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五中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
第二次周测语文学科试卷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
一、基础知识(3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经传.(zhuàn) 霜鬓.(bìn) 石栈.(jiàn) 迁谪.(zhé) 锲.而不舍(qiè)
B.庠.序(xiáng) 琴弦.(xuán) 饿殍.(piǎo) 钿.头(diàn) 弃甲曳.兵(yè)
C.猿猱.(róu) 崔嵬.(wéi) 吮.血(shǔn) 贾.人(ɡǔ) 贻.笑大方(yí)
D.逡.巡(qūn) 中.绳(zhòng) 咨嗟.(jiē) 裂帛.(bó) 间不容发.(fà)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藩篱 槁暴 不测之渊 群山万壑 再接再厉
B.迁徙 弩马 约从离衡 不积跬步 瓮牖绳枢
C.崛起 堕落 追亡逐北 人才汇萃 金石可镂
D.锋镝 鞭苔 骐骥一跃 要言不烦 度长絜大
3.下列横线上,应填的词语依次是(3 分)( )
①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______ 之。
②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_______ 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③ 申之以孝 ______之义。
A.遗 振 弟 B.贻 振 悌 C.贻 震 弟 D.遗 震 悌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B.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C. 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何可胜道.也哉
D.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①兵.刃既接 ②兵.不厌诈
B.①风雨兴.焉 ②百废俱兴.
C.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②蒙故业,因遗.策
D.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②狐假.虎威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①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
④外连衡而斗.诸侯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 ⑥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⑦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⑧王无罪.岁 ⑨不耻相师.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 D.①⑥/②⑦/⑧⑨/③④⑤
7. 下列各项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 分)( )
①氓隶之人 ②赢粮而景从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④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⑤百有余年 ⑥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⑦君子生非异也 ⑧无失其时 ⑨外连衡而斗诸侯
A.②④⑧⑨ B.①②④⑦ C.③⑤⑥⑦ D.①④⑥⑧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B.北收要害..之郡
C.师不必..贤于弟子 D.以致..天下之士
9.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固一世之雄也.
C.何为其然也. 吾其还也.
D.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10. 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 分) ( )
A.猿猱欲度愁攀援 B.主人下马客在船
C.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D.秦时明月汉时关
11. 下列对第三单元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寡人之于国也》一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
开讨论,阐述了“仁政”的具体内容。
B. 荀子在《劝学》中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人只
有经过“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C.韩愈、柳宗元、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并称唐宋八大家。韩愈
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被苏轼尊为八大家之首。
D.“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像《马说》《师说》
都属“说”一类文体。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16 题。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
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
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
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
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
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
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
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
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
“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
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
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
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
道。
( 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乃去舍.市傍 舍:居住
B.无以离.于祸患也 离 :遭受
C.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 客:把……当作客人
D.孟子谢.,遂留其妇 谢:感谢
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学宫原本是西周时期天子设立的教授贵族子弟的场所,其教育功能和建筑形制在后
世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成为各个朝代地方政府设立的学校。
B.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
之意。
C.“诗”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
诗歌 305 篇。先秦称为《诗》, 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
称《诗经》, 并沿用至今。
D.姑母,又称姑妈,是亲属关系称谓,指父亲的姊姊或妹妹。有些地方专指父亲的姐
姐,父亲的妹妹则称为姑姑。在文中泛指长辈。
1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孟母“善教”的一组是(3 分)( )
①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 ②徙舍学宫之傍 ③孟母以刀断其织
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 ⑤妇辞孟母而求去 ⑥孟子谢,遂留其妇
A.①②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孟母两次迁徙自己的住处,主要是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B.儿子学习回来,孟母用断织打比方来劝告孟子学不可废,否则后患无穷。
C.孟母认为男子如失去赖以生存的技艺,那他不是去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
D.孟母对孟子讲明道理,使孟子醒悟过来,于是他留住了自请离去的妻子。
16.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5 分)
(2)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5 分)
三、现代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中国的月亮
(1)太空中那块“离地球很近”的、寂寞的大石头,一跟多情的人类接触,它的
生命就开始丰富起来。本来无情的月,却成了“有情的人”。世界上许多民族,文明的、
野蛮的,都有着古老的关于月亮的神话。这些神话,从现代观点看来,不幸不但没有使
月亮不朽,反而证明月亮已朽。那些月亮故事使现代的教育家紧张,在讲述的时候忘不
了补充一句“那是假的,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月亮……”这一声“都是假的”,就足
以使月亮全朽。现代那种“科学月亮”实在太要命。
(2)不过月亮所交的朋友当中,也不是全都冷面无情。它运气很好,交上了一个
真正爱月的民族,那就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我们中华民族在文学作品中赋予月亮不朽
的生命,而且主要不是靠神话。月亮照着汉朝的宫殿,照着唐朝的长安;也照着统一饭
店,照着违章建筑,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安慰着那些屋子里的人。
(3)我们这个民族认为,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一幅文学上不朽的名画。李白描绘
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画面,似乎唐朝夜里的长安城必须靠月光装饰才够美,
最好整座都映着月光。杜甫画的则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那滔滔滚滚的大江,
那波浪上跳动的月光!田园诗人王维画得不错,他在《桃源行》里画松树,画房子,松
树本身不够美,不够,再添一个月亮就使全盘美化起来:“月明松下房拢静”。白居易
的《琵琶行》里有三幅文学上的“月亮图画”杰作。第一幅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
茫茫江浸月”,第二幅是“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第三幅是“去来江口
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张九龄画的那大幅的壮丽的文学图画,也很使人动心,“海
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对中国人来说,月亮就是美的化身,月亮就是美。
(4)中国人喜欢跟月亮交往。李白有一次下山,月亮送他回家,“暮从碧山下,
山月随人归”。老人家做人豪迈痛快,心情激动的时候怕人说他是疯子,所以只有找月
亮喝酒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亮、影子,多热闹,但又多寂寞。
老人家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也是“月友”,也说过“几时
杯重把,昨夜月同行”,他爱月,跟月对酌。王维弹琴的时候,月亮伴着他,“松风吹
解带,山月照弹琴”。月亮是中国人永恒的朋友,真挚的朋友。
(5)中国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张泌说月亮会关怀人,是一位痴心朋
友,“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正因为这样,中国人面对明月的时候,往
往情绪波动,好像躺在心理治疗诊所的大皮椅上,童年,故乡,远地的亲人,自己的身
世,都涌上了心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连着接下去的那两句,谁不会吟,
谁不能解?这是李白的,杜甫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老杜之心,千万人之
心。王昌龄想得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还有卢纶,也有“万里归
心对月明”的感触。
(6)跟月有关的诗句,中国人爱念爱记,“月落乌啼霜满天”呀,“烟笼寒水月
笼纱”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呀,读起来津津有味,它跟月亮有关,美。
(7)我们的中秋节,又叫月亮节。这一天,我们爱月的民族觉得自负,因为我们
靠历代作家诗人的努力,已经赋予那块作太空流浪的大石头不朽的生命。中国人把月亮
迎接到现代,中国的月亮没有一丝的矿石味儿。
1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本文集中叙说了中国文学作品中有关月亮的形象以及中国人对月亮的情感,表现中
华民 族是“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
B.历代中国文人主要是根据神话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和
美的形象。
C.本文引用大量的诗句,充分地反映出中国人对月亮的特殊感受、特殊情缘。文章首
尾呼应,突出了中华民族爱月的主旨。
D.“中国的月亮”是相对于“科学月亮”而言的,它不是太空中寂寞的大石头,而是
被中华民族文学作品赋予了不朽生命的“有情的人”。
18.第(1)段中为什么说“现代那种‘科学月亮’实在太要命”?(3 分)
答:
19.阅读第(3)段文字,概述作者所列举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诗人笔下之月
的不同特点。(6 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共 9 分)
面对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众多遗址,如果仅仅依靠历史记录或偶然发现来寻找是不够
的。即使发现了一些遗址,也大多________,难以从整体上和空间上了解古人的社会生
活。( )特别是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航空航天的发展则为空间遥感提供了
基础。随着数据获取越来越便捷,多源影像被综合应用于考古研究。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的物体,还能穿透至地下进行深层次
的探测。
我国遥感考古技术应用较晚,开始主要服务于重大工程建设。比如,20 世纪 60 年
代修建三门峡水库时,考古工作人员利用航空照片对库区古代遗址、墓葬的分布进行分
析。2006 年,我国启动京杭大运河申请世界遗产名录工作,但这项工作并非________。
困难之一是目前运河的不少踪迹已经从地面上消失了,只留下保存在地下的遗址。在这
种情况下,如何证明大运河的存在、走向?这时,遥感技术便可以________。科学家根
据遥感数据,________地制定了大运河遗址的生态保护措施。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穿透至
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
B.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扩展到
地下深层次空间。
C.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扩展至地下
目标进行深层次的探测。
D.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穿透至地下
深层次空间目标。
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之所以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B.之所以如此,国内外科学家过去数十年中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C.正因为如此,国内外科学家过去数十年中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D.正因为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支离破碎 轻而易举 大显身手 有的放矢
B.分崩离析 驾轻就熟 小试牛刀 有条不紊
C.分崩离析 轻而易举 大显身手 有条不紊
D.支离破碎 驾轻就熟 小试牛刀 有的放矢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阅读是一种让他人思想介入自己思想的行为, ① ,我们的思想只能是一种个人化
的沉思默想。 ② ,不同的阅读方式也在左右着不同时代的人的思维方式。在书籍和印
刷术普及之前的年代,“锄带经、牧编简”都是带有贵族色彩的行为; ③ ,是阅读普
及的前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至今,随着照相技术、电影技术、网络文化等的普及,
历史进入“观看猎奇时代”,人们开始了“微时代”阅读。
24.从下列词语中选出最准确得体的 5 个词语,依次填入五个句子中的横线处。(5 分)
敬赠 抛砖引玉 荣膺 舍下 不吝赐教
消息 惠赠 忝列 噩耗 府上
①一位高三学生在微博上发贴:“我想参加大学的自由招生考试,但不知道该如何准备,
在此恳请有经验的老师 ,本人将不胜感激。”
②一位教师在“十佳教师”颁奖会上谦虚地说:“我做得还不够好,能 ‘十
佳’,深感惶恐。”
③一药店广告:“凡在本店购买药品超过 100 元,本店将 精美礼品一份。”
④小华给她的伯母发短信:“刚刚得知伯父生病住院的 ,十分牵挂,祝伯父
早日康复!”
⑤张教授写信给李教授:“回忆去年拜访 ,受到您的热情款待,非常难忘。”
答:① ② ③ ④ ⑤
五、名篇名句默写(13 分)
2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3 分,每空 1 分)
(1)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对一些细节
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
侧面烘托了蜀道的高峻。
(2)《寡人之于国也》中写出统治者自己生活奢侈却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
“ , 。”(2 分)
(3)《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
思相近的句子是:“ , 。”(2 分)
(4)《荀子•劝学》中“ , ”,表明人与人
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2
分)
(5)《师说》中韩愈认为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由是:
“ , 。”
(6)陆机《文赋》指出,写作的奥秘之一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贾谊
《过秦论》明言秦亡原因的警策语是“ ”,白居易《琵琶行》
的警策语是“ ,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