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比-127-人教新课标
一、单选题(共 1 题;共 2 分)
1.把 改写成 是根据( )。
A. 小数的性质 B. 分数的基本性质 C. 比例的基本性质 D. 比的基本性质
【答案】 C
【考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析】【解答】在 :2= :6 中,2 和 是内项, 和 6 是外项,所以 2× = ×6。
这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故答案为:C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二、填空题(共 5 题;共 9 分)
2.在一幅地图上,用 12 厘米的线段表示 48 千米的实际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________,如果实际距
离为 18 千米,那么图上距离长为________厘米。
【答案】 1:400000;4.5
【考点】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解析】【解答】48 千米=4800000 厘米,12:4800000=1:400000,所以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为 1:400000。
18 千米=1800000 厘米,设图上距离为 x 厘米,则
=
400000x=1800000
x=4.5
所以如果实际距离为 18 千米,那么图上距离长为 4.5 厘米。
故答案为:1:400000;4.5。
【分析】此题先要统一单位;用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求出这幅地图的
比例尺;继续用求比例尺的公式, 设图上距离为 x 厘米,列方程求解,可求出图上距离,此题得解。
3.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________,在 1.8:6,0.6:0.2,2.1:7,1.2:2 选择其中两个比写成比例________。
【答案】 比例;1.8:6=2.1:7
【考点】比例的认识及组成比例的判断
【解析】【解答】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在 1.8:6,0.6:0.2,2.1:7,1.2:2 中,因为 1.8:
6=0.3,0.6:0.2=3,2.1:7=0.3,1.2:2=0.6,所以选择其中两个比写成比例 1.8:6=2.1:7。
故答案为:比例;1.8:6=2.1:7。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比例的意义及组成比例的判断,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判断两个比是否
能组成比例,可以求出比值,用前项÷后项=比值,如果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否则不能组成比例
4.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和影长成________比例。
【答案】 正
【考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 因为物体影长÷物体高度=每米物体的影长(一定),所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
体的高度和影长成正比例。
故答案为:正。
【分析】如果用字母 x 和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k 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关系式表
示:y:x=k(一定);如果用字母 x 和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k 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
面关系式表示:xy=k(一定),据此判断。
5.圆的周长一定,圆周率和直径________比例。
【答案】 不成
【考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 圆周率×直径=圆的周长,圆周率是不变的,当圆的周长一定,圆的直径也是一定的,
圆周率和直径不成比例。
故答案为:不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正、反比例的判断,因为圆周率是一个常量,它不随直径的变化而改变大小,
当圆的周长一定时,圆的直径也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当圆的周长一定时,圆周率和直径不成比例。
6.如果 1.5m=0.4n(m 和 n 都不等于 0),那么:m:n=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答案】 4;15;
【考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析】【解答】 如果 1.5m=0.4n(m 和 n 都不等于 0),那么:m:n=4:15; = 。
故答案为:4;15; 。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
项之积,据此将相乘的两个数,同时作外项或内项,然后化成最简整数比。
三、计算题(共 1 题;共 15 分)
7.解比例。
(1)5:8=x: 32
(2)
(3)
【答案】 (1) 5:8=x:32
解:8x=5×32
8x=160
8x÷8=160÷8
x=20
(2) =
解:3x=9×7
3x=63
3x÷3=63÷3
x=21
(3) :x= :
解: x= ×
x=
x÷ = ÷
x=
【考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解析】【分析】解比例的依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据此解答。
四、解答题(共 1 题;共 5 分)
8.在一幅比例尺为 1:8000 的地图上,量的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的距离是 5 厘米,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答案】 5÷ =5×8000=40000(厘米)=400(米)
答:实际距离是 400 米。
【考点】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解析】【分析】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要求实际距离,用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然后把厘米化
成米,除以进率 100,据此列式解答。
五、作图题(共 2 题;共 15 分)
9.下面方格图中的小方格是边长 1 厘米的正方形。
(1)先按 1:2 的比画出三角形缩小后的图形。
(2)再按 2:1 的比(半径比)画出圆形扩大后的图形,并和原来的圆组成一个圆环。
【答案】 (1)
(2)
【考点】图形的缩放
【解析】【分析】先根据缩小和放大的要求,利用“比例尺”求出所画图形的边的长度(三角形的两条直角
边、圆的半径),再画出图形。
10.把 2:1 的比画出正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再按 1:2 的比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答案】
【考点】图形的缩放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缩放,先数一数图中正方形的边长是 2 格,按 2:1 放大后,边
长变成 4 格,据此画出边长为 4 格的正方形;
数一数图中长方形的长是 8 格,宽是 2 格,按 1:2 的比缩小后,长应该画 4 格,宽画 1 格, 据此作图。
试卷分析部分
1. 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46 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8(17.4%)
主观题(占比) 38(82.6%)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5(50.0%)
主观题(占比) 5(50.0%)
2. 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单选题 1(10.0%) 2(4.3%)
填空题 5(50.0%) 9(19.6%)
计算题 1(10.0%) 15(32.6%)
解答题 1(10.0%) 5(10.9%)
作图题 2(20.0%) 15(32.6%)
3. 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容易 0%
2 普通 100%
3 困难 0%
4. 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比例的基本性质 5(10.6%) 1,6
2 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7(14.9%) 2,8
3 比例的认识及组成比例的判断 2(4.3%) 3
4 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 2(4.3%) 4,5
5 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 1(2.1%) 5
6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15(31.9%) 7
7 图形的缩放 15(31.9%)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