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教材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教材设计了两个例题.例 1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丫丫和妞妞年
龄的关系。例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买铅笔和的钱数。这两个事例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
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与以前学习的知识相比,由用计算结果表示问题答案,改为用
式子表示问题的答案,并推广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问题的答案。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
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用○、△或□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
2. 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知道数与字母相乘的简便写法。
3. 体会到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培养符号意识和数学建模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怎样根据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并会求具体数值。
难点:理解怎样根据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出示课本第 6 页“丫丫
的年龄”教学情境图。
1. 理解图示内容。
了解丫丫和妞妞对话中
的信息和问题。学生交
流。
2. 回答问题。
教师分别提出妞妞 2 岁、
3 岁、9 岁、10 岁、18
岁 时 丫 丫 多 少 岁 的 问
题,指名回答。引导学
生回答出表示丫丫年龄
的式子。
3. 组织学生讨论。
你也能照样子提出一个
问题吗?
如果用字母 a 表示妞妞
的岁数,那么怎样表示
丫丫的岁数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妞妞 a 岁时,丫丫(a+3)
岁 。 师 启 发 学 生 理 解
“a+3”所标示的意义。
通过上面的例子你有什
么体会?
1.我们知道例丫丫和妞
妞年龄的关系,若知道
妞妞的年龄,你能知道
丫丫比妞妞大 3
岁。
2+3
3+3
9+3
10+3
18+3
妞妞 a 岁时,丫
丫(a+3)岁。
我们可以用字母
表示数。
能。
新课之前的练习,让学生意识
到可以用字母表示数,为新知
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巩固提高
形成能力
四、联系实际
巩固深化
五、课堂小结
丫丫的年龄吗?
若妞妞 18 岁时,丫丫多
少岁?
若妞妞 23 岁时,丫丫多
少岁?
2.出示课本第 6 页例题。
(1)独立思考
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
了解图中信息并填空。
(2)合作交流。
请同学们交流自主学习
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
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汇报。
(3)启发引导,介绍含有
字 母 的 式 子 的 简 便 写
法。
9×x 或 x×9 可以写成
9·x 或 x·9,也可以简
写成 9x.
1×x 或 x×1 可以简写
成 x。
强调:采用简便写法时,
若省略乘号,数要写在
字母的前面。
出示课本第 7 页“试一
试”
1.独立思考。
请同学们看图了解图中
每个字母表示的意义,
独立解决图中所提出的
问题。
请 同 学 们 合 作 交 流 答
案,并订正。
2.合作交流。指名汇报。
指导学生完成第 7 页“练
一练”第 1、2、3、4 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
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
疑问?
21 岁。
26 岁。
27,45,162,
9×x
(1) x+y
(2) x+2 y
(3) 3x-y
本课内容是用含有字母的式
子来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在
本环节中,学生通过合作交
流,初步理解了用含字母的式
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初步
掌握了含有字母的式子的表
示方法。
本课重点与难点是会用含有
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通过
这一环节,学生进一步理解了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关系,进一步巩固了含有字母
的式子的简便写法。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体会用
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
数量关系,体会数学的抽象性
和概括性。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妞妞 1 岁时,丫丫( 1+3 )岁;
妞妞 2 岁时,丫丫( 2+3 )岁;
妞妞 3 岁时,丫丫( 3+3 )岁;
.
.
.
妞妞 18 岁时,丫丫( 18+3 )岁;
.
.
.
妞妞 a 岁时,丫丫( a+3 )岁;
9×x 或 x×9 可以写成 9·x 或 x·9,也可以简写成 9x.
1×x 或 x×1 可以简写成 x。
采用简便写法时,若省略乘号,数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师友捆绑,小组整体评价,加分评价,得分最高的小组为优秀小组。
教学反思:
课题 用字母表示公式
教材分析
用字母表示公式。教材设计了两个例题。例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用字
母表示数的意思,并根据生活经验了解数据的取值范围。例 4,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
积公式。教材呈现了边长为 a 的正方形,让学生根据学过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写出字母表达式。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也学了用字母表示数,在此基础上来学
习用字母表示。
教学目标
1. 经历用 a2 表示正方形的面积以及进一步认识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意义的过程。
2. 知道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面积公式的字母表达式;理解具体情境中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的意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q
3. 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培养符号意识,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难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
揭示新知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1. 复习。
(1)一个练习本 0.2 元,
买 a 本练习本需要( )
元。(2)一个足球 28 元,
买 x 个足球需要( )元。
(3)一辆公共汽车上原
来有 30 人,到新华书店
站下去 m 人,又上来 n 人,
现在车上有( )人。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用字母表示正方形和长
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公式。
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公
式。
1. 用字母表示数的实际
意义。
出示课本第 8 页例 3.
先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
意。组织学生先独立思
考,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下面的式子表示什么意
思。
学生独立写在练习本
上。集体订正。
表示每个月节约的水
量;
表示 3 个月的计划用水
量;
表示 3 个月实际用水
量;
表示全年节约的水量。
新课之前的练习,让学
生回忆含有字母的式子
的简便写法及用含有字
母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
关系。为新知识的学习
做好铺垫。
本课重点是用含有字母
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
过讨论交流,不仅自己
掌握了本课的重点,而
且 培 养 了 观 察 分 析 能
力。
三、巩固练习
提高能力
四、课堂总结
a-b 3a 3b
12(a-b)
小组展示。
2. 用 字 母 表 示 计 算 公
式。
出示课本第8页例4.先指
名学生说一说字母 a 表示
什么?接着让学生试着
写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
积公式。
教师介绍用字母表示式
子的的简写形式。
引导学生归纳:如果用字
母 C 表示周长,S 表示面
积,a 表示边长,引导学
生写出正方形的周长和
面积公式。先独立写一
写,在组织全班同学交
流,指名回答。师板书:
C=4a
S=a·a 或 a2
.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
第 1、2、3 题。
1.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 组 织 全 班 学 生 交
流。
2.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
名回答,订正交流,
并让学生说一说每道
小题的式子表示什么
意思。
3.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组织学生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
什么收获?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体会
到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的严谨性、概括性、简洁
性。
正方形的面积=a×a
a·a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C=4a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S=a·a 或 a2
用字母表示数的实际意义。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师友捆绑,小组整体评价,加分评价,得分最高的小组为优秀小组。
教学反思
课题 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
教材分析
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教材设计了两个例题。例 5,探索加法交换律,设计了三个层面
的活动;例 6,探索加法结合律,教材也设计了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经历有具体到抽象,再
到字母公式表达一般规律的数学建模过程。
学情分析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是学生建立符号意识的重要内容。在以前的学习中,本套教材从一年级上
册就渗透加法交换率,在 3 个数的连加计算中,以多样化的计算方法和简便运算方法渗透过加
法结合律。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经历自主计算、
交流、描述、总结、认识字母表达式的过程。
教学目标
1. 经历自主探索加法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的过程。
2. 知道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含义和字母表达式,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 积极参加探索活动,获得归纳、总结运算定律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归纳和概括能
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感受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1.按规律填数。
(1)1,3,5,( ),( ),
11.
(2)0,2,( ),6,( ),
10.
(3)1,2,4,8,( ),( )。
2.一支铅笔 a 元,买 3
支铅笔花( )元。
3.正方形的边长为 x 米,
它的周长是( )米,
面积是( )平方米。
1.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
律。
(1)。出示课本第 10 页
例 5(1)不计算,在圈
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让学生先说一说每组式
子中圈两边数据有什么
特点,再说一说圈里填
什么符号以及是怎样想
的。
(2)用■、▲表示任意
两个数,在圈里应该填
圈两边的数交换
了位置,结果一
样。所以圈里填
等于号。
通过练习,让学生复习找规律
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下面的
学习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做
好准备。
三、巩固练习,
拓展提高
四、课堂小结
什么符号?
■+▲○▲+■
指名回答。鼓励学生用
一 句 话 概 括 式 子 的 特
点,教师介绍这叫做加
法交换律。
(3)如果用 a 表示一个
加数,b 表示另一个加
数,加法交换律可以用
字母表示为:
a+ b= b+ a
2.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
律。
(1)出示例 6 中的两组
试题。让学生观察每组
两个算式的特点,要求
学生按运算顺序自主完
成计算。然后交流学生
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提出问题:通过计算,
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介绍,这叫做
加法结合律。
师生总结加法结合律的
字母表达式。
如果 a、 b 、c 分别表
示三个加数,加法结合
律可以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举例加法结合律。
(3)应用运算定律
教师说明:应用加法运
算定律,可以进行简便
计算。如:
27+34+66
=27+(34+66)
=27+100
=127
你能举出应用假发定律
的例子吗?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 11
页“练一练”。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
然后再小组内相互交流
答案,出现问题共同纠
正。
今 天 你 学 到 了 什 么 知
三个数相加,先
把前两个相加,
或先把后两个相
加,和相等。
学生举例。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
究精神,这里设计了“让学生
通过观察来发现的”环节。这
样的教学 代替了教师的单向
传授,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
性,而且使学生掌握的更牢固。
通过练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合作交流有培养了学生的
合作意识。
识?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7+34+66
=27+(34+66)
=27+100
=127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师友捆绑,小组整体评价,加分评价,得分最高的小组为优秀小组。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