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使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P53-55
教材分析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从三年级起,开
始引入计算器。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验算、统计,并尝试
使用计算器探究计算规律。
本单元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先对古今计算工具的发展过程进行简单介绍,使学生知道
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史,感受到数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成就辉煌。
然后对计算器进行介绍。使学生认识计算器,知道计算器各部分的名
称、主要按键的功能,能够使用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第二部分通过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
合运算,介绍简单计算器的初步使用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这一
现代化计算工具的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并使用计算器,对一些有趣
的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部分可以划分成两段:第一段是通过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加、
减、乘、除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介绍计算器的初步使
用方法,使学生学会计算器的初步使用。并感受到计算器这一现代化
计算工具的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第二段安排了一个小探究,利用计
算器对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并丰富学生
的数感。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计算器常用功能键的名称以及使用方法,会使用计算器进
行较大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2.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发现的过程,培养合理使用计算器的意识,
提升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计算器的使用,体验计算器的便捷,激发数学阅读和探索数
学奥秘的兴趣,感知数学的有趣。
教学重点 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合理地运用计算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学习单、计算器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预设
一、引入
1.你知道计算器有什么作用吗?
小结:它是一种计算工具,每台计算器都有
液晶显示器和按键。
2.计算器上的按键有哪些功能?
ON/C 开关键/清除键:①接通电源②在计
算下一个题目的时候,要按清除键。
CE 修正键:修正错误的数字
Off 关闭键:只要按 OFF,就可以关闭电
源;如果没有 OFF,若一定时间内没有按任
何键,会自动关闭电源。
M+ 累加键:表示连加的时候可以用,跟+
是不一样的。
M- 累减键:表示连减的时候可以用,跟—
是不一样的。
小结:有些功能键我们现在还没有用到,以
后我们会慢慢去认识它们。
(1)自学课本P53
(2)集体交流:按
键的名称和功能
学习习惯:
认真观察,
回答问题
声音响亮。
学习兴趣:
能主动思
考,积极回
答
教学意图:让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计算器使用的场合等,激发学生学习计算器的
兴趣。通过让学生介绍,教师再适当补充,重点向学生介绍常用的运算符号键、
数字键、开关/清除键、修正键的使用方法。
二、探究
1.出示情境:小胖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来到
科技馆参观游玩,同时他们在询问工作人员
后,对“一周内进科技馆人数”做了一个小
调查。
(1)师: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关键的
数学信息?
上午进馆的人数、下午进馆的人数和一天
的总人数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所以这张表格我们用加减法来计算。
(2)计算比赛规则(自己批改):
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①做的最快的 3 名小朋友可以交给老师批
改哦!
如果全对,可以得到☆☆;如果做错,不能
得到☆。
②其余小朋友做完之后,要仔细检查!
如果全对,可以得到☆。如果做错,不能得
到☆。
2. 出示情境:午餐时间,小胖来到科技馆
餐厅,在用完午餐后又和小伙伴们一起了解
了“科技馆餐厅内食物的销售情况”。
1.观察表格,分析
数量关系。
2.借助计算器,完
成表格。
3.交流
学习习惯:
主动交流,
表述完整。
学习兴趣:
能 理 解 竖
式 计 算 的
算法,主动
探究问题。
学业成果:
理 解 竖 式
计 算 的 算
理。
教学意图: 通过两组竞赛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而且提高了使用计算器计算的速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练习
出示情境:在结束了收获满满的一天
后,小胖回家前在纪念品商店统计纪
念品时,他碰到难题了。
玩具熊 58 元/个 模型船 125
元/个 水晶球 8 元/个
售货员阿姨告诉小胖: 玩具熊卖出
87 个,共计 546 元;
模型船卖出 23 个,共计 2635 元;
水晶球卖出 483 个,共计 3864 元;
总共:6797 元。
可是,售货员阿姨收到的钱不止这些
了?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呢?
1.观察分析
2.集体交流
3. 说一说:在用
计算器计算时,
有什么要注意的
地方?
学习习惯:
认 真 倾 听
别 人 的 发
言;讲话完
整有条理;
能 对 同 伴
的 回 答 进
行判断。
学习兴趣:
能 主 动 动
脑思考,解
决问题,能
主 动 参 与
交流过程。
学业成果:
会 用 竖 式
计 算 两 位
数 被 一 位
数除。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题目要求,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尝试、交流,
发现计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深了学生对于正确使用计算器的认识。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习惯:
主 动 参 与
讨论思考,
大 胆 表 达
想法。
学业成果:
能 灵 活 运
用 知 识 解
决问题,考
虑 问 题 全
面详细。
板
书
设
计
使用计算器计算
1.进行较大数的计算
2.检验
教
学
反
思
这一单元可以说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部分知识,他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笔算,
而用计算器可以轻易得到一个式题的答案,还没有到学的时候学生都嚷嚷要学习
它了。他们也自认为自己完全会使用计算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有的同学购买的是科学计算器,上面的功能键很多,乱按容易锁定格式,
导致计算不出来想要的结果,还有的计算器上出现了三位分一级的现象,这与我
们刚学习过的认数中四位分一级的情况不符合,于是就产生了怀疑等等。
由于计算器给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使用计算器已成
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在课的开始,让学生交流生活中见到的使用计算
器的场景,体会计算器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并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
相互交流、指名介绍来初步认识计算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
由于书本上安排的练习都是单一的计算题,形式比较枯燥。学生早已掌握了,
不必要按要教科书安排的课时进行教学。于是在解决课本上两道例题后,我设计
了三道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虽然能够比较熟练地利用计算器计算,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是有可能出
现错误,比如,按键按错了,看数字看错了,或是多按了或是少按了等等。于是我
设计了两组竞赛题,一组里都是需要用计算器才能计算的,比一比看谁速度快而
且没有错误。另一组是既有数据较大需要计算器计算的、也有直接口算、直接简
便运算的。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学会辨证地看待计算器。认识到要根据数据的
特点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