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ID:727924

大小:513.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6-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 1 - 页 共 6 页 麻城博达学校 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 二 历 史 试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下列选项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实行郡县制 B.废丞相、设内阁 C.实行宗法制 D.设军机处 2.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丞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专制之 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废丞相造成了皇权不断强化 B.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C.明朝以前的政府采取集体决策方式 D.明清两代都形成了专制集权的社会 3.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让弟弟取得贫瘠的土 地。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故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所依 据的标准最早是何时产生的? A.春秋战国 B.两汉 C.魏晋 D.隋唐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汉有 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 亦以明矣。”柳宗元这段话实际否定的是 A.西周时期形成的分封制 B.秦朝建立的郡县制 C.统一货币的制度 D.西汉郡国并行制 5.义和团运动期间,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处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 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 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 非无取(可取)。”下列最能说明该材料中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的是 A.列强侵略是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B.义和团的斗争方式不当 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D.材料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6.冯子超在《中国抗战史》中这样评价某战役的胜利:“顶多不过是使日本占领徐州作为征服中国的初 步计划受到一个重大的打击、延缓一些时候罢了。”作者的观点是 A.中国人的抵抗毫无作用 B.台儿庄战役不能改变会战全局 C.平型关大捷的意义有限 D.作者是亲日的汉奸 7.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认为:“从 1860 年开始的 40 年是中国革命明显的孕育时期”这说明这 一时期对革命有着重要正面推动的因素已经出现,这些因素是: ①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逐步发展 ②社会思想上受到了一次启蒙 ③清政府腐败统治下阶级矛盾的加深 ④外国侵略不断加重下民族矛盾的激化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8.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 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9.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历史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 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管中国人的事”。该观点的依据是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革命使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C.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D.革命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10.二百年来,天安门直接见证了: ①古代专制帝王的倒台;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 - 2 - 页 共 6 页 ③中华民国政府的倒台;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 9 月 23 日至 10 月 5 日在北 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将 1840 年到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 80 多年的历史,通过《惊梦》《山河祭》 《辛亥童谣》《曙色》4 个节目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反映了民族觉醒的痛苦与艰难。下列能反映“惊梦” “山河祭”“曙色”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五四运动 C.《南京条约》、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中共成立 12.2010 年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显示了 21 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一百多年前,中英两国谈判,英国选择了上海为通商口岸,在以后的若干年中,英国可以在上海获得的特 殊条款有 ①关税协商 ②割让土地 ③自由贸易 ④开设工厂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1949 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 不动地退回。这表明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 C.新中国不承认旧中国建立的外交关系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14.2009 年 10 月 1 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首都各界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联合 晚会。60 年前的 10 月 1 日标志着中国 A.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B.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与支持 D.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全面胜利 15.胡锦涛总书记在 2008 年底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大会上,说了一句北方方言“不折腾”,引来与会官 员会心一笑,但如何将这三个字翻译成英文却让海内外媒体伤透了脑筋。下列在中国现代史上出现过的违 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规律的“大折腾”的事件是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 D.“文化大革命” 16.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要求。为早日解决 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全国人大常委会此 举的背景主要是 A. 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必然结果 B. “一个中国”的原 则 获 得 两 岸 认可 C. 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D. 运用“一国两制” 构 想 推 进 祖 国统一 17.下图是一张拍摄于 1977 年北京、后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珍 贵图片《上访 者》。该照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包括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群众的物质生活贫困 ②“文革”结束后农民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 ③农民依然保有传统“告御状”的行为 ④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流动人口增多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18.一份美国文件记载:“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 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我们确实需要解 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联合国接纳 中国人的抨击。”这一记载反映的是 A.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美国进退两难 B.“二战”结束时期,美国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安排上的考虑 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第 - 3 - 页 共 6 页 D.在联合国接纳中国的问题上,美国希望“双代表”制能实现 19.2009 年 11 月 16 日,“侬好”,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句美国版“上海话”,作为开场白与数百名上海大学 生开始了对话。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这句美国版“上海话”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上海在中美关系中的开创 性地位,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中美关系开始正式建交 B.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上海浦东的积极开发、开放 20.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最早建立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题,满分 60 分。 21.(14 分)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一大特征,如何选官既关系到最高统治者意志的贯彻, 又关系到天下的平稳与朝廷的安危。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范晔论曰:“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中兴以後,复 增淳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淳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绝望、不满意)难 裁。自是窃名伪服,浸(逐渐)以流竞(流于形式),权门贵仕,请谒繁兴。……”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一) 材料二:魏文帝时……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取本处人在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 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及法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下品无高门, 上品无寒士。”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一) 材料三: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於有 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 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其应诏而举者多则二千人,少不减千人,所收百才有一。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二) 材料四:把仕途向庶人开放,决不是基于什么平等或民主的观念,到了唐代那个历史阶段,要完成集 权的专制官僚统治,是不能采取一种比较少有融通性的官人方法的。……科举限制愈严,竞争愈烈,而其 对思想统制,亦愈易就范,对上级官僚,亦愈易卑躬屈节表示忠诚。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第九篇 (1)指出材料一、二、三中,中央政府分别采用的是什么方式选拔人才?(3 分) (2)为什么材料四中说:“到了唐代那个历史阶段,要完成集权的专制官僚统治,是不能采取一种比 较少有融通性的官人方法的”请依据材料一、二中的资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 分) (3)历来人们对科举制褒贬不一,依据材料三、四和相关知识,你的看法如何?对其作一个客观的 评价。(5 分) 第 - 4 - 页 共 6 页 22、(12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于财利,固未尝学,然窃观前世治财之大略矣。盖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 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也……诚能理财以其道,而通其变, 臣虽愚,固知增吏禄不足以伤经费也。 ——《王安石全集》卷三十九 材料二 惟是苛政之兴,众论不许,而主张之者,理不胜而求赢于势,急引与己同者以为援,群小乃 起而应之……于是泛滥波腾,以导谀宣淫,蛊其君以毒天下。而善类壹空,莫之能挽。民乃益怨,衅乃倏 生,败亡沓至而不可御。 ——王夫之《宋论》卷六 材料三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 者,在泰西则有克林(伦)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注:指王安石)。 ——梁启超《王安石传》 (1) 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解决财政危机的主要观点。(2 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有何不同?分析出现不同评价的原因。 (6 分) (3)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4 分) 23、阅读下列材料(12 分)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 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1898 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 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 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 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 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一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 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 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一一 1923 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括》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2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 第 - 5 - 页 共 6 页 是什么?指出“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局限性,并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4 分) (3)材料三中梁启超发出“惭愧无比”的感叹,与同一时期的日本相比较,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 主要原因。(4 分) (4)针对上述改革的成败,你认为改革的成功需要哪些因素?(2 分) 24(10 分)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政治精英们为了本国的富强和发展,使本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做出了重大贡献。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材料二 问题: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1 分)概述唐太宗在和谐民族关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3 分) (2)材料二体现了康熙时期面临的哪两方面的矛盾? (2 分)解决这些矛盾体现了康熙帝在哪两个方面的 功绩?(2 分) 第 - 6 - 页 共 6 页 (2) 唐太宗、康熙帝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措施对今天有何借鉴意义?(2 分) 25、(12 分)20 世纪前 20 年的亚洲,出现了两位重要人物分别影响了亚洲两个大国的历史。一位是中国 的孙中山,另一位是印度的甘地。 请回答 (1)孙中山和甘地都要实现民族独立的理想,但是他们选择的道路不同,请结合相关背景,指出各 自的道路,并说明不同的原因主要有哪些?(6 分) (2)除了关心民族独立,孙中山与甘地还关心民生问题,请说明三民主义和甘地主义对各自国家民 生问题的主要看法,并概括说明其实践的结果及其主要原因。(4 分) (3)结合你对这两位伟人的认识,说明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具有的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2 分) 第 - 7 - 页 共 6 页 江苏省 2009—201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2010.7 一.选择题: 1~5 AAADC 6~10 BCDBD 11~15 BDCAC 16~20 ABDCC 二.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回答词提前并条理化,切入点找准并序号化) 21:(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或九品官人制)、科举制。(3 分) (2)察举制逐步流于形式,被权贵把持,不能为朝廷选拔人才(2 分);九品中正制也不能辨其贤愚, 高官全被世族大家垄断操控。(2 分)因此,要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位的局面,就需采用科举考试之法选用 人才(2 分)。 (3)判断:科举制在隋唐、两宋时基本上能起到积极作用,但在明清以后消极作用为主(1 分);积 极作用:为朝廷选拔了优秀人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政治的长期稳定发展(2 分);消极作用: 明清以后八股取士,扼杀了人才的创新精神,科举培养的唯上是从的奴才,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社会 的进步。(2 分) 22.(1)观点:正确理财;吏禄增加不会导致经费紧张。(2 分) (2)不同:材料二认为王安石变法重用小人,导致民怨沸腾,国家败亡。材料三认为王安石是杰出的完 人。(4 分)原因:王夫之否定王安石变法,是因为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梁启超肯定王 安石变法,是为宣传维新变法制造舆论。(2 分) (3)坚持三个标准: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符合人民愿望;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4 分) 23(1)特点:有选择的向西方各国学习。(2 分) (2)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建立新军队,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 备军。(2 分,任答两点给 2 分)(2 分)局限性:保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1 分)举例:发动甲午中日 战争(或 20 世纪 30 年代发动侵华战争)。(1 分) (3)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同时,对外侵略扩张,增强了实力。 (2 分)中国没有改变封建制度,同时,不断遭受外国侵略,民族危机深重。(2 分)。 (4)因素:顺应时代潮流,改革需有坚强的领导核心;领导者的远见卓识;先进的思想指导。(任答两 点,给 2 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4、(1)开明的民族政策;(1 分)设置机构管辖突厥,任用当地贵族为首领;册封少数民族首领;与吐蕃和 亲。(任两点,2 分) (2)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矛盾;中华民族与欧洲殖民者的矛盾。(2 分)巩固统一国家,维护 国家主权。(2 分) (3)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依法打击民族 分裂活动;坚决反对国际反华势力分裂中国领土的图谋。(任两点,2 分。学生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 理,即可酌情给分。) 25、:(1)孙中山用资产阶级革命来建立民主共和国,甘地则采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来实现(2 分),各自 国情不同,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其专制统治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激烈;(2 分);印度与英国殖民统 治矛盾尖锐,但印度是一个宗教传统浓厚的国家(2 分)。 (2)民生主义要求平均地权,解决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1 分),甘地推广手摇纺车运动、食盐运动 摆脱殖民经济(1 分),由于民族独立的任务未完成,他们的实践都失败了(2 分)。 (3)爱国进取、意志坚强、身体力行、善于学习、心胸宽广、甘愿牺牲(言之有理即可,有一点给 1 分,4 分为止)。

资料: 619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