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
会用计算器进行较繁杂的有理数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勤思、认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联系性;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
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运用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用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
多媒体课件
一、新课引入
在算式 8-23÷(-4)×(-7+5)=?中,有几种运算?
小学里,我们在进行含有加、减 、乘、除的混合运算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的?
学生活动:在上面的算式 中,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多种 运算。
小学里,我们在进行含有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时,要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运
算,算式中有括号时,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
设计思路:展示一个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多种运算的算式,让学生感受什
么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1.有理数的运算级别:
级别 名称 运算顺序
第一级运算 加、减
第二级运算 乘、除
第三级运算 乘方(目前)
2.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2)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3)如果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后算中括号,再算大括号
3.以导入中的算式为例,请学生讲讲它的运算顺序
8-23÷(-4)×(-7+5)
4.例题讲解
例 1.判断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
8
1
4
1
2
11
2) 2)35(15
3) 22 )2(3
4) 2)2(
5) 2)3(8415 2
例 2.计算: )4
1
5
3(5
3
两种解法,可以按一般顺序做,也可以先去括号,把同分母的先进行计算,注意去括号时符
号的变化
去括号要注意:
括号前带负号,去掉括号后括号内各项要变号,即
baba )( , baba )( .
例 3.判断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 24 )3(23
11
2) 3
2)1()7()2
1( 32
3)
2
24)12
1
8
1(
4) )3
713
13()852( 3
说明:在 1)中,要注意 44 11 )与( 的区别
在 3)中,请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做法?(还可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运算,观察可以运用它
来简便运算的题目的特征)
例 4.六年级(1)班的 10 位同学参加学校跳绳比赛,他们一分钟跳绳的次数统计如下:
124,115,112,125,120,118,130,108,114,127
求这 10 人的跳绳总数
请学生思考并讨论除了直接相加以外还有什么方法?
分析:观察十个跳绳的数据,它们都接近 120,因此可以将 120 作为标准,将这些数据与 120
作差,超过 120 的用正数表示,不超过的用负数或零表示。先计算 10 个新数据的和,再加
上 10 个 120,就可得到 10 个人的跳绳总数。
解:先将每人的跳绳次数与 120 作差,得:
4,-5,-8,5,0,-2,10,-12,-6,7
然后将这 10 个数相加,得
7)6()12(10)2(05)8()5(4 = 7
)7(10120 =1193(次)
答:10 个人的跳绳总数为 1193 次
注意:在计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思考:不用 120 做标准,用别的例如 119 可以吗?结果一样吗?
三、巩固练习
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四、小结
学生自主小结,教师加以补充。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主体意识的培养:
1、知识点归纳
2、学生学习的感受和体会以及存在问题质疑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