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学校:上戏附校 班级: 执教日期
课题:使用计算器计算 课时:1 执教教师 柯晓芬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让学生感受数学在中国的发展源源流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
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认识计算器的常用功能键,会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两步运算。
3.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究较复杂的两步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4.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了解计算器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感悟数学
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究较复杂的两步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
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三、教材分析
从三年级起,开始引入计算器。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验算、统计,并尝试使
用计算器探究计算规律。教材安排了使用算筹、算盘、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三个片段,使学生
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计算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部分,先对古今计算工具的发展过程进行简单串联,使学生知道
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史,感受到数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成就辉煌;本节课我先让学生通
过自学课本,认识计算器,知道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能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接下来
就是一种数学方法的渗透,观察、操作、猜想、推理等……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
四、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已经具备收集资料的能力,所以我让
学生先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有关计算工具发展简史的一些信息,并且对收集的信息能够
有个自我消化、学习的过程,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历练。在本节课中设计了
让学生自学,初步了解计算器的组成与操作,并自己介绍计算器的按键及功能,并通过多媒
体的演示让学生有更加感性的认识,教师做适当的补充,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价值与应用上。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积累
猜谜语
谜底:计算器
1.算筹表示数的方法
写出算筹所表示的数
2.算盘
你知道算盘的哪些知识?
3.计算器
猜谜语
了解计算工具的历史
了解计算工具的
历,激发学生学
习 计 算 器 的 兴
趣。
一、初步认识
计算器
自学数学书 P53—54
你知道了哪些有关计算器的知
识?
挑战一:
说出下列各键的名称。
挑战二:
用计算器完成下列计算
32768-18893=
17216÷32=
156×243=
挑战三:
56347-7265+18073=
14688÷12-307=
挑战四:
15021-87×99=
25120÷(449-289)=
自学书本
学生操作
通过自学了解计
算 器 相 关 的 知
识,提升自主学
习能力。
经历挑战活动,
理清计算器的用
法,同时对算式
的结构有更清晰
的认识。
二、人机大战
第一回合:
计算器队必须通过计算器求出
答案; 挑战队可以通过笔算或
口算完成比赛。
学生操作
师生互动
根据实际需要合
理使用计算器,
不要过分地依赖
计算器来计算,
第二回合:
请你在数字 1-9 中,选一个自己
喜欢的数字,重复输入 9 次组成
一 个 大 数 , 用 这 个 大 数 除 以
12345679。只要说出你的得数老
师 就 能 猜 出 你 喜 欢 的 数 字 是
几?
要把他用到实
处。
激发学生探究规
律的欲望。
三、探索规律
解决问题
1.用计算器算出前 3 题,根据
前 3 题找出规律,最后填写第 4
题得数,并用计算器检验。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111111222222÷333334=
2.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
探索规律
引导学生认识到
猜想形成后,需
要验证其准确
性。探索规律,
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个别说
板书设计:
使用计算器计算
两步计算:当计算第二步计算时,我们还要在计算器
上再接着按第二个运算符号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