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学案-5.3用计算器计算▏沪教版(2)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三年级下册数学学案-5.3用计算器计算▏沪教版(2)

ID:723559

大小:41.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6-1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题 使用计算器计算 主备者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器的常用功能键,会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运算。 2、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究较复杂的两步运算,并 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丰富学 生的数感。 4、让学生体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 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会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运算。 教学难点 认识计算器的功能键 M+和 MR 的作用。 德育渗透 争当一个节约的好孩子,为创建和谐节约型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学准备 课件、板书,学生每人一个计算器 教 与 学 设 计 说 明 “知识经济时代,人不能沦为工具的奴隶”已成为人类的共识。计 算器教学只是一个载体,它应该承载着益智、辅德和育美的功能。本课 中,安排了“赛一赛”“应用”和“挑战极限”等几个教学环节,每个 环节都在全力彰显上述理念。 本课围绕我们备课组进行实施的课题——《好习惯促进学习效能的 研究》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各活动的要求 和规则进行一字一句的斟酌,力求让学生明确活动步骤和目标,从而培 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另外,教学中,结合又一课题——“摘星评价制度在数学课堂中的 实施”,设计开展形势多样的摘星评价,力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与学过程设计 一、 揭示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我国计算工具的历史发展过程,谁来说说现在被普遍运用的是 哪种计算工具?(计算器)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出示课题) 谁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认识了哪些键?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器上主要键的名称及功能。) 【引出课题,盘活课堂、预留悬念】 二、 初试本领。 师:都会使用计算器计算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 出示:2587+9604 (学生计算后交流按键过程) 课件逐一出示:2 5 8 7 + 9 6 0 4 = 2、 出示:80738—31927 师:再来一题比一比。先说说你首先会按什么?为什么? (学生再尝试,交流时讨论:结果错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3、刚才是两道加减法的一步计算式题,不知道乘除法大家熟练吗? 用计算器计算书本 P52 题 5 第一列。 (全班齐读比赛规则:1、同桌合作,一人按键,一人记录,完成后起立。 2、全对且最快的一组可获得最佳默契星。) (由学生自己读题目要求,一可以调动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思想;二可以明确比赛规则, 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 【尝试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计算,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方法,初步体会应根据计算的 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式】 三、再显身手 1、师:看来,大家对计算器的使用真的比较熟练。想不想“再显身手”?请看这组题: (1) 33086+29867+30421= (2) 76×48×19= (3) 438 × 15 - 1 274 (4) 2940 ÷ 28 + 763 提问:这四题和前面的题相比,有什么不一样?会做吗?请试一试。 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四大组各领一题) 2、6789-112×53 (1)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2)交流方法 (3)我们能不能使用功能键,让计算器自己记下这个积,使计算方便呢? 老师操作,学生仔细观察: [112] → [×] → [ 53] → [ M+ ]→ [ 6789] → [ —] → [ MR] → [ =] 师:我多按了哪些键?你能在计算器上计算自己试试看吗 ? (4)小组合作,边实践、边讨论: (小组讨论,一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二可以养成他们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通 过他人的回答来启发自己的思维,三是说一说、做一做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按了 M+和 MR 后屏幕上发生了什么变化?M+、MR 有什么作用呢? (5)小结:M+是累加键,具有储存的功能;MR 是存储数呼出键,具有呼出的功能。 3、独立尝试用功能键计算:25 120 ÷ (449 - 289) 友情提示:(请在做完一题后,用 MC 清除屏幕)。(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4、师:掌握了这么多关于计算器的使用知识。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男女生大比拼,看看下 面的这些练习谁做得最快?请全体男同学用口算或笔算不能用计算器;女同学必须用计算 器来计算。准备――开始! 课件演示: 第一组: 17+83= 62-12= 1000×5= 第二组: 7865+3497= 835×23= 1305÷45= (比赛结果:第一组比赛男生胜,第二组比赛女生胜。) 师:从这次比赛,你有什么感想?想说点什么? (学生发言,师生共同揭示计算快的规律:第一组口算快;而第二组数据大,用计算 器操作更快。让学生明白: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浪费 时间,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又快又准。) 师小结: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 来计算,要把它用到实处。 【这是本节课知识层面的教学,解决用计算器进行混合运算的方法,旨在完善学生 的认知结构。】 四、 一展风采 谈话:让我们尽情享受科学带来的快乐吧!请拿起计算器,一展自己的风采! 谈话:请看问题 1——有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 ① 每天大约滴水 15 千克,照这样计算,一年(按 365 天计算)要浪费( )千克的水。 ② 把这些水装入饮水桶,若每桶装 25 千克,大约可装( )桶。 ③ 如果一个家庭每天需要 3 桶水,这些水可够( )个家庭用一天。 学生独立完成后,核对答案。 提问:解决了上面的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谈话:再来看问题 2——有一天,小明在用计算器计算“490 × 16”时,发现计算器 的键“4”坏了,聪明的小明灵机一动,很快还是用这个计算器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了,你 知道他是怎样算的吗?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组织交流,并选择其中一种方法用计算器验证。 【以生活问题为依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计算器的使用,沟通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的数学意识。】 五、 挑战极限 谈话:同学们的表现很出色,真的让老师领略了大家的风采,想挑战计算器的极限吗? 计算: 12÷3=4 1122÷33=34 111222÷333=334 11112222÷3333=3334 11…1122…22÷33…33=? 100 个 100 个 100 个 提问:有问题吗?有什么问题?(计算器的数位不够了) 追问:谁能帮大家解决这个问题? 谈话:我们来向书本请教,先完成课本第 101 页“想想做做”的第 4 题,做了这道题, 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引导学生渐次观察,直至发现其中的规律。 小结:做了这道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计算器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计算问 题,解决问题更多的要依靠人的智慧) 六、小结 师:看来,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工具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培根说过:“人的智 慧才是天下最伟大的力量!”(投影出示) (力求让学生在认知不平衡的矛盾状态中,引发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通过自己 的探索达成新的认知平衡。) 作 业 设 计 板 书 设 计 教学 反思 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根据学生实际,适时调整教材,把教材重新设计和整合。 对于计算器,大部分学生都已接触和使用过。针对学生对计算器的有关知识和 简单使用已有所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我对教材做了适当的调整,在安排教学内容时, 并没有直接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安排,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而是把教学内容确定为 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主要定位为认识计算器、用计算器进行简单操作和运用 计算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从教学成效来看,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有效和达标的。 二、从整节课的结构来看,教学层次十分清晰。 教学共安排了五个环节,各个环节紧扣大纲目标,由浅入深,层次清晰。从引 出课题到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再到重点学习几个功能键,最后是运用和拓展。 每一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一个层次学好了再进行下一个层次的学习,整个教学井 然有序、扎实到位。 三、以二期课改理念为指引,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本堂课在一些细节上处处渗透着“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教育理念,如做 题时的友情提示:(请在做完一题后,用 MC 清除屏幕)等,非常温馨。 又如在挑战极限环节中,通过使用计算器来探究一些数学规律,发现一些有规 律的数的计算,其中渗透的就是一个“综合比较——推断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通过找规律和推算,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计算器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计 算问题,解决问题更多的要依靠人的智慧,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工具都不是最重 要的,重要的是人。 四、密切联系生活,学有用的数学,并渗透两纲教育。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掌握数学,探索 真实世界中的数学,这比单纯学习数学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如在“一 展风采”应用教学环节中,我安排设计了一道有关“水笼头”滴水的题目, 通过计算,不仅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也 让他们体验了使用计算器的便捷,更让学生探究知道了许多课外的知识,并十分巧 妙地结合了思想道德教育,即倡导节约,争当一个节约的好孩子,为创建和谐节约 型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校龙头课题 “智慧大课堂” 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 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 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 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 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 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在本堂课上,通过采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 学方法,更加讲求的是同伴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彰显出“智慧之师”和“智慧之生” 的普小育人新理念,与学校课题完全一致。 六、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让学生学数学、爱数学。 教学中,结合又一课题——“摘星评价制度在数学课堂中的实施”,评出了“最 佳默契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采用“男女生大比拼”等比赛的形式, 师生共同揭示计算快的规律:第一组数据小,用口算快;而第二组数据大,用计算 器操作更快。让学生明白: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浪 费时间,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又快又准。通过切身 的实践和感受,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实际应用时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 计算器,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而是要把它用到实处。这样的教学方式, 不仅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获得了知识和本领,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让 学生更加喜爱数学。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