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章末水平测评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
间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第 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9~12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关于静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势等于零处的物体一定不带电
B.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一定为零
C.同一电场线上的各点,电势一定相等
D.负电荷沿电场线方向移动时,电势能一定增加
2.(2016·全国卷Ⅱ)如图,P 是固定的点电荷,虚线是以 P 为圆心的两个
圆。带电粒子 Q 在 P 的电场中运动,运动轨迹与两圆在同一平面内,a、b、c 为
轨迹上的三个点。若 Q 仅受 P 的静电力作用,其在 a、b、c 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
为 aa、ab、ac,速度大小分别为 va、vb、vc。则( )
A.aa>ab>ac,va>vc>vb
B.aa>ab>ac,vb>vc>va
C.ab>ac>aa,vb>vc>va
D.ab>ac>aa,va>vc>vb
3.如图所示,直线 a、b 和 c、d 是处于匀强电场中的两组平行线,M、N、P、
Q 是它们的交点,四点处的电势分别为φM、φN、φP、φQ。一电子由 M 点分别运
动到 N 点和 P 点的过程中,静电力所做的负功相等,则( )
A.直线 a 位于某一等势面内,φM>φQ
B.直线 c 位于某一等势面内,φM>φN
C.若电子由 M 点运动到 Q 点,静电力做正功
D.若电子由 P 点运动到 Q 点,静电力做负功
4.如图所示,AC、BD 为圆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圆心为 O,半径为 R。电
荷量均为 Q 的正、负点电荷放在圆周上,它们的位置关于 AC 对称,+Q 与 O 点
的连线和 OC 间夹角为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 点的场强大小为kQ
R2
B.O 点的场强大小为 3kQ
R2
C.B、D 两点的电势关系是:φB=φD
D.电荷量为 q 的正电荷在 A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 C 点的电势能
5.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如图所示)。设两
极板正对面积为 S,极板间的距离为 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
带电荷量不变,若( )
A.保持 S 不变,增大 d,则θ变大
B.保持 S 不变,增大 d,则θ变小
C.保持 d 不变,减小 S,则θ变小
D.保持 d 不变,减小 S,则θ不变
6.如图所示,在 x 轴上相距为 L 的两点固定两个等量异号点电荷+Q、-Q,
虚线是以+Q 所在点为圆心、L
2
为半径的圆,a、b、c、d 是圆上的四个点,其中
a、c 两点在 x 轴上,b、d 两点关于 x 轴对称。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b、d 两点处的电势相同
B.四个点中 c 点处的电势最低
C.b、d 两点处的电场强度相同
D.将一试探电荷+q 沿圆周由 a 点移至 c 点,+q 的电势能减小
7. M、N 是某电场中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若在 M 点释放一个初速度为零的
电子,电子仅受静电力作用,并沿电场线由 M 点运动到 N 点,其电势能随位移变
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在 N 点的动能小于在 M 点的动能
B.该电场有可能是匀强电场
C.该电子运动的加速度越来越小
D.电子运动的轨迹为曲线
8.如图所示,质子、氘核和α粒子都沿平行板电容器两板中线 OO′方向垂
直于电场线射入板间的匀强电场,射出后都打在同一个与 OO′垂直的荧光屏上,
使荧光屏上出现亮点。若它们是由同一个电场从静止加速后射入此偏转电场的,
关于在荧光屏上将出现亮点的个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 个 B.1 个
C.2 个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9.如图甲所示,电子静止在两平行金属板 A、B 间的 a 点,从 t=0 时刻开
始 A 板电势按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t1 时刻电子还未到达小孔 P。则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电子可能在极板间做往复运动
B.t1 时刻电子的动能最大
C.电子能从小孔 P 飞出,且飞出时的动能不大于 eU0
D.电子不可能在 t2~t3 时间内飞出电场
10.如图所示,虚线 a、b、c 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
电势差相等,即 Uab=Ubc,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静电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
时的运动轨迹,P、Q 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据此可知( )
A.三个等势面中,c 的电势最高
B.带电质点通过 P 点时的电势能较 Q 点大
C.带电质点通过 P 点时的动能较 Q 点大
D.带电质点通过 P 点时的加速度较 Q 点大
11.(2017·天津高考)如图所示,在点电荷 Q 产生的电场中,实线 MN 是一条
方向未标出的电场线,虚线 AB 是一个电子只在静电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设电
子在 A、B 两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A、aB,电势能分别为 EpA、EpB。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电子一定从 A 向 B 运动
B.若 aA>aB,则 Q 靠近 M 端且为正电荷
C.无论 Q 为正电荷还是负电荷一定有 EpAab>ac,va>vc>vb
B.aa>ab>ac,vb>vc>va
C.ab>ac>aa,vb>vc>va
D.ab>ac>aa,va>vc>vb
答案 D
解析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仅受静电力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 a=F
m
=qQE
m
,E=kqP
r2,因为 rbaa;
由动能定理有 Wab=qQUab=1
2
mv2
b-1
2
mv2
a
Wbc=qQUbc=1
2
mv2
c-1
2
mv2
b
因为 Wabvb
因为 Wbc>0,所以 vc>vb
因为|Uab|>|Ubc|,所以 va>vc
故有 va>vc>vb,D 项正确。
3.如图所示,直线 a、b 和 c、d 是处于匀强电场中的两组平行线,M、N、P、
Q 是它们的交点,四点处的电势分别为φM、φN、φP、φQ。一电子由 M 点分别运
动到 N 点和 P 点的过程中,静电力所做的负功相等,则( )
A.直线 a 位于某一等势面内,φM>φQ
B.直线 c 位于某一等势面内,φM>φN
C.若电子由 M 点运动到 Q 点,静电力做正功
D.若电子由 P 点运动到 Q 点,静电力做负功
答案 B
解析 由电子从 M 点分别运动到 N 点和 P 点的过程中,静电力所做的负功相
等可知,φM>φN=φP,故过 N、P 点的直线 d 位于某一等势面内,则与直线 d
平行的直线 c 也位于某一等势面内,A 错误,B 正确;φM=φQ,则电子由 M 点运
动到 Q 点,静电力不做功,C 错误;由于φP<φM=φQ,电子由 P 点运动到 Q 点,
电势能减小,静电力做正功,D 错误。
4.如图所示,AC、BD 为圆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圆心为 O,半径为 R。电
荷量均为 Q 的正、负点电荷放在圆周上,它们的位置关于 AC 对称,+Q 与 O 点
的连线和 OC 间夹角为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 点的场强大小为kQ
R2
B.O 点的场强大小为 3kQ
R2
C.B、D 两点的电势关系是:φB=φD
D.电荷量为 q 的正电荷在 A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 C 点的电势能
答案 A
解析 O 点的场强是圆周上正、负点电荷在 O 点产生的电场场强的叠加,大
小为 2kQ
R2 cos60°=kQ
R2 ,A 正确,B 错误;B、D 两点的电势关系是φB>φD,C 错误;
A、C 处于同一等势面上,电荷量为 q 的正电荷在 A 点的电势能等于在 C 点的电
势能,D 错误。
5.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如图所示)。设两
极板正对面积为 S,极板间的距离为 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
带电荷量不变,若( )
A.保持 S 不变,增大 d,则θ变大
B.保持 S 不变,增大 d,则θ变小
C.保持 d 不变,减小 S,则θ变小
D.保持 d 不变,减小 S,则θ不变
答案 A
解析 静电计是测量两个导体间电势差的仪器,指针偏角θ∝U,根据 C=
εrS
4πkd
和 C=Q
U
得 A 正确,B、C、D 错误。
6.如图所示,在 x 轴上相距为 L 的两点固定两个等量异号点电荷+Q、-Q,
虚线是以+Q 所在点为圆心、L
2
为半径的圆,a、b、c、d 是圆上的四个点,其中
a、c 两点在 x 轴上,b、d 两点关于 x 轴对称。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b、d 两点处的电势相同
B.四个点中 c 点处的电势最低
C.b、d 两点处的电场强度相同
D.将一试探电荷+q 沿圆周由 a 点移至 c 点,+q 的电势能减小
答案 C
解析 根据等量异号点电荷电场线及等势线的分布可知 b、d 两点电势相同,
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故 A 正确,C 错误;由电势叠加,求代数和可知,
由 a 经 b 或 d 到 c,电势越来越低,正电荷由 a 经 b 或 d 到 c 电势能减小,故 B、
D 正确。
7. M、N 是某电场中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若在 M 点释放一个初速度为零的
电子,电子仅受静电力作用,并沿电场线由 M 点运动到 N 点,其电势能随位移变
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在 N 点的动能小于在 M 点的动能
B.该电场有可能是匀强电场
C.该电子运动的加速度越来越小
D.电子运动的轨迹为曲线
答案 C
解析 电子仅受静电力的作用,电势能与动能之和恒定,由图像可知电子由
M 点运动到 N 点,电势能减小,则动能增加,A 错误;分析图像可得电子的电势
能随运动距离的增大,减小得越来越慢,即经过相等距离静电力做功越来越少,
由 W=qEΔx 可得电场强度越来越小,B 错误;由于电子从 M 点运动到 N 点静电
力逐渐减小,所以加速度逐渐减小,C 正确;电子从静止开始沿电场线由 M 点运
动到 N 点,可得 MN 电场线为直线,由运动与力的关系可得其轨迹必为直线,D
错误。
8.如图所示,质子、氘核和α粒子都沿平行板电容器两板中线 OO′方向垂
直于电场线射入板间的匀强电场,射出后都打在同一个与 OO′垂直的荧光屏上,
使荧光屏上出现亮点。若它们是由同一个电场从静止加速后射入此偏转电场的,
关于在荧光屏上将出现亮点的个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 个 B.1 个
C.2 个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答案 B
解析 三种粒子是由同一个电场从静止加速,对于带电粒子,由动能定理得:
qU=1
2
mv2,在偏转电场中,粒子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时间为:t=L
v
,
粒子在竖直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的位移为:y=1
2
·at2
=1
2
·Eq
m
·
L
v 2=EL2
4U
,设粒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速度偏转角为θ,则 tanθ=vy
vx
=
at
v =Eq
m ·
L
v
v
=EL
2U,由此可见,粒子在竖直方向的偏转位移、速度偏转角都仅与电
场强度 E、极板长度 L、加速电压 U 有关,结合几何知识可知,三种粒子都打到
同一点上,即只有一个亮点,所以 B 正确,A、C、D 错误。
9.如图甲所示,电子静止在两平行金属板 A、B 间的 a 点,从 t=0 时刻开
始 A 板电势按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t1 时刻电子还未到达小孔 P。则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电子可能在极板间做往复运动
B.t1 时刻电子的动能最大
C.电子能从小孔 P 飞出,且飞出时的动能不大于 eU0
D.电子不可能在 t2~t3 时间内飞出电场
答案 BC
解析 t=0 时刻 B 板电势比 A 板高,电子在 0~t1 时间内向 B 板加速,t1 时
刻加速结束;在 t1~t2 时间内电子减速,由于对称,在 t2 时刻速度恰好为零,接
下来,电子重复上述运动,所以电子一直向 B 板运动,直到从小孔 P 穿出,A 错
误;无论电子在什么时刻穿出 P 孔,t1 时刻电子都具有最大动能,B 正确;电子
穿出小孔 P 的时刻不确定,但穿出时的动能不大于 eU0,C 正确,D 错误。
10.如图所示,虚线 a、b、c 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
电势差相等,即 Uab=Ubc,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静电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
时的运动轨迹,P、Q 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据此可知( )
A.三个等势面中,c 的电势最高
B.带电质点通过 P 点时的电势能较 Q 点大
C.带电质点通过 P 点时的动能较 Q 点大
D.带电质点通过 P 点时的加速度较 Q 点大
答案 ABD
解析 等差等势面密集的地方电场强度大,稀疏的地方电场强度小,由图知
P 点的电场强度大,则质点通过 P 点时的加速度大,故 D 正确。根据电场线与等
势面垂直,定性画出过 P、Q 两点的电场线,根据轨迹偏转方向可判定质点在 Q
点所受静电力 F 的方向如图所示,可以得出等势面 c 的电势最高,A 正确。若质
点由 Q 向 P 运动,则静电力做负功,动能减少,电势能增加,若质点从 P 向 Q
运动,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B 正确,C 错误。
11.(2017·天津高考)如图所示,在点电荷 Q 产生的电场中,实线 MN 是一条
方向未标出的电场线,虚线 AB 是一个电子只在静电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设电
子在 A、B 两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A、aB,电势能分别为 EpA、EpB。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电子一定从 A 向 B 运动
B.若 aA>aB,则 Q 靠近 M 端且为正电荷
C.无论 Q 为正电荷还是负电荷一定有 EpAFB,aA>aB,φA>φB,EpArB,故φA>φB,EpAx1 处的电势大于零,x