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试卷
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乘法》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
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一、 教学过程:
1、口算。
48 ×10= 23×30= 17×20= 25×30=
2、笔算说出过程。
35×6=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 46 页例 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 12 套,每套书有 14 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
位数的乘法算式)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
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
算过程和结果。
列式: 14×12 甲生: 用加法:14+14+······+14=
乙生:拆数法:先算 14×10=140 再算 14×2=28
最后算 : 140+28=168(本)
丙生:列竖式 1 4
×1 2
2 8……2 套书的本数 14×2 的积
+ 1 4 0……10 套数的本数 14×10 的积
1 6 8
注意: 1. 相同数位要对齐。
2. 140 的个位的 0 可以省略。
答: 一共买了 168 本书。
2. 师提问:
1.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试题试卷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
3.列竖式计算很像拆数法吗?
4.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十位怎样和第一个因数相乘的,两个积的数位
怎样对齐的?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 12 看成 10 和 2 的和,先用 14×10,再用 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
相加,
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
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
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笔算下列各题。
2 1 1 2 2 4 2 2
×1 3 ×1 4 ×1 2 ×3 3
2. 知识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得到的
是多少个“一”,所以得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
得到的是多少个“十”,所以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
3.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组织学生练习课件内容。
四.巩固新知,演板列竖式计算:
21×13= 81×11= 32×23=
41×22= 23×12= 43×12=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