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认识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速度,理解速度含义。
2、掌握正确读写速度单位方法及其含义。
3、在实际情境中初步建立速度的量感。
教学重难点:
对速度含义的理解及对速度量感的建立。
两分钟预备铃:
一节课( )分、课间休息( )分、看一场电影 2( )、1 秒有多久?
操场一圈 200( )、1000 米(800 米、700 米、1500 米)相当于操场( )圈、
教室前后的距离大约( )米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经验,引出问题
播放媒体:火箭升空、蜗牛爬动、动车、小轿车、自行车
看过这些画面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预设:有的非常快、有的非常慢;也有可能出现“速度”
是呀,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我们常说的快慢,就是指速度的快慢)
二、探究新知
1、感知速度
T:你有办法比出它们的快慢吗?
小巧 8 分钟跑了 560 米,小亚 6 分钟跑了 480 米。
轿车 3 小时行了 300 千米,客车 5 小时行了 400 千米。
鸵鸟 5 秒钟能跑 75 米,羚羊 3 秒跑 60 米。
(媒体逐题出示学生口头算式与结果)
T:说说你求出的 70 表示什么?(三题都要说一说)
T:观察这三道题,你们求出的这些数量有没有共同点?
T:这些数量就是他们各自运动的速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课题:速度
(2)速度定义
T:我们已经求出了这么多的速度,想象你认为什么是速度?
板书:每分(每秒、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3)请找出表示速度的信息。
特快列车每小时大约可行 180 千米。 小巧家到学校的路程有 800 米。
小胖从家到学校需要 15 分钟。 燕子每秒大约可飞行 35 米。
从上海飞往北京大约需要 3 小时。 小丁丁 1 分钟大约能走 50 米。
乌龟每小时大约可爬行 50 米
2
2、速度的读写法
小丁丁 1 分钟大约能走 50 米。
乌龟每小时大约可爬行 50 米
T:真巧啊,这里有两个的速度正好相同的呢!你们发现了吗?
板书:50 米 50 米
--生有异议
T:怎么不同?哦,那我们怎么表示才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不同呢?--生想办法
T:数学家们为此创造出了一个特殊的单位来区分这种容易混淆的现象
板书:50 米/分 50 米/时
这里的速度单位由长度和时间两个单位组成,它是一个复合单位。
板书:读作:50 米每分 50 米每时 生跟读
知道表示的意识吗?板书:表示每分钟行 50 米 每小时行 50 米
(3)修改其他两条速度单位。
T:像这样表示速度单位,你们行吗?请把第 1、2 题的速度单位表示完整。
请两人上黑板书写
(4)读一读这些速度单位
T:同桌互相读一读,再说说它们表示的意思。
3、进一步理解速度含义(快速口答)
(1)汽车 4 分钟行 3600 米,它的速度是( )
小轿车 4 小时行 360 千米,它的速度是( )。
小巧 8 秒钟跑了 32 米,她的速度是( )
小丁丁 4 分钟跑了 800 米,他的速度是( )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生活中的速度
(先自己轻轻的读一读这些速度,同桌互相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A、猎豹追捕猎物时,最高速度可达 120 千米/时。(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B、磁悬浮列车的速度高达 431 千米/时
C、蜗牛的速度约为 8 米/时。(从讲台到教室后面要爬 1 小时;)
D、“亚洲飞人”刘翔跨栏的速度大约是 9 米/秒(一秒钟滴答一下刘翔从讲台冲
到教室后面;)
E、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340 米/秒
F、光的速度约是 30 万千米/秒
T: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你们留意过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的呢?如果
没有留意过,那么根据声音和光的速度,你认为,我们会先看到光还是先听到雷
声呢?为什么?看来生活中的现象可以用数学来解释清楚的哦
三、巩固练习
3
1、选择合适的速度单位(注意引导先展开合理想象)
(1)摩托车的行驶速度大约是( )(相当于 7 圈操场,1 秒太短 1 小时太长)
A 1500 米/分 B 1500 米/秒 C 1500 米/时
(2)飞机的飞行速度大约是( ) (相当于操场 1 圈,1 分钟都用不了)
A 200 米/分 B 200 米/秒 C 200 米/时
(3)成人行走速度大约是( ) (70 米操场一半不到,700 米三圈操场)
A 70 米/分 B 700 米/分 C 7 米/分
小结:在思考合适速度单位的时候,我们要根据生活经验将时间和路程长短结合
思考。
2、速度比较:
(1)摩托车行驶速度 70 千米/时,卡车 60 千米/时
(2)飞蛾飞行速度 13 米/分,蜻蜓 12 米/秒
(3)蝴蝶飞行速度 6000 米/时,蜜蜂 400 米/分
(4)骑自行车的速度 300 米/分,短跑运动员 8 米/秒
(5)F1 赛车 350 千米/时,猎豹速度 30 米/秒
小结:比较速度时要看清速度单位,如果单位不同,一般统一时间单位后再进行
长度单位的比较。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