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泊秦淮》《贾生》
对比阅读
课标
解读
考试说明指出:初中古诗文阅读主要考查初步理解古代诗词的内
容,情感和语言形式,能对古代诗词的内容、思想、情感和意象等作
简要的鉴赏评析。所以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古诗,分析鉴赏两
首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本课教材
文本分析
所选的两首古诗均是语文课本的课外古诗词诵读的内容,两诗都
来自于晚唐著名诗人的作品,其主旨相似、手法有相同、情感色彩基
本相同,适合拿来作对比阅读。
学情
分析
学生自小学甚至更早就开始接触到诗歌,他们有比较长的诗歌
学习经历,对于诗歌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从小学、中学的学习经验看,
他们的学习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本课主要带领学生学习用对比的方式
来鉴赏诗歌。
教
学
目
标
1、了解两诗在写作手法、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方面的异同;
2、学会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来鉴赏诗歌;
3、体会两诗所蕴含的,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以及心中的
悲愤。
教学重点 了解两诗在写作手法、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方面的异同;
教学难点 了解两诗在写作手法、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方面的异同;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用具 ppt、导学案。
教学过程预设
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环节 (教学内容呈现) (学习活动设计) 意图
一、
预习
检查
1、检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 对照检查导学
案相关答案,并积
累知识点。
检 查 预 习
情况;让学
生 进 入 学
习状态。
二、
导入
新课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除了有大
家比较熟知的李白和杜甫外,还有被
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两位诗人写的
两首诗。
回忆,回答李
商隐和杜牧的合称
唤 起 学 生
对 两 位 诗
人的记忆;
活 跃 课 堂
气氛,让学
生 参 与 进
来。
三、
初读
诗歌
1、呈现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齐声朗
读教学目标;
2、学生齐声朗读两诗;
3、学生翻译解读两诗;
明确这一节课
的学习目标
齐声朗读,
读准字音、节奏。
思考,初步理
解诗歌内容。
激 起 学 生
兴趣,促使
学 生 主 动
思考;设立
课堂目标,
使 学 生 明
确 这 节 课
要做什么。
四、
合作
探究
1、 比较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
①诗人所处时代相同,两首诗都写与
晚唐政治动乱的时期;
②诗歌主旨相似,都是对唐朝统治阶
级的讽刺。(都是政治讽刺诗)
③都采用了借古讽今和用典的表现手
法。
④感情基调相似。(都有忧虑、悲愤之
情)
2、 比较这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①《泊秦淮》写景、抒情、叙事有机
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贾生》
主要以叙事为主,把观点暗含在叙事
手法(先抑后扬)之中;
②两首诗的主旨相似,都是对统治阶
级的讽刺,但《贾生》中,诗人还借
贾谊这一人物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
结合导学案上
给出的诗歌对比阅
读的切入点(对比
阅读诗歌可以从哪
些方面入手)来讨
论分析两首诗的相
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分组讨论
5 分钟;
学生展示组内
研讨结果;
教师点评、补
充、总结。
实 际 操 练
加 上 教 师
讲解,让学
生 学 习 自
主 研 读 诗
歌,尝试用
比 较 阅 读
的 方 式 鉴
赏诗歌。
五、扩
展训
练
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注意根
据两诗在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异
同来处理朗读,读出感情。
教师示范、讲
解;
学生自由读;
学 生 朗 读 展
示。
读 虽 然 不
是 本 课 设
计 的 侧 重
点,但依然
十分重要;
且 通 过 诵
读 语 调 可
以 让 学 生
更 深 入 的
体 会 诗 歌
的异同。
六、
课堂
小结
1、对比、比较对于诗歌鉴赏、文学艺
术作品欣赏和人生风景的欣赏的意义
2、布置作业。
板书
设计
诗歌鉴赏之对比阅读
泊秦淮 贾生
杜牧 李商隐
研讨问题 1:相同之处?
研讨问题 2:不同之处?
作业
布置
1、比较刘禹锡的《秋词》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