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学案-3.条形统计图(二)▏沪教版(4)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三年级下册数学学案-3.条形统计图(二)▏沪教版(4)

ID:722832

大小:27.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6-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科:数学 课题:条形统计图(项目组数的确定) 教时:1 教学目标: 1、能通过一组数据多种分组的观察和比较,体会数据统计既要方便简洁又要反映数据特征 的特点,同时要使统计数据不重复不遗漏,初步建立图像的美感。 2、能通过寻找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对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有大致范围的判断,并能 根据数据分布情况进行项目分组的调整,初步建立数据的敏感。 3、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统计分组,初步感受项目组数确定的灵活性。 制定依据: “统计”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现象,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和分析,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推断。小学阶段的统计都以描述统计为主,每个年级都安排了“统 计”教学的内容,包括一、二年级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纵向)的初步认识、三年级的条形统 计图(横向)、四年级的折线统计图、五年级的统计特征量之一平均数。 由于分组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所以教材和配套练习中都安排了 “数据的分组整理”,但是所有这些统计教学,都是在已经明确了项目组数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 分类整理和描述,不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依据现实情境对数据进行分组,都没有涉及到“项目组 数的确定”的教学。学生面对的是规定好的统计项目组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 学习状态,不需要独立思考,而在生活实践中,当学生独立面对一组数据需要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项目组数的合理确定。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学生接触到的都是按照统计 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等进行分类统计,那么面对一组同质的数值型数据, 又如何确定项目组数呢?是根据情境需要,统计目的,还是数据特征?很多学生可能就会束手无 策,而这恰恰是统计的开端。基于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过统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统 计的一般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对于分类统计出一组数据的结果对学生来说没有什 么难度。 基于以上分析,为放大探索空间,增加学习挑战性,更为了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拟以确定统 计的项目组数作为三年级统计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课设计基本思路如下: 第一环节——调整中感悟组数确定的要求:当学生面对一组非数字型数据,思考如何确定统 计组数,想象分组之后可能形成的统计图像,理解在确定统计组数时,既要考虑数据分布的状态 又要考虑制图的简便,重点解决有序排列、分组均匀、不遗漏不重复这三个问题,形成对统计图 像位置布局的基本判断,逐步建立统计图像的美感。第二环节——对比中体会组数确定的方法: 当学生面对两组具有不同离散程度的数值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思考如何有序、均匀、不重复 不遗漏地确定项目组数,感悟项目组数的确定与数据的范围有密切关系,体会要根据数据特点进 行判断与选择,形成恰当的分组策略,逐渐养成分组之前先对数据分布特点进行解读的意识,逐 步建立数据的敏感。第三环节——拓展中了解组数确定的灵活:引入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统计分组, 如水电费、校服征订单等,通过这些真实统计案例,去了解组数确定需要结合多方面的考量,体 会组数确定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 积累 看图说一说: (1)每个直条分别代表什么项目组? 读统计图,相互交流项目组 和具体数据 复习对条形统计图 的简单认识 (2)每个项目组的具体数据 调整 中感 悟组 数确 定的 要求 1.(出示出生月份记录)你能不能把记 录表按照出生月份进行一下人数的分 组整理呢?先思考一下打算怎么按月 份分组,然后将项目分组记录在表 1 中。 2.交流: 第一层次:有序与无序 第二层次:反映数据特征与方便简洁 第三层次:均匀分组与不重复不遗漏 3.小结:我们已经知道确定项目组数时 分段的特点和基本方法,既要能够反映 数据特征,又要方便简洁,这是一般的 思考原则。但是生活中的数据往往更加 复杂,需要我们在一般原则的基础上进 行灵活的调整,使项目组数更加合理。 明确学习主题,读懂记录表 和统计表。 独立思考,初次尝试确定项 目组数,并将项目分组填写 在统计表中。 预设情况: 1 不清楚学习任务或急于 计数 2 无序分组 3 有序分组(12 组、6 组、 4 组、3 组、2 组) 4 分组中有重复或遗漏现 象 从学生生活产生确 定项目组数的必要 性,通过师生间的 交流和学生资源的 对比,让学生初步 体会如何确定项目 组数,经历形成合 理 项 目 组 数 的 过 程,感受到处理原 始数据时要先进行 整体观察。确定项 目组数时,数据要 不重复、不遗漏、 分组均匀,确定的 项目组数既要反映 数据的分布特征, 又要使统计图简单 明了,形成初步统 计图像美感。 对比 中体 会组 数确 定的 方法 1.这是一年级和五年级某班各 20 位同 学的跳绳个数,先整体观察一下这些数 据,五年级同学跳绳个数的分布范围与 一年级跳绳个数相比,有什么不同? 2. (出示一年级情况)请根据一年级 小朋友的跳绳个数情况进行分组,把分 组想法填入表 4 中。 对比资源 1(2 组、4 组、5 组、10 组)你觉得分成几组比较合适?为什 么? 3.五年级同学跳绳个数又该如何分组 呢?同样是跳绳个数,分组时会有什么 变化?自己试一试,将分组想法填入表 5 中。 对比资源 2(一年级 4 组、五年级 8 组)同样都是半分钟跳绳个数,为什么 一年级的数据在分组时大家觉得 5 个 一组合适,五年级的数据就觉得 5 个一 解读数据,对两组数据进行 整体观察,思考两组数据分 布范围的差异。 独立思考,尝试确定项目组 数。 预设情况: ○1 无从下手 ○2 出现遗漏或重复现象 ○3 有序分组(2 组、4 组、5 组、10 组) ○4 从 1 开始分组 独立思考,尝试确定项目组 数。 预设情况: ○1 4 组 ○2 8 组 对比两次分组,讨论数据范 通过尝试数值型数 据的分组整理,让 学生进一步体会到 项目组中的数据不 能重复不能遗漏, 为了图像的美感, 还要根据数据特征 合理确定每组的个 数。 通过比较两组不同 范围数据在项目分 组时的异同。提炼 分组的基本方法, 初步建立数据的敏 感。 组不合适了? 4.小结:为了兼顾数据特征与方便简 洁,在确定项目组数时,还要考虑数据 范围的问题。 围对于项目分组的影响。 拓 展 中 了 解 组 数 确 定 的 灵活 1.出示水电费单据,是几个月一组的? 同样是家庭日常缴费,为什么会出现不 同的分组呢? 2.出示校服单据,是怎么分组的?为什 么有身高重复现象?最后一组 150 以 上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再以身高 5 厘米一组进行分组? 观察单据中的分组和金额 等要素,尝试解读分组依 据。 观察单据中的项目分组,尝 试解读分组依据。 通过这些真实统计 案例,去了解项目 组数确定需要结合 多方面的考量,体 会组数确定的灵活 性。 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布置作业 回顾学习内容 了解作业内容 加深印象,提供拓 展学习材料。 板书 设计 条形统计图(项目组数的确定) 整体观察 有序排列 找—最小 最大(共几个) 想—几个一组,分成几组 反映数据特征 制作方便简洁 1 ~ 12 (共 12 个) 2 个月 3 个月 一组 4 个月 均匀分组 不重复不遗漏 21~ 40 (共 20 个) 密集 5 个一组 每组个数少 21~ 100 (共 80 个) 分散 10 个一组 每组个数多 20 个 反思 重建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