改对的少,得不偿失。建议先入为主, 别轻易改动, 因为开始做题时,思路清晰,思维活跃,考试的后期, 人脑开始疲劳了,思 维也没有先前那样深刻、清晰了。其次,写在试 卷上的文字不要轻易划掉, 因为高考批卷工作是“错误里面找正确”, 一般不倒扣分。 三、对今年高考历史试题命题趋势的预测 1、2013 年的历史学科《考试大纲》没有变化,说明今年高考历 史学科 命题将继续保持稳定。考试试卷结构及其突出主干知识的总体 命题思路仍将 保持不变,强化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和依据史料及所学 知识重新构建知识体 系的能力也将保持不变。 2、侧重复习必修教材。 (1) 必修一要重视:制度创新、民主法制建设、多极化趋势等 (如古 代中央集权制度特点、雅典民主政治特点、英法美代议制民主 制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造成冲击、中苏关系等)。 (2) 必修二要重视:把握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商品 经济中 的货币经济、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其对中国思想和政治近代 化的影响、工 业革命、探索有屮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战后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等。 (3) 必修三要:重视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变中儒家思想、西方人 文精神、 中国思想近代化、三民主义等。 3、2013 年备考热点预测 (1) 海洋问题:涉及近代中国的海防与塞防之争;陆地文明与海 洋文明; 学会用现今的思路分析古代的、近代的海洋问题。 (2) 城镇化问题:关注历史上与“城镇化”相关的问题,如各国 的对内 改革;近代历史上各国的土地政策如法国、美国、英国的土地 问题;农村的 集约化经营及土地流转等问题。 (3) “中国梦 3 理解梦的涵义,从中国人尊严的复兴、国际地位 的复兴 和国家的强盛等方面整理出相关史实;寻找历史的依据,如与 历史上的“美 国梦”——独立运动、启蒙蓝图梦相关联;也可以从文 明的形态、历史的多 样性来挖掘中国梦的尊严问题。 (4) 与“撒切尔夫人”相关的内容,如世界史中的“自由主义经 济”; 中国史中的“香港问题”。 (5) 与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相关的内容,如与法国大革 命相关 的内容。 四、考生应如何高效利用剩下的短暂时间 总的耍求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夯实的基础知识、规律性的学习 方法、 止确的学科思维、准确的学科语言、一定的应试技巧。 1、每天做 12 道选择题保持“手感”,提高做题的准确性和快捷 性。 材料题没时间做,耍保持浏览重点题的设问,通过看材料题能提 高悟性和耐 性,以及做题的规范性。这一阶段要有相当量的题训练邙艮 吋训练),找感 觉,没有这个感觉,真正答题会生,思路也不熟。 2、知识重组,深化理解。针对新高考的特点,我认为最后阶段 的复习 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更应侧重对知识的重组。新课改 后的历史学科 高考具有史观新,视角新的新特点。基于此,在最后阶 段的复习中,应该从 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史观对知识进行再认识, 构建不同的知识网络,对已 有知识进行重组。 3、回归错题、温故知新。现在不提倡花大量时间做题,一是时 间不允 许,再说很多题是类似的。把以前做错的题再过一遍,避免再 犯同样错误。

资料: 619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