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 人口容量
【基础巩固】
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部分资料表,回答 1~2 题。
地区
年生物量
/万吨
可承载人口
/万人
最大人口密度
/(人·千米-2)
长江中下游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1.青海、西藏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不包
括( )
A.地势高、气候寒冷 B.生态环境脆弱
C.自然资源丰富 D.生物资源少
2.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 )
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
②生产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青藏铁路的开通,加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
④自然灾害的增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第 1 题,结合表中内容和西藏、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可知,青海、西藏
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为地势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生物资源少;
自然资源丰富可以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第 2 题,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要从
消费水平、生态环境及地域的开放程度等方面考虑,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合理容
量越大,③错。
答案:1.C 2.A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其受到多
种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某省份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回答 3~
5 题。
3.图示省份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 )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
4.推断该省份最可能是( )
A.新疆 B.湖北 C.山东 D.广东
5.提高该省份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大力开采地下水 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
C.提高植被覆盖率 D.迅速扩大耕地面积
解析:第 3 题,根据“木桶效应”理论,容量由短板决定。图示省份水资源能
够供养的人口最少,相当于木桶的短板,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水资源;其他
资源较多,不是最主要制约因素。第 4 题,该省份水资源短缺,矿产、土地、生物
资源丰富,最可能是山东省。新疆水资源、生物资源短缺;湖北、广东的水资源
充足。第 5 题,提高该省份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
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力开采地下水,会引发地面沉降等问题;加快矿产资源开发,
会加快矿产资源枯竭,迅速扩大耕地面积不能促使水资源增加,可能导致土地荒
漠化。
答案:3.B 4.C 5.C
新加坡国土面积仅为 700 多平方千米,人口 560 多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
大的国家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57 714 美元(2017 年),位居世界前列,据此回
答 6~7 题。
6.从单位面积看,新加坡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远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主要
得益于( )
A.气候条件优越 B.矿产资源丰富
C.生活消费水平低 D.科技水平高
7.当新加坡处于适度人口曲线图第Ⅲ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
的关键因素是( )
A.资源 B.生产力 C.科技 D.消费水平
解析:第 6 题,新加坡资源匮乏;新加坡经济发达;生活消费水平越高,资源
环境承载力将越小;气候不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科技越发达,对
资源的利用率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第 7 题,当适度人口增加到一定程度,
随着积极因素增速减缓,消极因素凸显,特别是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制约适度人口
进一步增长的瓶颈。在第Ⅲ阶段,人口增长变缓并趋于稳定主要是受国土面积较
小、资源短缺的影响。
答案: 6.D 7.A
8.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
小。下图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人口潜力最大的是 地,其人口潜力指数
在 。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人口潜力最小的是 地,影响该地人口潜
力的主要资源为 。
(3)指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的总体特征。
解析:第(1)题,结合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可判断出①地人口潜力在 450~500,
②地人口潜力在 400~450,③地人口潜力在 100~150,④地人口潜力在 150~
200。第(2)题,③地位于美国西部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因而人口潜力小。
第(3)题,结合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可知美国东北部人口潜力大,西部和南部人口
潜力较小。
答案:(1)① 450~500 (2)③ 水资源 (3)由东北部向西、向南呈递减趋
势。
【拓展提高】
9.“新木桶理论”认为如果把木桶倾斜放置,向最长的木板倾斜,木桶的容
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如下图)。下列影响日本人口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
木桶长板的是( )
A.自然资源数量 B.消费水平
C.科技水平 D.交通运输条件
解析:日本为发达国家,科技发达,消费水平较高,但自然资源较为短缺;交通
运输不是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答案:C
不同地区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环境人口容量。下图为不同因素在不同时期
对应的人口规模变化图。读图回答 10~11 题。
10.甲、乙、丙、丁四个要素对应正确的是( )
A.甲——自然资源 B.乙——生活消费水平
C.丙——社会生产力 D.丁——人口迁入
11.要提高我国东部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可行的措施是( )
A.扩大耕地面积 B.加大住房建设
C.人口大规模迁出 D.加强科技应用
解析:第 10 题,本题考查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据图可知,甲、乙两因素与人口规模成正比,丙、丁两
因素与之成反比。四个要素中,人口规模与资源成正比,与生活消费水平成反比,
与人口迁入成正比,与社会生产力成正比。第 11 题,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土
地开发程度已经很高,扩大耕地面积和人口大规模迁出不现实;住房的建设对环
境人口容量影响不大,反而会因占用耕地而使得环境人口容量减小;加强科技应
用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从而提高环境人口容量。
答案:10.A 11.D
【挑战创新】
12.新疆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
其次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东疆
地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结合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资源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
(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
作?
(3)新 疆 最 大 可 能 人 口 密 度 为 32 人 /千 米 2 ,目 前 已 达 13 人 /千 米
2 ,有 人 认 为“ 为 促 进 该 区 资 源 开 发 和 经 济 发 展 ,不 宜 限 制 人 口 增 长 ”,
但 对 人 口 环 境 学 颇 有 研 究 的 赵 先 生 却 认 为 这 种 看 法 不 妥 ,试 为 赵 先 生
的 说 法 提 供 依 据 。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准噶尔盆地南部石油等资源富集,说明经济
基础相对较好;有国际铁路通过,同时省级行政中心乌鲁木齐也位于这里,说明
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第(2)题,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措施,必须围
绕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及区域环境、资源特点分析。第(3)题,资源环境
承载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如果人口密度超过最大值,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
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实际的人口密度必须低于这一数值。新
疆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因此应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从环境角度
分析,新疆气候干旱,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较差,因此资源环境承载力低。
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答
出三点即可) (2)防治土地沙漠化;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
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发展经济。(答出三点即可) (3)资源环境承载
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如果人口密度超过最大值,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因此
应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