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1”课改集体备课教案
学段:高段 学科:数学 ( 六)年级下册
课题 圆锥(练习课)
主备人 授课教师
备课组
成员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1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 P35-36 练习六第 4、5、7-11 题 二次备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圆锥特征和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
3、能应用圆锥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运用知识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练习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
题的乐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认真思考的
良好学习习惯。
教 学 重
点、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教法:组织练习,引导思考。
学法: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法手段 教具准备:PPT 课件
(一语) 口语训练
第十一课时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师: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的相关知识,大家还记得吗?
引导学生说一说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公式。
今天我们就通过多方面的练习来巩固这些知识。板书课题:圆锥
的体积
二、学习目标
能够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圆锥的有关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自主学习
(一)课前检测----解决问题,初识模型
(1)学生根据知识自主完成练习六第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检查。
(2)完成教材第 35 页练习六第 5 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指名汇报。
(二)提出质疑。
预设:什么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才等于圆柱体积的
。
四、合作学习,建立加减模型
1、生生互助,感知模型
(1)完成教材第 35 页练习六第 7 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议一议,相互交流,然后汇报。
(2)完成教材第 35 页练习六第 8 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组内交流,再集体订正。
1、 师生合作,理解模型
完成教材第 35 页练习六第 9、10 题。
师:圆柱的体积与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熟被圆锥的体积公式,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然后指名
学生汇报并订正。
3、交流提升
完成教材第 35 页练习六第 9、10 题。
小组合作交流,再集体订正。
五、达标检测
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是 12 立方分米,圆锥的体
积是(4)立方分米。
2.用 15 个同样的圆锥铝坯,可以铸造成(5)个与它等底等高的
圆柱体铝坯。(耗损忽略不计。)
3.把一个体积为 24cm3 的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
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六、总结反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圆锥(练习课)
教
学
反
思
教研组长签字: 集体备课组长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