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学案第五单元第一课时鸽巢问题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学案第五单元第一课时鸽巢问题人教版

ID:723993

大小:18.8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6-1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351”课改集体备课教案 学 段 : 高 段 学 科 : 数 学 ( 六 )年级下册 课题 第一课时 鸽巢问题(1) 主备人 授课教师 备课组成员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 68-69 页例 1、例 2 二次备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最简单的“鸽巢问题”及“鸽巢问题”的一般形式。 2、引导学生采用操作的方法进行枚举或假设法,探究“鸽巢 问题”,通过分析和推理,理解并掌握这一类“鸽巢问题”的一 般规律。 过程与方法: 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推理过程,了解“鸽巢原理”,体会 比较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 识,培养数学模型思想。 教学重点、 难点 1. 重点: 理解“鸽巢问题”的一般化模型推理过程。 2. 难点:理解”鸽巢问题”的一般规律。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讲解法 学法:合作交流,练习体验。 教法准备 多媒体课件、班班通 (一语) 口语训练 第一课时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组织学生做“抢椅子”游戏( 请 3 位同学上来,摆开 2 条椅子),并宣布游戏规则。 师:象这样的现象中隐藏着什么数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 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鸽巢问题”的一般规律。 三、自主学习 (一)课前检测----解决问题,初识模型 (1)把 4 枝铅笔放进 3 个笔筒中,可以怎么放?有几种情况? 学生思考各种放法。 (2)与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 汇报交流情况。 学生口答说明,教师利用实物木棒或课件演示。 第一种放法: 第二种放法: 第三种放法: 第四种放法: (二)提出质疑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 2 枝铅笔。为什么? 经过简单交流,学生不难描述其中的原理:如果每个笔筒只 放 1 枝铅笔,最多放 3 枝,剩下 1 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笔筒, 所以至少有 2 枝铅笔放进同一个笔筒。 四、合作学习 1、生生互助,感知模型 (一)教学例 1(课件出示例题 1 情境图) 思考问题:把 4 支铅笔放进 3 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 1 个笔筒里至少有 2 支铅笔。为什么呢?“总有”和“至少”是 什么意思? (1)操作发现规律:通过把 4 支铅笔放进 3 个笔筒中,可以 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有 1 鸽笔筒里至少有 2 支铅笔。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总有”和“至少”是指把 4 支铅 笔放进 3 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一定有 1 个笔筒里的铅笔数大 于或等于 2 支。 (3)探究证明。 方法一:用“枚举法”证明。 方法二:用“分解法”证明。 把 4 分解成 3 个数。 由图可知,把 4 分解成 3 个数,与枚举法相似,也有 4 中情 况,每一种情况分得的 3 个数中,至少有 1 个数是不小于 2 的数。 方法三:用“假设法”证明。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证明都可以发现:把 4 只铅笔放进 3 个笔 筒中,无论怎么放,总有 1 个笔筒里至少放进 2 只铅笔。 (4)认识“鸽巢问题” 像上面的问题就是“鸽巢问题”,也叫“抽屉问题”。在这 里,4 支铅笔是要分放的物体,就相当于 4 只“鸽子”,“3 个 笔筒”就相当于 3 个“鸽巢”或“抽屉”,把此问题用“鸽巢问 题”的语言描述就是把 4 只鸽子放进 3 个笼子,总有 1 个笼子里 至少有 2 只鸽子。 这里的“总有”指的是“一定有”或“肯定有”的意思;而 “至少”指的是最少,即在所有方法中,放的鸽子最多的那个“笼 子”里鸽子“最少”的个数。 如果放的铅笔数比笔筒的数量多 2,那么总有 1 个笔筒至少 放 2 支铅笔;如果放的铅笔比笔筒的数量多 3,那么总有 1 个笔 筒里至少放 2 只铅笔…… 小结:只要放的铅笔数比笔筒的数量多,就总有 1 个笔筒里 至少放 2 支铅笔。 (5)归纳总结: 鸽巢原理(一):如果把 m 个物体任意放进 n 个抽屉里(m>n, 且 n 是非零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放进了 2 个物体。 2、师生合作,理解模型 (一)教学例 2(课件出示例题 2 情境图) 思考问题: (1)把 7 本书放进 3 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 1 个抽屉 里至少有 3 本书。为什么呢? (2)如果有 8 本书会怎样呢?10 本书呢? 学生通过“探究证明→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证明。 方法一:用数的分解法证明。 把 7 分解成 3 个数的和。把 7 本书放进 3 个抽屉里,共有如 下 8 种情况: 由图可知,每种情况分得的 3 个数中,至少有 1 个数不小于 3,也就是每种分法中最多那个数最小是 3,即总有 1 个抽屉至少放进 3 本书。 方法二:用假设法证明。 把 7 本书平均分成 3 份,7÷3=2(本)......1(本),若每 个抽屉放 2 本,则还剩 1 本。如果把剩下的这 1 本书放进任意 1 个抽屉中,那么这个抽屉里就有 3 本书。 (三)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发现:7 本书放进 3 个抽屉中,不 管怎么放,总有 1 个抽屉里至少放进 3 本书。 (四)学生通过“假设分析法→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来解 决问题二。 (1)用假设法分析。 8÷3=2(本)......2(本),剩下 2 本,分别放进其中 2 个抽屉中,使其中 2 个抽屉都变成 3 本,因此把 8 本书放进 3 个 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 1 个抽屉里至少放进 3 本书。 10÷3=3(本)......1(本),把 10 本书放进 3 个抽屉中, 不管怎么放,总有 1 个抽屉里至少放进 4 本书。 3、交流提升 归纳总结: 综合上面两种情况,要把 a 本书放进 3 个抽屉里,如果 a ÷3=b(本)......1(本)或 a÷3=b(本)......2(本),那么 一定有 1 个抽屉里至少放进(b+1)本书。 鸽巢原理(二):如果把多于 kn 个的物体任意分别放进 n 个 空抽屉(k 是正整数,n 是非 0 的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 中至少放进了(k+1)个物体。 五、达标检测 完成教材第 68-69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问题,集体交流、纠正。 六、总结反馈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七、作业布置: 做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鸽巢问题 (4,00)(0,1,3)(2,2,0)(2,1,1) 只要放进的铅笔数比笔筒的数量多 1,无论怎么放,总有 1 个笔筒里至少放进 2 只铅笔。 7÷3=2......1 2+1=3 如果把 kn 个的物体任意分别放进 n 个空抽屉(k 是正整数, n 是非 0 的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进了(k+1) 个物体。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集体备课组长签字: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